不支持Flash

奥运让编辑母亲美丽转身 体育迷家庭完成参与奥运梦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02:58  燕赵都市报

  奥运就在身边———从一名普通的新闻编辑,到一名别人眼里神秘而又神圣的奥组委官员,一个11岁男孩的母亲在自己的人生轨迹里,实现了美丽转身,本报一名普通编辑演绎了令人羡慕的人生传奇;一个爱好体育运动的三口之家将乐趣和梦想延伸到北京奥运,报名火炬手、加盟赛区奥组委,一个普通家庭实现了与北京奥运的零距离。

  本报编辑做奥运官员

  前传

  与伟大历史的美丽邂逅

  百年奥运,2008,北京奥运注定要和每个中国人发生关系,你可以亲身体验奥运盛景,也可以亲赴奥运赛场观看比赛,但是,能够直接参与其中并在奥组委工作的人又有多少呢?不消说,能够亲自参与甚至“干预”奥运,自然是每个人的梦中所想,幸运的是,褚强成为了其中之一。

  回想起当初报考奥组委的历历往事,褚强仍然十分感慨,“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当初面对这个选择的时候我有一点犹豫,一是我已经习惯了在石家庄奋斗了十来年的生活,而且明年儿子就要考入初中了,在这个关键时候我缺席似乎不合适。但是,毕竟北京奥运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奥组委的工作又是一件全新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我还是决定报名试一试”。褚强说,她能顺利地来到奥组委成为其中一员,离不开老公的支持。虽然在奥组委工作是一项荣耀的“使命”,但因为工作地点在北京,代价是长达一年半的两地分居生活,儿子又无人照看,耽误了孩子学业显然于心不忍。但是,善解人意的丈夫用支持的态度释解了褚强心中的顾虑,“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孩子我来看!”褚强的老公在省电视台工作,工作同样也很忙,但他的坚定支持成为了褚强迈向北京奥组委的关键一步。

  2006年9月份报名,10月份初试,11月份面试,褚强突破重重关口,最终叩开了北京奥组委的大门。本身不太爱看体育赛事的褚强,因为这一次“邂逅”,人生开始与奥运有了交集,人生轨迹出现了漂亮的拐点。

  

奥运让编辑母亲美丽转身体育迷家庭完成参与奥运梦

  身为奥组委官员的褚强在奥组委的工作渐渐“入戏了”。

  正传

  奥组委的工作不简单

  初试、面试均顺利过关,褚强迈向北京奥组委的路并没有多少波澜,自2007年1月15日到北京奥组委报到始,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样态开始了。褚强知道,这份工作将充满挑战,一种前所未有的、未曾经历过的全新未知的考验在等着她。

  中国人办奥运,这是百年奥运中国人的第一次,而以奥组委官员的身份亲自参与,意义自然非同寻常。但褚强的心里似乎很平静,她说“我已经过了爱激动的年纪了”,平常心是褚强一直强调的,她把来北京奥组委工作看作是一件很自然的、会努力做好也自信能做好的事情。

  向北京奥组委报到之时,距离春节仅仅只有一个月。褚强所在的部门是媒体运行部,这个部门负责接待测试赛和奥运会赛时所有注册媒体,负责为注册媒体提供奥运场馆内有关的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奥运期间前来采访的记者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初到奥组委,他们接受了严格的岗前专业培训,在国家行政学院进行了长达一周的封闭式培训,一个月的时间,他们要熟悉有关媒体运行的的工作流程,了解所有的专业知识,要从一个陌生领域的“门外汉”变成“行家”,从一个新闻人“换位”成一个为奥运媒体服务的人。

  褚强清楚地记得她在奥组委参加的第一次业务会议,这里的会议可不是正襟危坐、一人发言全体肃静的那种,“简直就是吵架,各业务口之间开会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吵架”,这次会议是关于赛事期间形象景观的会(形象景观就是测试赛、奥运会期间出现在观众视野里的具有标志性的海报、条幅、背景板等等),“大家一人一个主意,一会一个想法,灵感的火花在撞击中产生,于是最佳的方案在争吵中形成了”。这样的开会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工作体验,也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吵架有时候真的不会影响工作效率,相反一个开放的讨论空间,往往更会高效的产生一个最优的方案。

  现在,褚强正在享受工作成果的喜悦。褚强所“服务”的场馆是位于北京工业大学的羽毛球馆,奥运期间,那里将进行羽毛赛和艺术体操的比赛。外形像一个大羽毛球拍的场馆很漂亮,目前外部施工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内装修。“在前一段时间的工作中,场馆批下来的第一批预算里不包含为新闻发布厅铺地毯这一项,在7月份的主任汇报会上,褚强进行了一场长达40分钟的“演讲”,她凭借自己十多年的新闻经验,用形象的例子向场馆主任讲述了媒体的影响力,引述了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一句话,“奥运会成功与否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媒体做出评判的”,还举出多哈亚运会的例子,剖析其在媒体运行方面的成功之处。褚强的意见最终打动了场馆主任,场馆主任当即在会上拍板,同意了在新闻发布会厅铺地毯的要求。

  

奥运让编辑母亲美丽转身体育迷家庭完成参与奥运梦

  本报编辑、现北京奥组委官员褚强在羽毛球馆建设工地。

  插曲

  在奥组委的快乐日子

  一帮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年轻人,齐聚在北京,共同为北京奥运流汗出力,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帮个性鲜明的人聚在一起定是一个壮观的场面,在北京奥组委工作的日子,褚强也在享受着新生活带来的快乐。

  “我们这一批共有67人,来自全国各地,是一群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有趣的人”,褚强说,他们共同考入奥组委的这一批共有67人,培训期间就被分在301———一个大会议室,他们将之称为301班,他们之间以同学相称,还在新浪建立了博客、中国人上开了校友录。

  有意思的是,“301班”的同学们在下到场馆、走上新的岗位之前,特别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毕业PARTY,当时就有人提议,要以“hugaround”互相为各位同学饯行,彼此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于是,一个壮观、动情的场面将“301班”的各位同学送上了各个奥运场馆。

  褚强家在石家庄,半月回一次家,还能和家庭团聚一下。但那些来自福建、深圳、上海的“同学”就没有这么幸福了,工作忙碌、路途遥远,必有思家之苦。

  作为11岁孩子母亲的褚强自然知道这种滋味,于是,算是半个地主的褚强在前些日子和河北日报的一位同事组织了一次石家庄柏林禅寺、驼梁两日游。

  经过褚强等人的成功策划,石家庄之行非常快乐成功,用“同学们”的话说就是,“历经风雨,携带乌青,阅尽燕赵美景,我们终于圆满胜利地回来了”,尽管也遇到了小麻烦小意外,但都被他们准备的“应急预案”顺利化解,“同学们”不仅在这次游玩中锻炼了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加固了友谊,被同事们誉为“石门侠女”的褚强自然在这次游玩中功不可没。

  (本报记者寇国莹)

  “奥运大家庭”

  瞧这一家子!

  他们,一家三口全是体育迷;他们,是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一个普通家庭;他们,是全省惟一进入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主办的“奥运家庭游北京”主题活动前20名的家庭,故事的主人公说,是奥运,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一家三口全是体育迷

  年过半百的张永宝和李忠艳夫妻,都是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刚满20岁的女儿张哲在天津农学院上学。

  秦皇岛赛区开始招募志愿者的时候,李忠艳第一时间就去给自己和女儿报了名,“我去报名的时候,工作人员对我说,这是第一个母女同时报名的准志愿者,也是目前为止年龄最大的准志愿者。”不久,张永宝也去赛区办报了名,成为了真正的“准志愿者之家”。

  如今,李忠艳和女儿又报名参加了秦皇岛火炬手招募活动,继续追逐着自己的奥林匹克之梦。

  

奥运让编辑母亲美丽转身体育迷家庭完成参与奥运梦

  

奥运让编辑母亲美丽转身体育迷家庭完成参与奥运梦

  本报记者刘光昱摄

  “奥运家庭”的喜与泪

  4月9日,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启动了“奥运家庭游北京”主题活动,面向全球招募10个中外奥运家庭,这个三口之家再次相约奥运。

  李忠艳报名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当时心里特别忐忑。因为先期报名的家庭都已获得了成千上万的选票,自己却要从零开始。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李忠艳就发现自家的照片被贴在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的首页博客上,票数已经近万。当6月1日零时第一阶段结束时,在这场共有6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个家庭参与的盛事中,李忠艳一家脱颖而出,幸运地成为了国内20强之一,获得向全球10强名额冲击的机会,这也是河北省惟一入围的家庭。

  借调到秦皇岛奥赛区

  李忠艳一家对体育的痴迷和对奥运的执着,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传到了秦皇岛赛区,他们特意向李忠艳发出邀请,请她前来协助工作。

  在秦皇岛赛区,她的工作是负责文字宣传,同时还兼顾着志愿者的培训,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辛苦是肯定的,但心情却是愉悦的,毕竟能有这样的辛苦,一生可能也就这么一次,为奥运服务,是我们全家的梦想。”

  (本报记者刘光昱、栾云鹏、旭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