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杨威全力备战体操世锦赛 为胜利必须克服最大困难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01:0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高任飞 发自北京 9月,第40届世界杯体操锦标赛将在德国斯图加特拉开帷幕。为了备战这项2007年最重要的体操比赛,去年的世锦赛全能冠军杨威最近放弃了每天晚上的英语课。 7月18日,他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训练这么多年,物是人非的感觉越来越多,每天的双杠、单杠……每天的食堂,每天自己的寝室,训练也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人已经换过一代又一代,从以前所熟悉的一代名将到现在有很多都不知道是什么项目的这一代,有时候就会觉得很陌生,变成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变的是我的训练,我的生活。” 来自湖北仙桃的杨威1996年16岁的时候进入国家队,明年奥运会结束,就是整整12年一个轮回了。 最大的困难就是闷 天坛公寓可能是中国世界冠军密度最高的地方。这南北两栋位于北京南二环附近的灰色小高层建筑,是体育总局给各项目的国家队队员修建的宿舍。门口双重保安守卫,共有256套客房,住着国家乒乓球队、羽毛球队、举重队、体操队、跳水队、游泳队、田径队、篮球队和排球队共700多名运动员和教练。2002年天坛公寓翻新后,杨威和体操队一起搬了进来。天坛公寓后面,便是体育总局训练局,2003年竣工的新体操训练馆就在这里。虽然不远,但杨威和队友们每天都是坐着班车去训练。 “每次在车上看着外面的人和熟悉的街道,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时候是闭目养神,有时候是猜匆匆的行人会去哪里和从事的什么工作,有时候会去想今天要训练的内容,更多的时候是在熟悉的街道和商店当中找出不同的东西,快乐的瞬间,还有时候会去看看边上的车里面人的表情,看人生百态,就这样开始一天的训练和生活。” 现在的杨威,每周训练3个整天外加3个半天,只有周日能完全放个假,“属于自己的时间真的太少了”。 在这“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杨威说自己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闷,每天都是一样儿。但必须得克服这种困难”。 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看看碟、上上网,当女朋友杨云有空的时候俩人做做伴,最近在看电视剧《荣归》,去年看了很多香港电视剧,最喜欢的是《创世纪》。 “在运动员的概念里,不到退休不是真正的放假。”从16岁进入,杨威就连家乡仙桃也很少回去。他的父亲杨元品说,三年来,杨威只回过老家一次。 “总有训练和比赛在那儿等着。而且体操这个项目也不像别的项目,我们就算休息的时候,心里面不能放松,总觉得再回到训练场上的时候,又会重新有压力啊什么的,始终是这样。”如果体操队不是去冲金牌的队伍,可能压力没那么大,但是作为一支有金牌任务在身的队伍,压力自然不一样。 和杨威一个时代的运动员,如邢傲伟、刘璇、董震、莫慧兰,甚至她的女朋友杨云都已经退役,去传媒大学读起了广电主持专业,而杨威成为那一批队员中为数不多的留守到今天的队员,“现在依然没退役,首先是我自己身体条件允许,可以一直练下去,不会被年轻的队员淘汰;再一个,既然现在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也可以说有一种使命感吧。如果我不去练了,我身边的人我的教练,还有所有的人,都会觉得很可惜,都会觉得既然我的水平还能保持得这么好,就没有任何理由让我退。” 除了技术原因,“可能有一些事情比他们看得要清楚一些,更高远一些吧。比如他们现在可能跟我年轻时一样,能想到的也就是眼前的训练,顶多就是想到下一场比赛。但我已经体会过很多比赛了,知道奥运会是个什么样子,世界锦标赛是个什么样子,所以可以想象明年奥运会在赛场上我将会去面对什么样的情况,或者今年世锦赛我会面临什么样的东西。” 这些经历让杨威觉得生活中已经没有太多能让人兴奋的东西,“好像现在还真没什么特别感兴趣,或者心情特别激动的事儿。基本上什么都经历过了。” 上了赛场就不能平和 1985年,仙桃的体操教练彭友平到幼儿园选材,左看右看也没看上太好的苗子,走到最后,“从桌子下面钻出来一个小猴子一样的孩子。”这个还蛮结实的嘛!量一量,臂展比身高长4公分,“这是练体操的好苗子啊!” 彭友平写了个条子让“小猴子”带给家长,“哪里想到周六一看,原来是我舅舅的孩子!”此前在外地进修的彭友平没想到小表弟已经长到5岁这么大了。 此后四年间,彭友平一直是杨威的教练,在他手下的六个小朋友中,年纪最小的杨威是X型腿,“条件也是最差的”,尽管“上肢力量特别好,有力气”,但也不足以通过进省队的选拔。杨威独自一人被退了回来,进了武汉体院,而现在还足以捡起来的英文底子,就是那时候打下的。 10岁离开仙桃,进入武汉体院,小男孩杨威开始了独自闯荡江湖的日子。连续十年,每天早上5点45分起来出操跑步压腿;训练当中千篇一律地去重复动作;自己动手洗所有的衣服。这一切让小男孩觉得自己俨然是个大人了。1993年,小男孩获得全国儿童比赛5枚金牌,他老练地认为“得5块金牌也不过如此啦!不用再练了!” 1996年,杨威在年底的国家体操大集训中被教练组挑中,终于进入国家队。今天杨威回想过去,“如果回到从前,我可能还是会选择练体操。因为体操很苦啊,小时候吃过苦之后,起码到长大了面对各种情况的时候会更自如一些。” “我这一批队员,从我最小的时候开始,到省队这一批,再到国家队这一批,就我一个人出来了。”杨威以前在地方队的老队友,“有当教练的、做老师的、去改练其它项目比如健美操的。还有更加过得不好一些的,可能没什么职业,就那么混着,很多”。经历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等一批优秀队员后,目前国家体操男队来自湖北省的队员只有杨威一人。 在国家队的前半段时间,杨威拿了很多银牌,他对自己很满意,“我以前比赛,拿不到第一拿第二也可以,拿不到第二拿第三我也很高兴,至少我参加这个比赛了。” 可竞技体育终究是残酷的,“有些人不会这样认为,特别是像我们国家这种体制,特别是像我们体操队这样一支这么优良的队伍。老百姓难免会想,你这么强一支队伍拿到第二是不正常的,因为你是应该拿金牌的队伍。而且只要你上了赛场,你不可能平和。你平和的话,就不是一个运动员了。” 有一段时间,老拿第二的杨威被媒体戏谑地称为“千年老二”。 “别人怎么想,没有关系,说什么‘千年老二’,我觉得没事儿,媒体要找一个点,你们要吃饭啊。” 对个人的负面评价并不能影响到他的心情,但是涉及到国家队的责任和名声,景况就会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中国队团体金牌没有拿到,夺金任务就剩下全能决赛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要是这块全能金牌拿到的话,我们中国体操队就会有一块金牌了,在整个中国体育代表团里面,我们体操就会抬得起头来了,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2006年10月20日,杨威在丹麦阿胡斯进行的世界锦标赛上终于夺得金牌——男子全能冠军,成为继李小双、冯敬之后,中国体操男队的又一位世界男子全能冠军,“银牌意味着一个过程,所有的比赛拿到成绩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过程。金牌是对于我付出的一个证明、一个肯定。” 杨威至今很回味最后单杠站稳的感觉,“世界上最美妙的感觉就是这样了,当人有压力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是平常所感觉不到的。” “其实我好胜心特别差” “奥运会对观众来说是大餐,但对于体育人来讲是精神的炼狱。我参加过两届奥运会,基本上每届奥运会,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奥运村里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其实就有两种人:一种人就是很高兴的,拿到金牌,还有一种人是很丧气的,因为没有拿到金牌。” 但杨威说自己从骨子里并没有对于金牌对于第一的那种欲望,自己就是这么一个温和平淡的人,“其实我好胜心特别差,从来不会刻意想着要去拿金牌,性格里面没有那一点。这和(李)小双不一样。”在体操界,李小双素来以拼出名,“别人不敢上的动作他敢上,真敢上。” 彭友平说。 “小双可能会去想,‘没拿到的东西一定要去拿,要拼命练,一直到超过所有的对手为止。只有拿了这块金牌,我才是我。’但我的好胜心其实特别差。”不过当杨威发现“现在的环境不允许我有这样的心态”后,从2000年到2002年的那段只夺亚军无缘金牌的日子里,他开始试着让自己“逐渐去体会一下小双的感觉”。 “比如我会琢磨小双在备战之前两个月或者在比赛中会怎么去想,如果要做全能冠军的话,是不是像小双那样有杀气的全能冠军才叫全能冠军?”但改变的努力只证明了改变的不可行,“我后面逐渐想通了,是不是也能有像我这样的全能冠军。除了他的那种杀气,会不会我这样的全能冠军也是一种路子?我觉得像我这种性格,就是不会那么急躁,比较有毅力、韧性,能够坚持到底的,是不是也比较好?” 幸好,他做到了。 说到将来的打算,杨威说自己这样一个“不懂怎么能把自己安排好”的人,完全无法预言下半辈子的人生。 “2008年以后再考虑吧。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但我完全没有计划。而且明年的奥运会就已经够我去考虑了,根本没有精力去想以后,能够想到明天该练什么、下一场训练该练什么、下一场比赛该怎么去做。而且就算我考虑好了,也不知道怎么去做。可能我退下来后会不断地改变,去成为那样子,但是至少在我做运动员的时候,我只会想到把运动员该做的事情做了。” 2008年奥运会结束的时候,杨威的国家队生涯将满12年,他说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可能以后回想起来觉得这很重要很难忘。但现在来讲的话,无非就是人生的一段过程。也许以后我会更加辉煌,走下赛场后过得更好,也有可能过得不如现在,那都是以后的事情。所以,把现在过得好一些吧。” 而他的启蒙教练彭友平则说:“如果杨威在08年奥运会拿了冠军,他可能还要为湖北再拼一届全运会。” (本刊记者张欢对此文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