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每个人都是高温下的“煤球” 特奥运动员艰苦备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28日09:59  解放日报

  头上是似火的骄阳;脚下是发烫的沙土,身上厚厚的训练服,湿了干,干了又湿,脸上的汗水顺着头发滴进了眼睛、嘴巴,但他们的脸上依旧是甜甜的微笑———在青浦区的水上运动场、在金山区的马术场、在奉贤区的训练基地,有这样一批特奥运动员,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挥洒着自己的热情。此时此刻,距离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开幕还有60多天。

  为了和专业队错开训练时间,中国特奥皮划艇队把每天的训练安排在了最热的下午两点半。午后的水面被太阳晒得滚烫,大个头的金少波窝在小小的艇里,小心翼翼地俯下身用手试了下水,随后“嗖”地一下缩了回来,嘴里直嘀咕:“水开了,水开了。”每天这么在太阳底下暴晒,每个运动员都成了“煤球”。问他们辛不辛苦,他们仰着头,满足地说:“这里划船不要钱,可开心呢。”

  马术训练场内,一身马裤马靴的特奥运动员们挺直了腰板,昂着头,驾驭着一匹匹高头大马在滚烫的沙土上“踱”着方步。这样的基础训练看似惬意,实际上整个训练场闷得就像个大蒸笼。尽管场边8个水龙头不停地往场内喷水,但沙土上冒出的滚滚热气还是熏得运动员们汗流不止。来自金山的何菁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她的屁股受伤了———穿着厚厚的马裤,一天三四个小时颠下来,夹杂着汗水,屁股早被磨去了一层皮。

  中国特奥手球和板球队的队员们正在进行内部的教学比赛。这两个项目在国内并未得到大规模推广,要掌握这些项目的基本动作和规则对特奥运动员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他们每天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地重复着单一的动作,等他们学会一个简单的动作,早已是汗流浃背。

  随着10月的上海特奥会越来越近,中国特奥选手们一边要和时间赛跑,另一边还要和酷暑搏斗。不过,训练更多地给他们带来的是快乐,也给他们带来了自信和勇气。这种关于技能、勇气和欢乐的传递,不正是特奥运动会的真谛么?


本报记者 龚洁芸 实习生 翁圣宬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