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寻找奥林匹克之都中国元素 刘翔王励勤进博物馆展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06:19  广州日报大洋网

  

郎平在奥运会上庆祝胜利的画面。
北京奥运展台。
捐赠者纪念墙上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企业的名字。
奥林匹克博物馆外景。
韩晓鹏在都灵冬奥会上夺得男子空中技巧金牌时的战衣。
刘定锐的金奖摄影作品《山村小球迷》。
本报记者在洛桑火车站外。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洛桑只是日内瓦湖畔一个小城。自从国际奥委会总部(IOC)永久落户此地,洛桑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发展而广被世人所知。1993年,国际奥委会宣布洛桑成为“奥林匹克之都”,而这里最著名的,则是同年落成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作为本报“奥运环球行”大型采访活动的预热,“奥林匹克之都”是一个最佳的起点。本报特派记者已经抵达洛桑,并通过文字与图片,与读者一起寻找奥林匹克博物馆里的中国元素。

  本版撰文/摄影:

  特派记者 杨 敏

  本报洛桑电

  展览内容

  历史与辉煌

  尽现展品中

  奥林匹克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则大约为3400平方米。走出一层的展区,奥林匹克运动中一句最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展现在记者眼前,它出自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之口。右手边是3枚悉尼奥运会奖牌。在整个博物馆的展品中,只有它们允许参观者随意触摸,因为主办方正是想让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奥运奖牌。

  历史展区不允许拍摄

  历届奥运会上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物当属火炬,博物馆专门用了一个区域把历届夏季奥运会与冬季奥运会的火炬陈列其中,还配以录像镜头不停地回放近几届奥运火炬的燃点方式。在雅典奥运会火炬与都灵冬奥会火炬的旁边留有一片空白,那是给北京奥运会和温哥华冬奥会准备的。

  “以下部分是连记者都不被允许拍照的,”盖思微引领记者来到了古代奥林匹克历史展区。这里有100多件从希腊、

罗马、奥地利和匈牙利等国家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捐献、借展以及复制而来的瓷器、青铜器、大理石雕塑等文物,是奥林匹克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它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兴盛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走过古代奥林匹克,开始进入现代奥林匹克。“顾拜旦个人展”有一百多件顾拜旦先生的遗物、档案材料和书信等文物,这是国际奥委会通过展览向这位现代奥林匹克之父致敬。在一个纯蓝的屏幕上,记者看到了一幅电子地图,而国际奥委会各成员协会的分布则用黄灯显示。在由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领衔的执委成员电子画册上,记者通过电脑点出了来自中国的于在清、何振梁、霍震霆等委员的个人资料。历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简况、各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和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简况都在一层的展区中用实物、图文及现代声像技术被一一介绍。

  位于夹层的是奥林匹克邮票和纪念币展区,这里收藏了来自137个国家与地区的12000多枚奥林匹克邮票和600枚奥林匹克纪念币,其中包括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捐赠的所有邮品。这里还介绍了纪念币的制作过程,展示其制造工具,同时还展出奥运会会标和宣传画等。

  乔丹球鞋亮相“戏肉”

  第二层的展区是奥林匹克博物馆的“戏肉”,夏季奥运会与冬季奥运会两大部分均拥有大量著名运动员捐献的文物资料、各种因奥林匹克运动而产生的遗存物,还通过现代声像技术重现历届奥运会的经典场景。记者在夏季奥运会的展区中看到了乔丹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代表“梦一队”夺得奥运冠军的球鞋,这对47.5码的球鞋上还有乔丹的亲笔签名。这个展览馆中唯一的一个排球不是来自中国女排,而是创造了9连冠的古巴女排,在一个旧式白色排球上,签满了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冠的古巴女排成员的名字。

  博物馆对于本国的奥运冠军显然是偏心的,代表瑞士队夺得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前中国体操运动员李东华,他拥有比任何一位运动员都大的展区,包括他的鞍马与战衣。在冬季奥运会展区的一角是整座博物馆最金灿灿的部分,因为那里陈列了历届奥运会的奖牌,冬季奥运会的奖牌明显比夏季奥运会的奖牌有创意,前者的体积也相对更大。在一片背景颜色是浅绿色的区域里,放置了不少药物、针筒,还有血液样本,一个叫做“BLACK BOX(黑盒子)”的物体更是触目惊心,里面装载的均是因为服用违禁药品而英年早逝的运动员的图片。这个展览的主旨是告诫世人,奥林匹克运动需要“干净”与“纯洁”,任何利用药物投机取巧的行为都将被抵制。

  奥林匹克博物馆还有一个临时展区,这部分的内容将根据季节进行更新,只要与体育、奥林匹克运动及文化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在这里展出。1999年6月~10月期间,临时展区举办了“文明与传统——中国体育5000年”体育文物展览,展出中国体育博物馆以及世界各收藏机构的150件珍贵文物,体现了中国多姿多彩的古代体育文化。

  中国元素

  再“遇”刘翔

  和《山村小球迷》

  随盖思微简单浏览了一遍奥林匹克博物馆后,记者开始进入这次参观的主题——寻找中国元素。

  中国队冬奥会展品多

  在一层的出口处,有一个硕大的玻璃橱窗,这里展出的是即将举行的夏季与冬季奥运会资料,最右边的就是即将在明年8月8日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展台。在倒计时器的旁边站着5个快乐的福娃,背景图片是北京天坛祈年殿。旁边的温哥华冬奥会与伦敦奥运会则仅有几张图片及一些宣传资料。

  二层的展区有许多知名运动员捐赠的珍贵物品,从中发掘中国元素要考点儿眼力。记者从夏季奥运会展区入手,先看国球,却发现展出的乒乓球与乒乓球拍并非出自中国运动员,这真是让人称奇。猛然发现墙上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刘翔!博物馆对于过去每届夏季运动会都有一篇简短的回顾,关于雅典奥运会的文章采用的配图正是男子110米栏金牌得主刘翔。从夏季奥运会展区到冬季奥运会展区要经过一个数码屏幕,里面不停地播放近几届奥运会上的精彩夺冠瞬间。屏幕里又出现了已经逝世的美国女排名将海曼,接着,一个烫着卷发的红衣女子锤下一“榔头”。在她转身欢庆胜利的瞬间,终于看清了她的脸——“铁榔头”郎平!那是中国女排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击败美国女排首夺奥运会金牌的一瞬间。

  记者还在回味郎平那经典一幕,不知不觉已经踱步到冬季奥运会展区,这里的中国元素比夏季奥运会展区要更容易发掘。大杨扬的冰刀!它们陪伴着杨扬夺得中国体育历史上首枚冬奥会金牌,现在安静地躺在博物馆内。冰刀旁边是杨扬的比赛用帽,上面签上了“中国短道速滑队”字样。韩晓鹏在都灵冬奥会上夺得男子空中技巧金牌的战衣威风凛凛地“站”在一旁,鲜红的五星旗与五环标志提醒着前来参观的人们中国健儿在冬季运动会上的进步。博物馆的多媒体功能室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播放百年奥运浓缩短片,这里面有着更多的中国元素,其中最能引起关注的是尾声时对北京奥运会的宣传,一位美丽的北京女孩露出灿烂的笑容,期待明年与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相聚北京。

  刘翔王励勤进临时展区

  临时展区目前正在进行主题为“冠军是如何炼成”的展览。走进这个采用大量高科技打造的展区,记者又发现不少中国元素。天花板吊着10多幅冠军画像,其中代表中国的就是邢慧娜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金牌后与孙英杰一起身披国旗接受观众祝贺的图片。这个展览主要是通过曾经夺得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讲述自己的奋斗过程,从而让参观者体会冠军成长过程中的甜酸苦辣。奥运竞技场上除了成功者,还有失败者,这个展览的另外一个内容就是通过失败者讲述心路历程去探索他们内心那份不屈不挠的坚持。看完这个展览,记者感触良多,没想到再次“遇上”刘翔。他的头像被收录在宣传画中央,而在他之上,还有另外一名知名的中国运动员,他就是同样来自上海的乒乓球世界冠军王励勤。在奥林匹克花园里,记者还看到了由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送给博物馆的两座雕像。

  博物馆的负一层是奥林匹克研究中心,里面收藏了大量的图书、音像资料和照片。音像资料馆里把近代历届奥运会各个项目决赛的音像资料都保存了下来,这里的中国元素众多,记者调出了孔令辉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上击败老瓦的经典战役,还把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决赛中实现大逆转的片断重温了一次。

  奥林匹克博物馆内不仅有以上的中国元素,还有“广州元素”。首届国际奥委会体育摄影大赛于本月7日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了颁奖典礼,而在这个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已经在第一时间被运送到博物馆展出,其中包括来自广州的中国体育摄影学会副主席刘定锐的金奖作品《山村小球迷》。并不是每名解说员都知道这个展览,盖思微为记者打听多时,才获悉展览的具体地点——位于二层的餐厅。《山村小球迷》被安排在餐厅内的墙上,旁边则是另一幅中国摄影师的得奖作品。

  拍摄图片可遇不可求 杨锡兰曾任中文翻译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眼前是一位高个子大眼睛的亚裔女孩,听到如此熟悉的普通话,记者立刻反应过来,这很可能是奥林匹克博物馆的中文翻译。果然,这位女孩在得知记者身份后热情地作自我介绍:“我叫盖思微,是来这边

留学的,这段时间正好在奥林匹克博物馆里实习。”

  记者来参观之前曾经与博物馆的有关方面联系,在盖思微的协助下,这次随身带来的相机终于大派用场,因为如果不是事先通报,任何人均不能在博物馆内进行拍摄。在盖思微的积极要求下,博物馆方面破例同意她做解说员,“如果要我们解说,一般是需要提前预约的,而且收费在每次100多瑞士法郎。”盖思微解释道。

  奥林匹克博物馆提供法语、德语、英语、西班牙语、中文等多种语言的解说服务,之前在这里工作的中文翻译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代的成员杨锡兰,在她之后,是一名来自上海的女士。盖思微的出现解了博物馆翻译部的燃眉之急,因为随着北京奥运会逐渐临近,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前来参观,平均每年均有100人左右,其中不少中国游客都需要翻译服务,仅有的一名翻译根本忙不过来。

  为捐赠者专设纪念墙 中国企业“墙上留名”

  随着盖思微的步伐,记者首先看到的是一面“捐赠者纪念墙”。当初建造博物馆耗资6500万美元,其中70%来自捐赠。为了感谢这些捐赠者,国际奥委会特地把40余家企业及部分奥委会成员的名字刻在一面墙上,以纪念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及奥林匹克博物馆的贡献。记者在这面墙上找到了中国元素,分别来自中国奥委会与两家中国企业。纪念墙正中央的位置属于中国奥委会,五星红旗、中国奥委会英文全称及五环标志均用金粉刻在上面。盖思微告诉记者,原本中国奥委会的纪念石牌并不是放在最抢眼的位置,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运动会后,博物馆方面才为石牌搬了家。另外两块石牌属于中国石化与宝钢两家企业,后者还没有正式上榜,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往石牌上一层一层地描上金粉。盖思微告诉记者,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与前主席萨马兰奇将于本月下旬亲自为这块石牌举行揭幕仪式。

  目前在这面捐赠者纪念墙上还有不少空位,而榜上有名的企业中,唱主角的则是日本企业,至少有10家在列,而韩国企业也不少。盖思微身穿的统一服装正是由日本某运动品牌赞助,而该企业的大名也被刻在纪念墙上的醒目位置。“如果我们国家的运动品牌也考虑捐赠的话,我相信我很快就能穿上自己祖国的服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解,那种感觉一定很棒。”盖思微恳请记者多在报纸上做宣传,让国人了解纪念墙的故事。

  走进奥林匹克博物馆

  走出洛桑火车站,抬头便可见五环标志,“Lausanne Capitale Olympique(洛桑——奥林匹克之都)”,作为瑞士第二大法语城市的洛桑,在中心车站就显出这里与其他城市的不同。自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于1915年把奥林匹克博物馆设在这里后,洛桑便与奥林匹克结下不解之缘。在顾拜旦先生去世后,奥林匹克博物馆一直未能找到一个固定的“家”,到了上世纪60年代因为破落不堪而处于半封闭状态。直到萨马兰奇于1980年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重建奥林匹克博物馆的资金和选址才得到落实。

  奥林匹克博物馆位于洛桑乌希湖区,于1993年6月落成开馆,建造时间历时5年。为了与洛桑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协调,奥林匹克博物馆在地面的建筑只有两层,而地下则设有3层。博物馆以白色为主调,线条简洁明快。博物馆被奥林匹克花园环绕,罗丹、布尔德尔、波特罗等大师的体育雕塑作品矗立其中。正门前竖立着两排共8根大理石圆柱,它们来自希腊萨索斯岛,属希腊政府捐赠,据说是世界上最洁白且纹理最少的大理石。这些圆柱上分别刻有历届夏季奥运会与冬季奥运会的主办年份与主办城市,还有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名字。这些石柱旁边是一个巨大的火炬盆。1993年6月23日下午,德国的世界女排滑冰冠军维特亲自点燃火炬盆,从此奥运圣火便再也没有熄灭过。许多游人在博物馆门前驻足,原来那里立着代表两项世界纪录的栏架,一个是男子跳高的,另外一个则是男子撑杆跳的。这两个栏架的高度将随着世界纪录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