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五起争议使裁判问题成焦点 世跆联改革迫在眉睫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08:36  中国新闻网

  5月22日,为期五天的2007年北京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在北京昌平体育馆圆满落下帷幕。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二日电(陈叶)二00七年北京跆拳道世锦赛今天落下帷幕。纵观此次比赛,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获得奖牌,标志着跆拳道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的提高。然而,本届比赛引发的裁判问题也不得不引起世跆联的高度重视。

  在本届世锦赛的五起裁判争议中,伊朗和韩国的申诉影响最大。比赛第二天,伊朗的奥运冠军哈迪在半决赛中遭遇“突然死亡”,无缘晋级。赛后哈迪强烈抗议裁判对自己的“不公正待遇”,颁奖仪式后直接取下铜牌,并在临时新闻发布会发泄愤怒。而在几天后的男子五十八公斤级比赛中,韩国教练因不满判决,直接冲入场地质问裁判。

  事后,世跆联迅速启动比赛监督程序。监督委员会通过反复观看、研究比赛录像,认为当时哈迪的双脚确实都在警戒线外,主裁判判罚犯规准确无误;而韩国队员为了回避对手进攻故意倒地,故判罚犯规也没有错误。

  尽管世跆联表示两起裁判并无不妥,但如何提高裁判的权威性成为世跆联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世跆联主席赵正源此间在就裁判问题作出回应时介绍,世跆联将在今年八月份对全球三百名专业裁判进行培训,从中选出五十名执法今年九月的曼彻斯特奥运资格赛和明年年初的几项赛事。之后再在其中选出二十九名裁判参与北京奥运会的裁判工作,以期提高

跆拳道执法的专业性、公正性和透明性。同时还计划于二00九年导入电子护具。但他也表示,电子裁判系统只有达到百分百的准确率才会投入使用。

  此外,新当选的世跆联韩国籍执行委员表示,他们将尽可能从选手立场出发,保障选手的权益。并建议在场地中多设置录像装置,以协助裁判对争议问题作出判决。

  尽管世跆联努力改进裁判工作,但本届世锦赛的几起争议已远远突破单纯的裁判问题本身,而延伸至世跆联的组织运行机制问题。伊朗队官员在“哈迪事件”的发布会上将矛头直指世跆联。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一个国际组织不应由一个国家主导,像世跆联这样由韩国人控制是不正常的,其他国家基本没有发言权,也无法在信息传递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他举例说,世跆联在提出“比赛中必须戴牙套”这个强制性规则前,韩国队员早已开始佩戴牙套进行适应性训练,这对其他国家是不公平的。他认为世跆联必须进行改革,让更多国家融入其中,参与组织管理和规则制定,这样才利于跆拳道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伊朗官员的指责虽有情绪成分,但却不无道理。随着跆拳道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世跆联这种一国独大的运行机制已明显不适于该项运动的发展。显然,世跆联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主席赵正源称,跆拳道不仅是韩国的,它更是世界的。他欣喜地看到本届世锦赛更多国家的运动员站上了领奖台,其中还包括非洲、中南美洲等国的选手,这对跆拳道运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然而,说来容易,做来难。对组织内部结构的改革并不只是换几个领导人那么简单。它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重组和优化。看来,世跆联要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