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之人文:尼泊尔的史上雪人之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07日15:55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神秘的雪人

  “喂,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所谓的雪人是否真的存在?”凡是到尼泊尔旅游的人,自然都喜欢首先问起这样一个问题。对此问题至今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性的答案。

  然而,为了寻找这一问题的基本答案,许多探险家、登山运动员以及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为研究和探索这一问题投入了相当可观的资金。为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看作空想家和幻想家。所以,我们不可把整个问题看成是毫无研究价值的东西而加以抛弃。相反,我们应该有条理地来研究它。关于现有论述这个问题的大量文献资料,我们有必要先概括几句。然后再接着谈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例证--历史记载;第二,事实;第三,相信者和怀疑者各自的看法及论据;最后,争取得出某种结论。

  文献:

  论述雪人的书刊杂志有哪些呢?

  法国政府办的“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于1969年主编的《尼泊尔图书目录》中透露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达六部之多,总共有1753页,作者为美、英、德、意等国的科学家。另外,还有67篇文章用欧洲的各种文字写成刊登在报刊、杂志上。而用亚洲的文字写成的论文尚未编入目录。此外,尼泊尔皇家学会也出版了《图书目录》,在1975年的目录中至少有63篇参考资料涉及到雪人问题。

  这仅仅表明不可思议的“雪人”已经被人们严肃地对待了,至少可以说引起了世界上部分科学家的注意。

  当然啦!正在旅行之中的人们是没有什么机会去查阅如此之多的书籍和论文的。为此,我们首先从关于雪人的历史记载谈起:

  历史记载:

  1.在藏语中常用来描述似猿或像熊的“人”的词叫“mi-dre(d)”,这个词最早记在西藏著名的神学家和诗人米拉日巴(Mi-larePa)(公元1038-1122年)的第二十六首诗中。这首诗谈到作者的“三个游戏的伙伴”,一只长尾猴、一只猴子、还有一个就是mi-dre(d)(注意:在藏语中没有“Yeti”一词,夏尔巴语称雪人为“Yeti”)。

  2.对于这种“长毛野蛮人”的最早的详细描述之一,可追溯到15世纪。作者约翰·希尔特伯格为巴伐利亚雇用兵,被土耳其人俘虏后,先被押送到泰默兰法庭受审,而后又被流放到蒙古境内。他一回到自己的祖国,便在1427年写了有关发现的报道。下面就是摘自他报道中几行引人入胜的叙述:

  “在东部边缘的天山省境内阿尔布斯山上有野蛮人生存。他们除了脸、手掌和脚掌无毛以外,全身长满厚厚的一层毛。他们没有固定的栖身地或洞穴,而是漫游在荒山野岭,靠树叶、杂草为生。”希尔特伯格报道的全文,后来于1879年发表在敦伧哈勒若亚特学会的会刊上。题目是《约翰·希尔特伯格1396—1427年欧亚非奴役流浪记》(译自海德堡1859年版本)。

  虽然他的报道并未提及喜马拉雅“雪人”,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认定这些“野人”就是雪人的同胞兄弟或堂表兄弟。但由于该报导他写于1427年,具有历史意义,故而加以援引。

  从1950年尼泊尔对外宾开放以来,关于专门寻找雪人的考察队的里程碑就足够说明问题了!不言而喻,这些考察队均由那些颇具名望又真正诚实可靠的人所组成。他们都尽力观察过、乃至拍摄和测量过那些神秘的脚印,同时还常常对这些“迷人”的足迹用熟石膏铸成模型。这些考察队,由下述最为赫赫有名的人士所率领(按年代顺序排列):

  1951年11月:埃里克·希普顿,尔后是W·H默里和布迪隆;1954年2月:M·M·吉夫斯、杰克逊和斯托纳;1954年3月:R·伊泽德;1955年5月:R·P·博丹脱;1958年4月:N·迪伧福斯;1964年10月:P·泰勒;1970年3月:唐·威廉姆斯;1972年11月:J·普里查德;1972年 12月:J·A·麦克尼利;1974年3--4月:H·艾什卡瓦;1974年11月:A·扎瓦达。

  A·麦克尼利及其一行的考察队没有采取以前所有考察队的那种惯例,一味追踪并企图猎取雪人,而是进行了全然不同的步署:在“亚兰河谷”上游(尼泊尔东部)安营扎寨,其周围环境恰与其他雪人考察队所提供的调查地形相一致。所选择的海拔高度约为10,500尺(3200米),营地扎在密林深处,远离最近的村庄。

  麦克尼利考察队的队员们决定耐心地等待神秘的雪人出现。一年多过去了,可是雪人并未露面。但是在一天早晨,他们发现有新路的脚印,这些脚印同以前被人计为是雪人的那脚印相似。这就是麦克尼利考察队的全部发现。

  1974年11月波兰LHOTSE探险队队长A·扎瓦达拍摄的这种脚印更多,并进行了测量和石膏模型的制作。他们在离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不远处(海拔17,400尺,相当于5300米)跟踪了似乎并肩而行的雪人的脚印。这些脚印非常匀称,尽管积雪冻结如坚石,但脚印起码有两英寸深!

  在这三四个月以前,即当年7月,有一个行动有点异常的雪人,戏剧性地出现在人前。这就是著名的7月11日“麦克贺玛”事件。当时,一位年方18岁,名叫拉克巴·杜梅尼的夏尔巴族姑娘(夏尔巴人部分居住在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麓)声称在离一个叫福尔茨的夏尔巴尔小村寨不远处,遭到了一个雪人的袭击。这个小村寨离夏尔巴地区的首府纳姆巴加尔只有步行两天的路程。五天之后,她向警官报告说:“在麦克贺玛牧场(夏天放牧牦牛的地方),我静静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忽然听得身后传来了奇怪的声响,宛若有人在大声咳嗽。于是我转身一看,只见一个怪物貌似一只肤色黑黝黝的大猿,深深的太阳穴、凹陷的眼睛、紧皱的前额、全身布满红褐色的粗毛,下半身比上半身的毛色要深些。那畜牲猛然抓牢我不放,把我掮到附近的一条河旁,又把我丢在地上。它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逗留了一会儿,就又前去向那些正在啃草的牦牛进行袭击了。”

  曾经公布过的一份警方报告还说;在麦克贺玛确实发现有三具牦牛死尸,其中两具似乎因头部遭到大石头或粗木棒重击而死,而第三具的脖子则被打折了!夏尔巴民间广泛传信着这样的话说:雪人力大之极,想要杀死一头公牦牛,它便抓其角、扭其头,宛若卸螺丝般轻而易举。

  警方报告还进一步谈到他们发现并测量过的雪人脚印。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些脚印不仅印在雪上,而且在沙地或松软的地面上也有发现,这在尼泊尔还是第一次。不过,这些脚印的大小都与量度的平均尺寸相吻合:4英寸宽,12.3英寸长。

  警方报告有点含糊其词地下结论说:“对牦牛的这场袭击不可能是人类所为;假如雪人确实存在,那么万物都会指责‘他’为罪人”。

  加德满都最主要的一家晨报《繁荣的尼泊尔》,特地在1974年7月11日和24日的报纸上发表了长篇报道和文章,叙述了这一事件。

  事实:

  亲眼目睹这些脚印的人,不仅有科学考察队及登山队的成员,而且还有许许多多乘坐牛车长途旅行的人们。因此,从客观上来讲,很难认定这些足迹是那些异想天开、头脑发热的人们之臆造物。这些脚印的存在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这些脚印一点也不像熊留下的足迹。因为熊的脚印总要显露出脚趾前的爪子,而雪人脚印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它们往往显示出大脚趾是与其他脚趾分开的,这就表明它是像猿或者像人的生物。这些的确是现今知道的唯一具有相对大脚趾或大拇指特点的哺乳动物。

  于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仅仅是要确定是谁或是什么东西留下了这些痕迹。我们还将发现,雪人远远不是生活在我们地球上的唯一的“像人的野兽”。留下这些足迹的地方很多,而这些地方大都是远离人类居住区的极其荒凉的不毛之地。

  雪人究竟是“人”还是什么动物?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困为:

  一方面,在喜马拉雅山脉,特别是在南麓即尼泊尔境内,似乎至少有三种不同形式的动物被看作是“雪人”。但它们的脸部特征各不相同,尤以身高和走路的习惯差别更大,关于这点,以后我们还会谈及。另一方面,在尼泊尔境内白雪皑皑的陡峭山坡上行踪的动物,还不止雪人一种。下文将证实这一点。而且要鉴别雪人并进行区分是很不容易的。事实上我们应该称之为“雪人类”。这是因为从目击者那里得到的详细描述雪人的第一手资料很少。还必须承认,在尼泊尔境内“雪人类”的数量并不很多。况且,它们似乎生活在远离人烟的地方。

  然而,专家们的争论范围现已缩小,认为雪人属于下面三种类人猿的一种:

  (1)幸存下来的尼安德特人。与其说它像猿,不如说它更像现代人,只是额头有点倾斜而已。可它除了攀登崖石外,一般都是直立行走。

  (2)有可能是属于长尾猴类的类人猿,只是长有长尾巴,似乎与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

  (3)猩猩科,即一种体格高大的猿,如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和猩猩等,其中一些同雪人一样,颅骨也有点突出。

  如果说这后一种证明是正确的话,那么科学家们势必会把它看作是多毛巨人(gigantopithecus)。在中国和印度都曾发现过它的化石。

  这第三种假设是伯纳德·休弗曼斯博士在1952年首次提出来的。他是秘密动物学,即未知动物科学学的创始人。从那时起,伯纳德·休弗曼斯博士的假设被越来越多的人类学者和其他科学家们奉为最有权威性的理论而加以推崇。

  这点且谈到此,还必须说明一点的是:有必要彻底摈弃常与“雪人”一词连用的意为“可憎”的这样一个形容词。因为它只不过是一位新闻记者凭空臆想的产物,也是因他不懂藏语所致。此人就是亨利·纽曼,是印度加尔各答《政治家》报的新闻记者。关于他的来龙去脉,有必要在这里至少提上几笔:那是在 1921年,有一位科名叫霍华德·伯里,在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藏境内海拔大约6480米的拉喀巴山口附近发现了一些神秘的脚印。他随即问他的搬运工人,是什么东西留下的这些脚印?一些搬运工人脱口答道;是“mi—ti”,其他的人也接着补充道是“Kang—mi”。藏语“mi—ti”的意思是人熊,而“Kang一mi”的意思则是雪人。这两个名字都未含什么修饰成分。然而,纽曼先生认为必须加上一个形容词,感到标题加上“(abominable)作为头条新闻报导也无甚妨碍”。于是,“可惜的雪人!”就诞生了。

  在得出任何结论之前,我们最好还是先听一听相信者和不相信者两派对这整个哑谜所持的不同意见吧!

  赞成和反对两方面的理由:

  不信者认为:

  (l)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他亲眼看见过雪人,那怕是远距离目击的也好!尽管夏尔巴人长期定居在这一雪人活动区,也从未听说有谁相信雪人存在。夏尔巴人顶多会这样说:“我曾经认识某某人,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过如今他已去世。他曾亲口对我讲,他确实见过一个怎样、怎样的怪人。”

  (2)谁也不会对那位疯疯癫癫的“麦克贺玛”少女的荒诞故事信以为真。一旦开始讲她曾受到雪人袭击的虚构故事,她便陷进了自己设的陷阱而不能自拔。她甚至不得不在检察官面前继续讲下去,否则她就会成为整个昆布地区的笑柄。

  (3)在夏尔巴人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谁要是面对面地见着了雪人,那就注定会即刻生病或死亡。他们同样坚信,甚至听到了据说是雪人的哭声“Kee一hill”也同样要遭受灾难。这些必须被看作是“简单的借口”。

  诚然,这有助于解释为何不能并且不应该看到或接近雪人的问题。同时,也非常合理地阐明了为何如今的夏尔巴人没有一个能站出来证实他确实见过雪人的问题。

  (4)尽管旅行者和登山运动员的数量日益增多(每年仅珠穆朗玛峰地区就有3500多人进行旅行),尽管每个旅行者至少携带着一部通常有望远镜头的适用的照相机,但难以置信的是,若有雪人存在,那么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未拍到一张雪人的照片呢!哪怕只要有一张照片,不管它清楚不清楚也是可贵的,可是一张也没有啊!

  (5)昆布、昆荣及旁博切、贡巴斯地方寺院保存的如同圣物一样的“头皮”被证明完全是假的:那蛋型的、长有微红色头发的头皮只不过是一块“Serow”皮仿制的模型。它是喜马拉雅山的一种野羊,毛皮生来带微红色。它的皮可以染成棕红色或类似的颜色。

  (6)至此,与雪人足迹有关的,就只有它们的尺寸大小问题会令人迷惑不解的了。这些足迹也很难说是不是发育成熟后狗熊、雪豹或西藏大熊猫留下的。这种大熊猫和狗熊一样大小,当它成年后“在前脚有个像大拇指似的结构”。

  (7)不管怎么说,另一个事实是:所有这些雪人足迹大都是白天在雪地上发现和测量的,唯一的例外是与麦克贺玛事件有关的雪人足迹,那大概是凭空臆造的事实。一个非常确定的事实是留在雪地上的任何足迹,一经太阳照射总要越变越大。因为阳光融化了它们的轮廓。

  相信者认为:

  (l)首先,他们要直接反驳不信者的论点。

  --熊爪永远不会同熊掌的足迹主部相连;

  --雪豹留下的足迹是圆印,而决非长印;

  --在尼泊尔没有像“西藏大熊猫”一类的动物,在那里的“熊猫”从来不会比猫大,并且很少见有直立行走者。

  (2)关于太阳作用的论点:确实,太阳可使雪融化,不管怎样影响,然而有两个非常相关的事实却不可忽视或置之不理。

  a.太阳光势必会融平任何迹印的轮廓,但是不可能使它变大、变宽;

  b.即使阳光会扩大脚印,也决不可能缩短这个脚印与下个脚印间的距离——即步伐。步伐的独特性和脚印的形状同样重要。

  (3)雪人存在与否,仅凭迄今无人站出来郑重声明他确实见过雪人这样的事实,并不足以为证。麦克贺玛少女决不能被假定为歇斯底里病患者或精神错乱者,而她正是对不信者论点的抗议者。除此之外,在休弗曼斯博士收集的关于喜马拉雅雪人的140份报道中,有50份是目击者提供的。至于说没有拍下照片,这种情形远不只是就雪人而已:现今存在的和动物园中看到的许多动物在它们自由生活时,何曾拍下过照片,此外,霍加披及某种雪豹的情况不也是如此吗?!

  (4)把关于“长毛野人”或“雪人”方面的全部报道统统看作是骗局并把测量和涂铸雪人脚印的所有科学家一概斥之为幻想家,这样做实在是不可思议的。

  (5)对于科学家来说,最为不安的是,无论是脚印的形状或是步伐的类型都一概不归属于任何一种已知动物,当然也不能归属于人类。因此,想必是那些至今尚未识别出来但又确实存在并到处活动的生命所留的痕迹。

  脚印的大小以及步伐的特征表明,该动物一定是和人差不多高低。那么,我们岂不是有理由提出假定这些脚印是某个夏尔巴人留下的吗?这位夏尔巴人一定是穿了特长特宽的靴子,专门改做,使大脚趾露出,趁半夜三更,万籁俱静,不声不响地溜出帐篷,唯一的目的只是要和同伴们开个玩笑。在如此之多的登山跋涉及旅行考察过程中,像这种玩笑难道不会三番五次地开了又开吗?!

  如果承认在这些与世隔绝的地区,尚存在着比较少量的渐趋灭绝的动物,这岂不更为合理些呢?!

  假定只剩下少量的这种动物,而它们又惧怕人类,那么,可以说雪人也许会在人们未发觉它之前就离开营地;它的举动无非是望一望天上飞的食肉鸟类(猛禽),如鹰、隼等。这些鸟习惯于在人类居住地上空盘旋。这样,它就可能与该营地保持一段宽广的回旋余地。因此,人们充其量所能见到的,唯有它留下的行踪。

  (6)关于“雪人存在说”的确还有很多的言论可谈……

  假设这种唯一未被辨别的动物却是喜马拉雅雪人的话,有许多人--也许包括一些科学家在内,他们耸耸肩便可以解决整个难题。

  然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喜马拉雅雪人并非是绝无仅有的。事实上,它只是许多被描述过的相似的动物之一。

  (7)现在,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二十多年前 B·休弗曼斯和B·波尔克涅夫所进行的研究。他们得出了下列结论:

  a.目击者的报告和详细描述,不仅来自可靠的科学家,而且来自某些地区的居民。他们不时地,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这些幸存的动物。他们提供材料的数目多得惊人,因此我们不能不将这些动物的存在作为既定科学事实而加以考虑。

  b.这些业经报道的,在整个中亚西亚所见到的“野蛮长毛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名字。例如,阿塞拜疆语称“mechea一dam”;在高加索和帕米尔称“gul—biavane”;在天山地方,哈萨克语称“ksy—gyik”;在蒙古称“almass”等等。

  诚然,他们的描述揭示了这些“野蛮人”中的某些差别,但难道这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吗!

  重要的并且发人深思的不在于这些差异,而恰恰在于所有这些不同种类中存在的共同特征,在雪人中同样可见。

  主要有:--直立的身躯,与人相似的轮廓,有用后腿在平地上行走的习惯。

  --除面部、手心和脚掌外,遍体多毛。

  --完全不会言语,而只能发出呼叫和咆哮。

  --不会生火,不会使用工具。

  (8)最后,我们的话题可以再回到喜马拉雅山雪人上去,这些雪人曾在多种场合下被描绘过, 1966年不丹王国正式发行的一枚不丹邮票上也印过雪人像。

  总之,不论是文字叙述或形象描绘,雪人的形象不外乎下列三种:

  a.体躯高大,遍体红毛,常用后腿行走,两眼深陷,模样颇像巨猿;

  b.性格凶猛,常常四肢爬行,一旦与山羊或牦牛格斗时,便挺身站立,样子比较像熊;

  C.个体矮小,遍体毛烘烘的,颇像普通猿猴。

  结论:

  正如承认猛犸象(一种古代的长毛象)和它的后继者--大象同时生存着,这是合理的一样。那么承认人类在地球上出现时,各种野人和类人猿正在日趋迅速消失,但它们仍然有少量的在地球上漫游生存,这不也同样是合情合理的吗?!

  最后再提重要的一笔,在寻求尼泊尔雪人问题的答案时,似乎有必要严格区分两种情况:

  一方面是对雪人这一生存在喜马拉雅山脉尚未分类的哺乳动物之资料所作的科学分析;另一方面则是围绕雪人问题而编造的故事和传说。

  法国社会学家奥匹兹先生说过:“雪人有是有,谁也见不着。”是啊!我们同意信仰中的那种“雪人”是谁也见不着的,但是,另外一种雪人呢?是谁也同样见不着呢?!

  西藏再次发现疑似雪人的足迹

  第一次前来中国登山的日本女子登山队,于1980年10月8日,在西藏高原的雪地上发现了疑似雪人的脚印。

  日本女子登山队,共4名队员,预定在1981年4月攀登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她们于1980年10月去海拔5150米处,建立了第一个营地。然后开始侦察登山路线。在回归的路上,意外地发现了这一排足迹。她们审视良久,认为可能是雪人的脚印。

  这些脚印长30厘米,宽20厘米,间距0.5--1米,恰好与登山队的行进路线交叉,直至远处山丘消失。

  看来西藏高原白雪皑皑的群峰中,仍然存在着神秘的不解之谜。西藏雪人的奥秘仍有待人们去解开。

  雪人之谜

  为了弄清雪人之谜,到目前为止,一些探险家、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地区进行过两次专门考察。第一次是锡金政府进行的。这次考察共分四组,考察地区局限于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山麓,此次考察一无所获;第二次是一支美国雪人考察队1959年在尼泊尔境内进行的历时一个半月的考察,也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考察的失败,并未排除雪人存在的可能性。这是因为雪人出没的地方,交通不便,即使得到雪人活动的消息,待考察者赶到现场,雪人早已走得无影无踪。再说喜马拉雅山一带冬天大雪封山时间长,夏季雨季又长达三个多月,都给考察带来很多困难。因此一些国家的探险家和科学工作者建议,应在一年之中选择最有利的季节,进行大规模、时间较长的考察;另一些人建议,应重金收购寺庙中和尚珍藏的所谓“雪人”骨骼化石、头顶皮等实物,进行化验和鉴定,以确定是否有雪人存在。1980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向尼泊尔政府提出申请,决定派遣一支大型雪人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进行广泛考察,以便解开雪人之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