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叶永烈回应何智丽辟谣说 尊重事实反戈一击不应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07日08:25  南京报业网-南京晨报

  有关小山智丽(何智丽)《我不是叶永烈的广告商》的访问记刊登在媒体上,我很惊讶。诚如何智丽所言,我与她是二十年的老朋友。为了多年的友情,我原本不想说什么,但是由于这篇文章在网上四处传播,当晚我家电话不断。刚从山西讲学返回上海,正忙于写作纪念毛岸青文章的我,被众多媒体的电话所干扰。看来,我不作答复,无法恢复平静的工作环境。我不能不作简单的答复。

  不小心踩了地雷

  我是最早支持何智丽反抗让球、第一个把让球内幕公之于众的作家。从1987年以来,我对她支持有加。直至今日,我仍认为,她当年反抗让球的大无畏精神,是非常值得赞许的。作为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作家,我从不为此而感到后悔。

  3月2日,我在《新民周刊》发表《何智丽:我想有个家》一文之后,引起一场巨大的风波,这是始料不及的。我曾说,不小心踩了地雷。尤其是网络上的恶骂,使身处异国他乡的何智丽蒙受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对此我充分理解和同情。正因为这样,她从大阪回到上海,借助媒体说了那番话,把这些天蒙受的网络“大批判”和“爱国者导弹”猛烈攻击的气全都出到我身上,我也以为情有可原。何况她刚开始学电脑,据她说那些天电脑又正好出故障,所以网上的种种对她的批评都是她听别人说的,未免更带情绪色彩。我毕竟年长于她,是她父辈的年龄,我不会因此与她计较。

  态度为什么突变

  何智丽是一个个性很强又容易偏听偏信的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往往出言不慎。1994年在广岛亚运会获胜之时,她激动过度说了那番人所共知的话;1998年她与小山英之离婚时,又说了一番不很妥当的话;这次她对媒体记者所说的话,同样有着那样过激的情绪。

  很多朋友感到惊讶,何智丽与你原本是好朋友,为什么这一回她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

  自从3月2日以来,尽管她在日本大阪,但仍频繁地与我保持密切的联系。在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网络上反响很大,她几次给我来电,希望我尽快再发表文章,作出解释。第二篇文章发表后,她表示感谢。随着网上的恶骂声浪越来越高,她急切希望我发表新的文章,给予回击。

  当第三篇文章发表之后,她的父亲读了,以为写得非常好,特地给我来电致谢。然而,何智丽读了之后,给我来电,极其不悦。内中的原因是:在第三篇文章中,我公允地谈到她的一些失误,比如她在1994年亚运会的赛后感言,比如她在跟小山英之离婚时对日本记者所说的话,并指出根源在于她从小忙于打球,忽视文化修养。她在电话中对我说,我怎么没文化?我现在给日本的大学上课,怎么没有文化?又过了一天,不知道听信了谁的话,她的态度发生急剧变化。

  此后,我离开上海,应邀赴山西讲学。当我回到上海,便听说何智丽回来了———原本,她回上海,总给我打电话,或者在日本就来电,告知何时来沪。这一回完全不同,她不接我的电话。接着,我在媒体上读到了她对记者发表的谈话《我不是叶永烈的广告商》。

  尊重起码的事实

  对于何智丽这一回的谈话,读者自有明鉴,无须我一一解释,只要我对朋友问心无愧就够了。

  不过,在这里,我只希望她在激动的时候,说话不要违背起码的事实。比如,她说“我没要他帮我找男朋友”,我想她心知肚明。其实,她离婚将近10年,想有一个家,这是人之常情;她知道我的交际面广,朋友的层次也比较高,托我为她物色合适的对象,这也合情合理。尽管这样的事完全超出我的写作范围,出于对她处境的同情,我也确实为他介绍了好几位朋友。如今她又何必矢口否认呢?

  早在2002年,她就向我透露了这一意思。我在2002年12月28日,为她介绍了第一位男友,见了面。此后,又应她的要求,再度为她介绍男友。当我的长子、长媳来沪的时候,她又请我的长子、长媳帮忙介绍。她跟我的长子、长媳年岁相近,以为他们也许更能够帮她找到合适的对象。

  2005年8月2日,上海《东方体育日报》就在头版头条发表了我根据她的谈话所写的《小山智丽,好想嫁个上海人》,开列了她择偶的4项条件。当时我把《东方体育日报》送给她,她非常高兴。她还告诉我,由于《东方体育日报》刊登这一文章,她收到了一些境外男士的来信。她还把信给我看,让我出面与对方联系……难道非要我公布相关的录音带、会面时间、地点、合影照片以及往返的E mail?我列举这一小事,就可以看出,何智丽连起码的事实都想否认,那么,《我不是叶永烈的广告商》中那诸多不实之词就可想而知。

  反戈一击不应该

  何智丽当年反抗让球最令人敬佩。令我惊讶的是,这一回她居然“忌谈”让球,认为我追踪、揭开中国乒乓球队的让球内幕,是在“挑拨”她与中国乒乓球队的关系!

  我之所以写何智丽,就是因为她敢于举起反抗旧体制的大旗。让球违背奥林匹克精神———我是基于这一点,二十年来给予何智丽以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以为,她回上海对记者发表谈话,矛头所向应当是不合理的旧体制、不合理的让球。我完全没有想到,她竟然对一贯给她以帮助的我“反戈一击”。这实在是我所不愿见到的。

  即便如此,我仍原谅她在这一访问记中的许多过激的话。我依然肯定她对中国乒乓球事业所作的贡献。我始终认为,由于何智丽事件引发的这场大讨论,对于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祝愿她能够在未来有着美满的家庭,有着幸福的生活。我相信,过些日子她的情绪冷静下来,会明白我的一片善意的。如果她愿意,我还是欢迎她到我家做客。叶永烈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此前一直有人质疑叶永烈在帮何智丽说话,但是当何智丽通过媒体将叶永烈出卖的时候,相信很多人会产生一连串的疑问。

  比如:叶永烈、何智丽,这对有着20年交情的老朋友突然在一夜之间翻脸,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每次从日本返回上海之前都会知会叶永烈一声的何智丽这次却连叶永烈的电话都不接?为什么20年的老友会选择通过同一家媒体、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方式进行互相攻击?为什么双方在有些事情上更是各执一词?

  当然,通过双方在一些事情上的说法,至少可以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一方在说谎。为什么这个人要说谎,他(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搞清楚了这个人说谎的动机,也就差不多了解了这次口水仗爆发的根本原因。

  叶永烈,当代著名作家,曾写过《毛泽东的秘书们》、《陈云全传》、《何智丽风波》等。其中《何智丽风波》更是让他成了体育界的名人。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说,他所揭露的有关中国乒乓球队当年内部让球的事情是确有其事的,而有关何智丽遭遇的不公平待遇也确实存在,否则的话何智丽以及相关人士早就找他算账了。

  既然叶永烈不存在说谎的可能,那么肯定是何智丽在说谎了。那么她为什么宁愿牺牲与叶永烈20年的交情而“出卖”好友呢?也许,正如何智丽所言外界给她的压力太大;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何智丽被某些人利用,或者是何智丽利用某些人在进行自我炒作。

  据记者从确切渠道了解到的真相是,在日本已经没有了发展前途的何智丽正准备返回国内发展,也许这就是这场口水仗爆发的原因。也许我们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看这件事情,但黄健翔从央视辞职的事情还历历在目,所以在这个时候,何智丽让人想起了黄健翔。陈闻

  【事情回顾】

  据叶永烈在博客中介绍,正月初六———2007年2月23日晚上,上海《新民周刊》编辑张伟打来电话,约其写一下何智丽的近况。第二天,叶永烈如约完成了《何智丽:我想有个家》。这也就是这件事情的开端。随着这篇文章通过网络的传播,很多网友发表了评论:有人赞扬、同情何智丽,有人透露爱意,也有人冷嘲热讽何智丽,更有不少“愤青”恶骂何智丽,“叛徒”、“卖国贼”、“汉奸”之类的帽子又戴到了她的头上。

  由于网友评论五花八门,叶永烈为了向部分不明真相的网友讲述当年“何智丽让球风波”的始末,撰文《“何智丽现象”今昔》,再次揭露了当年的让球风波。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网络点击率很快超过了1000万,各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在网络平台上剑拔弩张。于是,第三篇文章《三问何智丽》再次刊登在《新民周刊》上。

  淡泊江湖的何智丽,随着这三篇文章的发表,一下子又成了“绝对焦点”。上周末,何智丽专程从日本飞回上海,面对20多年老朋友“横空出世”的系列报道,何智丽愤而反击:“我的生活被完全打乱了。我不是叶永烈的广告商。今年大年初五,我去叶永烈家拜年,前后大约只用了1个小时。当时也没谈什么,就是朋友间的聊天,没想到后来他写了那么多。叶永烈说的一切,既不是事实,也非我所授意,更非我所愿意!”

  【网友热评】

  ●我们讨厌小山智丽并不是因为她一赌气去了日本,而是她代表

日本队
中国队
进行比赛时的那句嚣张的“吆西”,请你代我问问那个女人,那句“吆西”有没有经过她的大脑就蹦出来,一个对自己民族做了这么多伤心的事的人请问有什么理由要原谅她?

  ●她还真的该学学姚明,看看人家,在海外是给中国人长志气的,不像她那样到日本就嚣张地满嘴“吆西”。我是一名中国人,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龙的传人!

  ●一直以来,我是叶先生的忠实读者,其实叶先生大可不必晚节不保,我跟小山智丽是同龄人,对她在中国队期间遭遇到的让球风波和不公正待遇也很同情,当然从个人角度讲,最终走到出走日本,也是小山智丽本人的悲剧,这个悲剧的造成,值得同情,但是绝不值得翻案!

  建议派

  ●希望叶老能够劝说“小山”借您的这块宝地给大家认个错,毕竟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您老也不要激化大家的情绪连续发表“片面”的言论。其实大家的愤怒不是说她不让球,而是她接受采访时对祖国的不屑。您为她开脱了半天却没有抓到问题的实质。

  ●如果说十多年前“小山智丽”是因年轻无知而伤害了同胞的感情,时至今日,希望能得到多数国人的谅解,对其个人的不幸抱以更多的理解甚至同情。那么今天已成熟的她应该用真诚去换取那些曾被其伤害过的同胞之宽恕,不可一味强调自己是受害者。难道受害者就有报复的权力?如果真是这样,那些曾被她伤害过的国人,对她进行“报复”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十年交情,还不知根知底?别再炒了,再炒就糊了!别再把老脸去贴冷屁股,否则就没脸了!这三四篇文章,让你晚节不保!老烈:或许你被某杂志拉下水,你非真英雄也,歇了吧!

  作者:/来源:南京晨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84,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