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我心中的亚冬会--亚冬会上普通百姓的故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2月03日13:07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马扬王昊飞

  为期8天的第六届亚冬会即将结束,虽然最近亚冬会主办地长春和吉林下起了雪,气温骤降,但两地普通市民却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点点动人的细节和一个个无声的行动,“加热”了大赛的气氛,令人回味悠长……

  (小标题)徐为民的三昼夜--亚冬会之清雪

  1月29日晚至1月30日清晨4时30分,他在长春市街头清雪9小时;1月30日晚,他出现在清雪现场,直到次日零时;1月31日14时,他的身影第三次出现在清雪队伍中。他就是徐为民,长春市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

  亚冬会开幕以来,长春连续降了两场雪。雪后,徐为民和同事们一起赶到清雪一线,为保障亚冬会期间道路畅通服务。3天里,接近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下,每晚都能见到他挥动扫帚、铁锹清雪的身影。徐为民告诉记者,这几天,他和同事们每天只睡一小会儿,胡乱吃上几口饭,就又投入到清雪工作中,连日奋战,连见家人一面都很难。1月31日深夜,几名市民看到环卫工人工作很辛苦,自掏腰包给他们买来面包和饮料。环卫工人们说,虽然清雪很辛苦,但能保证亚冬会顺利进行,得到市民的理解和关心,再苦再累心里也很甜。

  据了解,亚冬会期间,长春市共出动2.2万名环卫工人和部队官兵昼夜清雪,他们的辛勤努力不仅换来了交通的通畅,也换来了亚奥理事会的认可。

  (小标题)哪道菜也马虎不得--亚冬会之饮食

  1月31日,长春雪下得正紧,风雪中,一个全身披满雪花的人走进了长春会展中心大饭店。连日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卫生监督所所长李杉总是行色匆匆,“会展中心住了300多名运动员,吃的喝的住的,哪样也马虎不得,”已经几天没怎么睡觉的李杉红着眼睛说。

  凌晨3时,长春会展中心饭店的厨房亮起灯,

厨师们开始忙碌起来,李杉拿着厚厚一沓的
菜谱
,菜谱上有100多道菜,还有中英文对照。“小王,熟牛肉好了吗?”李杉问。

  “好了,再等15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小王看着手表高声说。

  5时左右,各种菜品摆上餐桌。看着满桌的饭菜,拿着菜谱,又仔细核对了一遍,李杉舒了一口气。

  6时许,早起的运动员陆续来到3楼餐厅就餐。李杉走到一位懂外语的服务员面前,嘱咐她问问运动员对饭菜有什么意见,回去大家好研究解决。

  (小标题)传递完火炬她又去巡逻--亚冬会之群众参与

  68岁的徐丽华是亚冬会火炬传递中岁数最大的火炬手,不久前她参加了火炬接力活动,然后和其他社区老人开始了亚冬会期间的群众义务巡逻,直到亚冬会闭幕。谈起自己为亚冬会传递火炬的喜悦心情,徐丽华仍很激动:“108名火炬手中,我岁数最大,胸前戴着大红花,你知道我多高兴!我举着火炬跑了500米,和我对接火炬的是年纪最小的火炬手,你说这意义多大!”

  据了解,亚冬会在长春和吉林举办,使当地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冬泳、滑雪、滑冰、抽冰猴、冰上拔河、打滑梯等各种民间比赛随处可见,其热度不亚于正规比赛。一位年轻人说:“我都参加6项比赛了,可还没尽兴,我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告诉大家,长春人欢迎冰雪健儿,我们欢迎亚冬会。”38岁的王喜臣这几天累坏了,天天在亚冬会赛场观战,他的嗓子都喊哑了。从29日短道速滑比赛开战到31日结束,他每天花100元钱买票到赛场,为的就是过瘾。“太值了,那场面、那气氛、那激烈程度,你不到现场真是没法体会。”

  收入不高的长春普通百姓,对这次赛会所倾注的热情令人惊讶。短道速滑500米冠军得主胡泽说:“观众太热情了,无形中也激起了我的激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他们功不可没。”

  (小标题)我找到了家的感觉--亚冬会之志愿者

  27岁的杨鹏是北华大学的研究生。这次,她和班上其他18名女孩儿一起成了亚冬会的志愿者。几天来,这些女孩儿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晚上到深夜才入睡,各代表团送来的资料得到了及时的整理和传送。

  “有了这些志愿者,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从机场接送,到制证、记者接待、上网、领证、验证和激活证件等事情他们都提供服务,细心到家,”来自《羊城晚报》的记者林本剑说。

  据了解,本次亚冬会近1500名志愿者全都是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学生,穿着黄色羽绒服的这些大学生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温情。韩国记者金炳默一谈起志愿者就有些激动,他说:“无论我提出什么要求,他们都尽力满足。从这些志愿者身上,我感觉中国年轻人的素质非常高。他们是长春的希望,也是中国的希望,感谢他们的服务。”(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