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就业摆脱不了体育圈--退役后在大学生存状态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06:54 中国青年报 |
一名在高校担任学生会主席的优秀运动员,毕业时被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但被导师拒绝了;一位想当语文教师的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在应聘时因为曾经的运动员经历,被学校聘为体育老师。“一旦进入体育圈,一辈子都很难摆脱这个圈子的影响。”一位常年从事体育教育的老师说。 本报北京1月30日电 一名优秀运动员进入高校读书。他在学校里很活跃,不仅担任学校的学生会主席,而且学习成绩也不差。毕业那年,学校推荐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没想到,他竟然被导师拒绝了。 导师的理由很简单:这位同学曾经有过体育运动员的经历,那么他对学习的要求应该比一般同学要松一些。换句话说,这位导师不相信这位同学的学术水平。 “一旦进入体育圈,一辈子都很难摆脱这个圈子的影响。”一位常年从事体育教育的老师说。 尤其是那些进入普通高校读书,希望与过去挥手再见的运动员们,体育就像那个著名的“红字”一样,是个深深的烙印,他们很难抹去。 最明显的莫过于他们的就业问题。 按所学专业找对口工作很难 一位优秀运动员进入一所师范类高校学习中文。她之所以选择这里,是想与体育说再见。她的青春年华都在训练中度过,她希望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大学毕业了,她去找工作。喜欢孩子的她希望能当个老师,如果顺利的话,她的理想是语文老师。 她来到一家著名的小学面试。校长看了她的简历,很感兴趣。可校长却说:我们的语文老师编制已经满了,但是体育老师还缺编。你以前也当过运动员,要不你试试当体育老师? 最后,这位运动员成了这所学校的体育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有一支高水平的运动队,其中有不少退役的女足运动员。她们毕业的时候,在自己的求职简历上,足球运动员的经历是她们介绍自己的重点。 负责与她们联系的老师好心地提醒她们:如果你们想找到与你们大学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不要太多提及这段经历。 对那些有名的运动员们来说,是否在简历上提及这段经历并不重要。因为他们那张熟悉的面孔替代了一切文字说明。 一所著名高校的体育教研室负责人说,到这所学校读书的运动员学习都非常刻苦。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运动员用自己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去就业。“到学校读书的运动员都是非常优秀的,一般都是名人。他们与一般应届毕业生不一样,到哪里都受到瞩目,很难想像他们出去递简历的样子。”这位负责人说。 “实际上,这些运动员即使拥有本科毕业证书,也很难凭借他们大学的专业去找到对口的工作。毕竟与应届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学习基础还是要差一些。”一位常年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说,“一般来说,他们还是摆脱不了体育这个圈子。” 就读体育院校就业反倒不难 运动员退役后到大学读书,一般就业路子有三条:一是到运动队、专业队和俱乐部任教;二是读研,直接进入硕士班,或者本硕连读;三是分散到社会各个行业,比如警察、健身房等与体育相关的部门。 实际上,运动员很难忽略自己的体育背景,多数人会找自己熟悉的领域工作。比如桑兰,她在北大学的是新闻,最后干的是体育记者。 最尴尬的是那些在普通院校就读,本想摆脱体育这个圈子,最后又不得不从事与之相关工作的运动员。当他们又重新进入这个行业工作几年后,到了该申报职称的时候,麻烦又来了:他们学的是与体育无关的专业,可职称申报又与体育有关,很多人不得不回到体育院校,重新学习相关专业。 他们因为体育而成名,得以进入普通高校就读,以为可以摆脱体育;最后为盛名所累,不得不重新进入这个行业,最后,还是要回到体育院校读书。 相比而言,那些直接进入体育院校读书的运动员的就业过程要顺利得多。 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钟秉枢教授介绍,进入北体读书的运动员,因为自己原本从事体育运动,上大学学的又是相关专业,属于绝对专业人士,就业面就很宽,他们可以担任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 他们在进大学任教上有绝对优势。按照规定,一般大学教师要有研究生学历才可以任教,而本科生特别优秀者可以例外。这种优秀,还包括技术优秀。钟秉枢副校长说,清华大学每年都要从北体要走两三个毕业生。相比而言,其他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则没有这个优势,他们很难直接进入大学教书。 以后,对这些运动员们来说,在学校任教越来越有优势。现在高校体育和中学体育改革都在向着三自主的方向进行,就是自主选择老师、上课时间和运动项目。运动员具有的专业优势是一般应届学生很难比肩的。 运动员的成长经历有望还原 成名,学习,就业,运动员们被颠倒的成长顺序在国家的大方针下可能得到改变。 1987年,国家开始进行在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这支队伍多年来一直以退役运动员为主,在一定意义上等于国家重复投资。如今经过10多年的试点,高校与中学开始挂钩培养,希望在正常的教育体系下培养真正的高水平运动员。 教育部已经批准在高校成立的高水平运动队有86支,再加上各省自己批准建立的高水平运动队,现在一共有161支高校组建了高水平运动队,这些运动队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运动项目。 而且这些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清华大学的射击、跳水,北京大学的乒乓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排球,北京科技大学的田径等等。 一些重点中学和小学也投入到这个体系的建设之中。比如清华附中组建自己的运动队,江苏一些大学在省级中学和小学也建立了自己的后备梯队,人大附中有三高足球俱乐部,北京101中学建立了自己的女排俱乐部。 “我们建立了一套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体系,目前这条路的成功已初见端倪。”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钟秉枢教授说。 国家开始关注大学生自身竞技水平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以往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都由体育总局负责组团。从2003年开始,体育总局慢慢淡出,当年的组团变成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出面。2005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教育部全权接手了组队工作。教育部会发动高校代表大学生参加运动会,给高校提供更多的展现自己竞技水平的机会。 另一个变化印证了这种大趋势。2004年底,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当选为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早些时候,他还当选为国际大学生联合会副主席。以前,这些职务却是由体育总局的官员担任的。 就连CUBA这样一个原本属于大学生的篮球联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业运动员的注意。以致后来不得不组建大超联赛。这个大超联赛实际上成为沟通专业运动员和大学生的一个桥梁。 “我们的运动员培养逐渐由原来的退役运动员发展为更多样化的形式。”钟秉枢教授说,“现在的运动员以在训期间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他们又由在校生、在籍生和在读生三部分组成。” 在正常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会越来越多地成为体育竞技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