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足协道歉信没一点具体措施 道歉人在哪?

2013年06月25日15:39  新民晚报

  终于等到了一句“对不起”。足协、国管部、国家队齐刷刷三封道歉信,前所未有。

  愿意认错,态度总是好的,比事不关己、无动于衷强。但在我看来,三封道歉信都存在致命硬伤——从时间上说,距离“6·15惨案”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星期,这个时候才出面,诚意和动机就显得颇有问题;从内容上说,除了通篇的“认真总结”、“深刻反思”、“真诚道歉”,愣是没看到一点具体措施,哪怕掏一点罚款之类的也没有。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道歉人在哪里?

  但凡遇上重大事故或灾难,按照国内外的惯例,总要有人亲自出面的。但一览三封道歉信,落款无非是“中国足协”“国管部”“国家队全体队员”。由“组织”代替“个人”担责,最大的好处便是“法不责众”。这块板子举得再高,却不知道该打到谁的屁股上。

  信是写了,就是不知道“授意人”、“写信人”是谁。但以中国足球一再下滑的趋势来看,需要具体的“个人”而不是“组织”来担责。所以,至少落款该改变一下,变成足协掌门、国管部主任、国家队队长,显得男人一些。

  当然,如果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和诚意,至少应该开个新闻发布会,在镜头前表达一下悔意和决心。不说下跪,输得这么惨,向球迷们鞠个躬不算过吧?否则,一封道歉信就可以糊弄过去,难保下回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看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样做。说到底,道歉信就是写作文,遣词造句再情真意切,也比不过具体措施一二三。比如,一些国脚在俱乐部养尊处优惯了,“有钱才干,没钱不干”的心态,如何解决?

  该道歉的,也不仅仅只有这三家。当中国足球又一次狠狠摔倒、底裤输光时,包括俱乐部、媒体、球迷都应该反思。直到现在,网上依然充斥着一堆毫无建设性意见的谩骂,对中国足球又有何益?

  关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