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 众国脚名利双收
其实早在去年“扫赌打假”风暴初起之时,“打假先锋”郝洪军就曾经披露,在01年十强赛中国主场对阿曼的比赛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国脚都涉嫌赌球并操控比赛。当时的情形是,国足只需要主场战胜阿曼即可提前两轮小组出线,跻身韩日世界杯决赛圈。而在赛前,曾有赌球庄家到沈阳,买通国足球员1:0赢得那场比赛,而当时的赌球盘口是国足让球半/两球,在“赢球输盘”的情况下,国足既可以保证提前出线,还能为庄家赚取大量投注中国队的资金。
事实上,国足在那场被期待大胜的比赛中,恰恰就是依靠于根伟的进球1:0小胜,比赛中球队错过多次绝佳破门良机,而且有数据显示,因为不少球迷和赌徒认定国足会全力以赴,加之实力上的确明显强于对手,投注给国足,结果输了钱。只不过在国足历史性冲击世界杯成功的欢乐祥和气氛下,这些都被冲淡。
郝洪军介绍,之后爆料的就是张玉宁的父亲张志毅。张志毅表示有球员找到自己的儿子,让他也买下盘(阿曼),“保证买多少赢多少”,结果被张玉宁拒绝。但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有不少国脚都在比赛前买了阿曼,在这种全队统一步调的“操控”下,1:0的比分应运而生。而在那个狂欢夜,国脚们不仅成了民族英雄,同时他们某个隐秘的银行账户上,也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那个夜晚,几乎所有人都名利双收。他们是球迷和媒体簇拥的民族英雄,而同时他们某个隐秘的银行账户上,又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纵深 国脚赌球是常事
操控比赛结果,即所谓的默契球,对中国足球而言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但真正和赌球庄家结合,在赌球市场这个巨大的蛋糕上分一杯羹,却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最早出现在南方的某些球队,随之开始普及到全国。
而对国足来说,在十强赛与阿曼比赛之前,球队中已经有人小范围尝试赌球和操控比赛。2001年4月28日,国足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小组赛中,客场仅仅1:0击败弱小的马尔代夫队(主场10:1横扫对手),5月20日,主场在广州也仅仅是3:1击败柬埔寨队,都被认为有部分国脚“假打”,令球队“赢球输盘”。
但正是与阿曼一战,让国足涉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比赛全国关注,港澳台地区也同样有大量赌徒趋之若鹜,加之此时的国足在十强赛中表现出色一帆风顺,相比之前的任何一场比赛,其投注量都至少在十倍以上。在这样巨大的“市场”里,据称参与牵线和策划的国脚,获利都在7位数以上。也正是这样惊人的数字,让国脚们体会到,除了认真踢球,竟然还有其他的途径可以赚取如此惊人的利润,实在是“钱途无量”。
国脚的带头作用是明显的,在他们回到各自的俱乐部后,类似的“传奇故事”在足球圈内被反复演绎和传颂,引来无数小弟和晚辈的膜拜追捧。在职业联赛的赛场上,类似的故事开始被克隆复制,也正是在2002年之后,国内联赛开始彻底全面陷入“假赌黑”,越来越多让人看不懂的比赛,越来越多的球员心思开始不放在球场之内。原来一场比赛数万元的赢球奖金,开始变得不值一提,动辄数百万的赌球盈利,让那个年代的职业球员们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本报记者 刘苏
对阵阿曼其实不是国脚第一次涉嫌赌球,但正是这样一次“大场面”下的名利双收,让大部分国脚体会到赌球来钱实在容易,于是之后国字号赌球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