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朱广沪美国变阵找回感觉 祭秘密武器三后卫战江湖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09:10  足球-劲体育

  记者姬宇阳报道 种种迹象表明,在亚洲杯的特定比赛和特定对手面前,曾经被朱家军放弃的“三后卫”极可能重现江湖,如果说在亚洲杯上国家队会有什么秘密武器,“三中卫”应该算作其中之一。

  美国变阵找回感觉

  美国拉练的最后一战,中国队战胜了大联盟排名第二的科罗拉多快速队,外界没有注意到的一个细节是,在这场美国之行唯一的胜仗中,中国队后卫线上中后卫的数量并不是2人,而是3个人,如果没有记错,这是从2006年年初客场输给伊拉克之后,中国队时隔一年零三个月,再一次尝试三后卫的防守阵型。

  “在第一场和美国国家队的比赛中间,我曾经就想过变一下阵试试,简而言之,就是想在中间增加一个中后卫,如果当时这样做了,也许最后的两个球就不会丢了。”在输给美国国家队的当晚,在和记者对那场比赛进行复盘时,朱广沪对自己在比赛中未能及时变阵“三后卫”,似乎有些后悔。

  在经历了随后的第二场失败之后,在最后一场对科罗拉多快速队的比赛之前,朱广沪终于决定,让球队重新试验一下“三后卫”的打法,而试验的结果就是,国家队最终战胜了强大的对手,赢得了他们在美国拉练期间唯一的一场胜利。

  事实上,朱广沪对于“三后卫”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且不说当时他就是用这套阵型带领深圳队拿到了联赛冠军,在执教国家队之后,在他带队在

东亚四强赛以及东亚运动会两次夺冠的过程中,中国队也都是采用“三后卫”的打法,甚至包括2005年10月国家队在德国的那场热身赛,当时中国队采用的同样也是“三后卫”,朱广沪和“三后卫”阵型的“蜜月期”一直到2006年年初中国队客场输给伊拉克队之后,终于暂告结束。正是在输给了伊拉克之后,朱广沪开始尝试让国家队改打“四后卫”,为此,在上海遇到英格兰国家队主教练埃里克松时,朱广沪还特意向这位欧洲名帅请教了许多关于442阵型的心得和经验。

  不能浪费了杜威

  如果说,美国拉练最后一战国家队增加一个中卫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路防守,那么在亚洲杯上如果国家队做出同样的决定,就不完全是为了防守了。“打那些东南亚球队,杜威的头球优势不发挥出来太可惜了,后腰感觉又不是非常适合他,我也在考虑,在必要的时候采取三中卫的打法,这样不但加强了我们中路的防守,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中后卫在头球方面的优势。”朱广沪依然记得,在当年澳门的东亚运动会上,杜威为中国队打进致胜一球时的情景;在2001年十强赛期间,两名中后卫范志毅和李玮锋为中国队贡献了四个进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主场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里,中国队依靠两名中卫的进球,2比0完胜对手。

  三后卫所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在于,他可以让朱广沪用不着为谁和李玮锋搭档而苦思冥想。在2000年黎巴嫩亚洲杯期间,米卢也曾经遇到过同样的难题,他必须在范志毅、李玮锋和张恩华三人之间做出抉择,为了缓解令人窒息的竞争压力,范志毅一度向米卢建议改打三后卫阵型,而最终,在小组赛阶段使用了范志毅、张恩华组合之后,在最后的淘汰赛阶段,特别是和日本队的半决赛,米卢放弃了张恩华,而开始采用范志毅和李玮锋的组合,赛前被通知打替补的张恩华,一怒之下甚至在休息室里摔了

球衣,虽然在那场比赛里范志毅出现了乌龙这样的重大失误,但是从这场比赛开始一直到两年后的韩日
世界杯
首战,中国队的中后卫组合进入了范志毅和李玮锋搭档的时代。

  一面是国家队磨合了一年多逐渐成型的四后卫打法,而另外一面,却是曾经为朱广沪带来两个赛会制比赛冠军的三后卫阵型,这注定会是一次艰难的抉择。好在朱广沪本人对此似乎已经心中有数。“当初选择打四后卫,不仅是因为很多国脚在俱乐部都是打四后卫,还在于我们在亚洲杯预赛阶段遇到的对手相对较弱,四后卫可以加强进攻,但是在亚洲杯决赛阶段,对手的实力已经提升了不少。关于阵型,我觉得有一点是肯定的,四后卫打法仍然是我们的首选和主选,有时候,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会重新捡起三后卫阵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