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祥福为什么就不行?--国奥梦断雅典路反问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13日11:18 三湘都市报 | |||||||||
本报记者 谭彦 嘉楠 从徐根宝、戚务生,历数到这一届的国奥主帅沈祥福……中国足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国奥的帅位,似乎成为国内名帅的“滑铁卢”。 土帅为什么不行? 毋庸质疑,沈祥福是一个好人、好教练,但他为什么到了国奥队就不行?其实,这
徐根宝曾在国奥失利之后,后悔地表示不应该在最后一刻放弃自己的“抢逼围”;戚务生也谨慎地表示“我只负责我应该负责的部分”;到了现在,我们同样看到沈祥福的国奥队在12强决赛里迷失了自己的风格,他所强调的技术、细节、进攻、前场逼抢在近几场比赛里几乎荡然无存。 沈祥福的错误并非不可避免,有时也不是他的水平和能力的问题,总有些领导把长官意识强加到教练身上,甚至连“3·2”中韩对抗赛之前,沈祥福的备战计划也受到了上层干扰。由此可以理解毛家湾时国奥队空腹万米跑、在训练当中不顾及伤病的对抗,以及他们在最后备战阶段所做出的违反足球规律的事情。难怪一位国奥队员委屈地说:“我们吃的苦并不少,为什么得到这样的结果?”这也是沈祥福及其他国字号国产教练的疑问。 当然某些时候,沈祥福确实保留着一位老派教练的做法。譬如说,他做队员思想工作时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你紧张吗?”、“我不紧张”、“上次你也说自己不紧张,但上场时你都紧张得不行,别蒙我”、“沈指,这次是真不紧张了”———他无法把握年轻人心里的想法。 在讲解技战术要求时,沈祥福也是抠得非常细致,甚至连出现2打2情形时有哪些变化、应该怎么应对都一一向队员说明清楚,简直把他们当成青少年球员了,以至于一些队员都抱怨:“沈指太较真了,连跑动线路都规定死,那还不如他自己上去踢。” 认真,是沈祥福身上的优秀品质,但过分细致、认真,走过头就成为小器、拘谨。 为什么米卢行?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迄今唯一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外国人———米卢。为什么他可以做到,而中国人却不能呢?想当初,沈祥福还曾担任米卢的助理教练伴随其左右,竟然没学到点真传。在输给韩国队之后,沈祥福也学着米卢当年的样子让队员放松去玩玩,训练时做做游戏,寓教于乐看“大片”,但这些都只是皮毛,实在不足一晒,实际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为此记者曾请教过一些专业人士:为什么连依葫芦画瓢都学不会呢?中国足协的蔚少辉不无感慨地说:“米卢啊,他都已经成‘精’了,我们是想学啊,可还真是难学,学不像。”而其实,细细考究一下中外教练员的区别,不难发现米卢成功的奥秘所在:中国足协对于国产教练的使用仍处于当年计划经济的模式,而作为外教的米卢则完全摆脱了这种禁锢。 当年戚务生、徐根宝等人都是国家体委训练局在编的干部,他们担任国字号教练相当于在体委内部系统上班,工资自然执行体委内部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国家队、国奥队的国产主教练月薪是一万元,而助理教练为八千元。而近几年中国足协在聘请外籍教练时已与职业化接轨,洋教练的薪水待遇丝毫不比俱乐部聘请的外教差。而相比之下,国内教练在国字号和地方队的差距却越拉越大。 此外,国产教练或多或少总要受到领导的长官意志控制,而当初的米卢却总把自己的行为凌驾于领导之上。虽然米卢的为人、举止为某些领导所深恶痛绝,但事实却是:米卢才是最成功的教练。中外教练不平等的工作环境,也是米卢成功、沈祥福失败的原因之一。 土帅的出路何在? 国奥队打完预选赛解散之后,队员们各自回到俱乐部打联赛,沈祥福也不用发愁没有去路,据说北京国安已向他敞开了胸怀,而足协几位领导一方面口头承担责任,一方面继续他们的仕途。问题是,中国足球出路究竟在哪里?本土教练被证明无能,是不是多请几名洋教练就可以了? 答案不会简单,正如一位基层足球老师所言,教练员的水平,特别是基层教练员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足球基础水平。聘请洋帅或许是一条出路,但它只能是暂时过渡,中国足球归根结底还是要由自己的教练来搞,足协应该更重视让目前的年轻教练接受国外先进足球思想的教育,从年轻教练的培养上实现全盘西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