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民众对于5.7亿元巨奖的质疑,只要彩票(微博)发行机构足够耐心、负责,完全可以说清楚、讲明白。
北京双色球(微博)游戏2012年5.7亿元巨奖已于端午节前兑奖,与前年上海开出大奖一样,网络上再度出现关于巨奖得主购彩环节的质疑声。北京市福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巨奖兑奖已结束,不会再就任何5.7亿巨奖衍生的问题做回复。(《新京报(微博)》6月23日)
福彩中心“不回复”的回复十分简略,言下之意,时下网络上的质疑声都不过是一种“衍生”出来的问题,与彩票管理无关,与信息公开无关,也与公众的知情权无关。可以想见,这样的态度,不仅不能迅速有效地缓解网民疑虑,还可能引发公众对于彩票部门公信力的质疑,实在不是明智选择。
高达5.7亿元的巨奖,人们当然会产生好奇、羡慕,乃至希望刨根问底的心理。这种探究的心理,既是彩民的正常心理反应,却也并非完全与彩民无关,须知,福彩“双色球”直接来自于所有参与投注者的投注资金。
彩票既是一项垄断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也就必然带有了公共事务管理的某种特征,而绝非仅仅摆出一个“无可奉告”的姿态就可以搪塞过去的。彩民也好,其他社会公众也罢,对巨奖得主购彩环节产生质疑,彩票发行机构理应积极回应,解疑释惑,尽可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不仅不是什么“衍生”问题,本来就是彩票发行机构的职责所在。
其实,目前网络上的质疑均是指向彩票购买的环节问题,并不难说清楚。比如,关于购彩间隔过短,而编码相距甚远的疑问,新京报记者的小调查显示,这种情况在大量彩票站同时出票的情况下并不奇怪。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也多属程序性、技术性的问题,之所以被质疑、被放大,很大程度上源于彩民的不了解。只要彩票发行机构足够耐心、负责,完全可以说清楚、讲明白。
目前仍在施行的《彩票管理条例》规定,“应当对彩票中奖者个人信息予以保密”,而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议,几乎伴随了每一次巨奖的诞生,聚讼不止。撇开法律上的隐私权问题,有关争议产生的深层原因,仍在于公众对彩票发行机构以及一些部门信息公开缺失、抑或选择性披露的不满,能说清楚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讳莫如深呢?
隐私权当然应该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公众的知情诉求,更不应该成为彩票发行机构罔顾民意、神秘其权力的理由。其实,追问彩票发行的程序性、技术性问题,与尊重巨奖得主隐私权并不冲突。一个公开、公平、合理的彩票发行程序,不仅可能方便公众参与、公众监督,某种程度上还可能保护巨奖得主的合法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