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视NBA解说“进化”史 细数NBA中文代“言”人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0月23日17:03  南方都市报
孙正平(左)和张卫平的“双平组合”。CFP图片
孙正平(左)和张卫平的“双平组合”。CFP图片

  南都记者方小东

  一场精彩的NBA比赛包括什么?气势如虹的灌篮、神出鬼没的传球和血脉贲张的绝杀!还得加上一条:不平淡的解说,特别是对于大多只能在屏幕上观看比赛的中国球迷来说。

  当我们打开电视看NBA比赛时,总能听到那几个熟悉的声音:孙正平、张卫平、苏群、徐济成、于嘉、杨健、杨毅、刘星宇……

  短短一份名单,三代NBA中文解说员跃然纸上。正是他们的声音,为我们打开最初的通向NBA殿堂的大门,他们是NBA的中文代“言”人,也是我们青春的印记。

  最初:像说足球一样说NBA

  中央电视台与NBA的合作始于1983年,最开始是在每周二CCTV-2的《体坛纵横》节目中播出,内容基本上是“NBA STUFF”的集锦和上一个礼拜的赛事剪辑。当时国内的篮球迷里面除了那些消息灵通的极少数人以外,几乎没有多少人了解NBA,专业的NBA解说更是无从谈起。

  彼时,央视的体育解说,基本上是宋世雄、韩乔生、孙正平三个人大包大揽,无论什么比赛都是这三个人的声音为我们提供有限的信息,NBA集锦也不例外。每到NBA集锦时间,通常都是三位照着节目单念一下今天的节目安排,然后就让观众自己体味那些匪夷所思的集锦镜头。

  集锦过后就是比赛剪辑。每到这个时候,老三位就会拿出解说足球和排球的方式解说NBA:“前锋传给后卫,后卫运球,传给中锋,中锋发现没有机会再传出来,球丢了!哦,又抢回来了!啊,又丢了,双方抢在一起了,裁判吹争球;双方××号和××号球员争球……”

  就是这样的解说,伴随着大部分篮球迷度过了N BA在中国最初的几年时光。老一辈的解说员根本没有现在的资讯条件,他们是凭着对解说、对体育的热爱,帮助中国N BA迷进行了第一次的启蒙。几年后,央视开始录像播出N BA比赛而不单只是集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式的解说风格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球迷的要求了。1993年,孙正平提出借鉴外国N BA解说模式引进嘉宾评论员,打破央视一个人从头说到尾的模式,苏群、徐济成成为此政策下的幸运儿。

  分水岭“三驾马车”出现

  1990年代被认为是中国体育解说员的分水岭。在播放了几年N BA录像后,1994年,央视通过卫星直播了N BA比赛,休斯敦火箭和纽约尼克斯的七场总决赛大战。之前的第一次转播N BA,是1993年在明尼苏达阿波利斯举行的全明星赛,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派人前往美国进行现场直播。1995年全明星赛,中央电视台到圣安东尼奥进行现场转播,当时身在美国的张卫平,被邀请成了解说嘉宾。

  张卫平年轻时是亚洲首席大前锋,退役后做过青年队和国家队的教练,后来进入IM G国际管理集团,负责中国体育的对外交流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国外体育知识,并有着出色的英语交流能力。作为央视N BA评论员,张卫平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一些现在已经被广泛运用的词语,像“势”、“夹”、“顶人”、“空中接力”、“篮外空心”等。他也是把G oaltending(干扰投篮,得分)、Inside-O ut(内—外战术)等专业术语首先引入解说中的人。

  1996年,随着央视开始直播N BA常规赛,国内的N BA球迷开始爆炸性增长,对解说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央视“张卫平、徐济成、苏群”新三剑客的解说团队也由此产生。

  徐济成年轻时是北京篮球队的中锋,退役后成了新华社的体育记者;苏群是中国体育报的记者,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两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都是因为职业原因而对世界篮球尤其是N BA有着最及时的了解。

  当年徐济成和黄健翔一样,是CCTV -5改革后引进的第一批非播音专业出身的体育解说员,但是徐济成一直保持着新华社记者的身份,没有加入CCTV。在转播过程中,徐济成担负起了大部分的战术和技术讲解工作,而苏群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起到了传播N BA和美国篮球文化的作用。很多看过他们两个配合解说的球迷,都认为他们是N BA转播中的“黄健翔+张路”组合。

  那时候徐济成还负责了几乎全部的N BA球星访华的接待任务,对他之后成为奥运会新闻转播中心的主要负责人起到了决定作用;而苏群当时除了为《中国体育报》撰写文章之外,在《五环———篮球俱乐部》和《体坛周报》上的专栏也极受关注。

  新生代:80后偶像派

  现在球迷最熟悉的N BA央视解说员和转播顾问,应该是于嘉、杨健和杨毅了,这三位80后占据了现在大部分N BA迷的记忆,他们是央视精心栽培起来的新生代N BA解说员,其中于嘉和杨健是央视主持人,杨毅则是嘉宾评论员的角色。

  于嘉是最典型的平民主持,1996年还是大二学生的于嘉参加了“雪碧”N BA主持人大赛获得亚军,并和当年的冠军一起在奥克兰主持了那年的全明星赛,最终凭借沉稳的现场表现和精辟的分析留在了C C T V.2006年,于嘉在男篮世界赛王仕鹏绝杀斯洛文尼亚时的疯狂嘶吼,让人产生了“黄健翔”的感觉。

  杨健和杨毅则是典型的科班出身,受过专门的新闻专业训练。相比较而言,杨毅更符合新世纪N BA转播的要求:专业知识丰富、文笔精湛、英语过硬。杨健是专业解说田径出身,目前身兼田径和N BA解说,他的成名也来自田径场。

  “刘翔赢了!刘翔创造了历史!”2004年刘翔奥运夺冠,杨健一喊成名,他也将那一刻视为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巅峰体验,“在现场声嘶力竭地咆哮,就是这种感觉。”

  时至今日,N BA解说已经越来越专业化,分工也越来越明确。“在美国,解说员被叫做playbyplay,控制着对一场比赛的解说,画出框架,而评论员被叫做color,负责在框架中填充颜色。也就是说,孙正平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而我负责解释为什么发生。”张卫平说。

  网友眼中的央视NBA解说

  徐济成

  ●风格解析:语言朴实却不失生动,在专业化的解说中,还时不时蹦出幽默逗趣的话语,善于将枯燥的篮球术语通俗化。

  ●专业指数:★★★★☆

  ●精彩语录:“如果能把夹击说成是这哥们把姚明当成一个大袋鼠,他自己当小袋鼠坐在姚明的肚子上不下来,这就是绕前防守。”(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张卫平

  ●风格解析:其解说的最大优势和特点,就是专业。风格上中规中矩,专业词汇较多,也因此显得有些生涩和单调。

  ●专业指数:★★★★★

  ●精彩语录:“姚明要位不错,这球应该给姚明了!海德传进去……哎哟,被断了!这就是明显的传球时机不好!”

  苏群

  ●风格解析:解说战术到位,爆些场外花絮时也很幽默,个性张扬的他经常有些惊人的表态,如对范甘迪的否定、对裁判的质疑等,也因此使其备受争议。

  ●专业指数:★★★★☆

  ●精彩语录:“到了垃圾时间了,上一些垃圾队员。”

  杨毅

  ●风格解析:在央视以解说CBA起家,善用调侃的语言活跃气氛,解说较有见地,词汇活泼丰富。

  ●专业指数:★★★★

  ●精彩语录:“山猫不是H elloK itty,你要躺着打人家也能挠伤你。”

  于嘉

  ●风格解析:沉稳,较少用过激的言辞,有时话的意思虽然尖酸刻薄,但语气始终是友善的,在球迷中争议较少。

  ●专业指数:★★★★

  ●精彩语录:“火箭队就这种表现不如考虑明年参加中国的CBA。”

  孙正平

  ●风格解析:中国第一位解说N BA的人,解说风格正如其名字一样“正”统“平”实。

  ●专业指数:★★★☆

  ●精彩语录:“好像加内特又上场了……好像没上,又好像上了,上了,对,肯定是……好像上了……”

  
   最专业最火爆 随时随地看NBA 上手机新浪网:nba.sina.cn

相关专题:NBA专题

更多关于 NBA 中国解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