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足球职业化20年,北京国安是少有的一直在坚守的俱乐部,而工体国安球迷也给这支球队打下深深的印记。近日,记者探访国安球迷群体,探究国安球迷成长、壮大的轨迹,并试图探寻:今天我们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球迷?
在工人体育场(简称工体)——北京城“最大也是最后的四合院”里,国安球迷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有置身其中,才能切身感受到数万人喊出一座城市、一支球队的名字会是何等震人心魄。
国安球迷对球队的支持近乎疯狂,也由此成为中超联赛球迷中最受关注,也最受争议的群体。他们将最炽热真挚的爱奉献给主队和北京这座城市,也将嘘声甚至谩骂送给客队和裁判。爱与恨如此鲜明对立,对与错彼此纠缠不清,但不管怎样,这浓烈而单纯的情感,只属于工体,只属于国安球迷。
年轻与个性是球迷的标签
工人体育场7看台,北京球迷协会会长王文和他的老朋友们站在最靠上的一排座椅前,默默地注视着比赛的进程。在他身前不远处,上千名年轻球迷正在有节奏的鼓点带动下又唱又跳,格外卖力。这一天是2014年5月26日,北京国安队和广州恒大队为联赛榜首展开“直接对话”,工体涌进了5.2万余名球迷,创下了中超联赛2014赛季观赛人数的新高。
已经年过五旬的王文从上小学时就开始看球,有了职业联赛之后,几乎没有错过一场北京国安队的主场比赛,在他看来,20年的时间,看台上的景象已是沧海桑田。“以前看球,球迷大都是以聊球侃球为主,坐在台上,点根儿烟,对球员的表现品头论足。现在,球迷以年轻人为主,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愿意表现自我。看球更像是一种展示,球迷的参与性也更强。”
国安球迷的人数难以精确计数,200万人应该只是个保守的估计。与他们的父辈不同,现在的球迷毫不掩饰自己对球队的支持与喜爱——绿色的球衣和围巾一次次将工体浸染,身穿国安运动衣成为一种时尚,贴着国安车贴的汽车用喇叭按出助威的节奏……庞大的国安球迷群体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现如今,工体已经有了绿色狂飙、御林军、兄弟连、绿翼京师等6个球迷组织,人数达到3000人,活跃在6、7、20、21、24看台。这些球迷组织受辖于北京球迷协会,他们有整齐的着装、统一的口号、热心的骨干,带动着球场的氛围。绿色狂飙球迷组织的成员张一川说:“我们和绿色旗帜球迷组织在开场时的互动,已经感染影响了整个东看台,这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上座率和套票记录球市成长
现在的工体,已经是场均4万人的黄金球市,但在2001年北京国安队成绩不佳时,也曾出现过只有300名球迷到场的冷清场面。北京球迷协会副会长张忠回忆说:“当时为了给工体增加人气,不得不去高校求助,找大学生填补看台。”也正是在同一年,张忠为北京国安球迷拉拉队起了个名字——绿色狂飙,这个名字被广大球迷所接受,并沿用至今。
在21世纪初,上海申花的球迷组织“蓝魔”在成立后风光一时,引领着球迷的风潮。而在当时,国安队正处于成绩平平、球市迅速滑落的尴尬局面。为了挽救球市,国安俱乐部采取低价策略,球迷花50块钱就能看一年的主场比赛,还赠送BP机。结果,共有1.3万多人注册入会,创下历年纪录。在此之前,球迷入会要交50块钱的会费并花260块钱购买全年套票。
人气有了,但如何让球迷有组织地动起来,还是让人犯了难。张忠说:“球迷一开始都很难为情,不敢站起来给球队加油助威,我们就在比赛前挨个动员。为了让球迷组织看起来整齐划一,我们去找俱乐部借球衣当观赛服,看完比赛,洗干净再还回去。”就这样,北京国安的球迷组织逐步发展起来。2014赛季,套票的申请人数就高达40041人,最终只有22089人中签。
2009年国安夺冠更成为主场文化丰富发展的一个契机。球迷骨干谢童说:“以前举围巾的人稀稀拉拉,没什么效果,2009年之后,围巾几乎成为球迷必备的‘武器’,‘围巾墙’也成为工体一个标志性的符号。”2014年亚冠联赛对阵广岛三箭队之前,一个建议在开场时打开手机闪光灯的帖子在国安贴吧里出现,工体“围巾墙”自此有了“繁星升级版”。
置身于这样的主场,让国安队的球员感到战斗力倍增。北京国安球员、新晋国脚张呈栋说:“工体的氛围和我在欧洲踢球时没有什么区别,这里的球迷是最棒的。”高洪波在带领上海上港队造访工体时曾经表示,这里的气氛让主队的战斗力至少提升30%。张呈栋则表示:“远远不止。”
媒体人梁言认为:“现在的国安主场现象已经不能简单用足球助威概括衡量,他们将城市、球队作为一种信仰加以坚持。他们的态度很真诚,表现很震撼,即便球队的成绩不好也会始终追随。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加沁人心脾。”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