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稿 特约记者 申友
纠结于两个冠军与八个亚军
此二八现象,和股市的二八现象相似度极高,二代表申花曾经拿过的两个联赛冠军,八代表申花拿到过的亚军数量,曾经的两个冠军是申花美好的回忆,但八个亚军却透出更多的无奈。
当然,内心的感觉到底怎样,要看和谁比,和那些只拿过一次冠军或者连冠军都没拿过的球队相比,申花是幸运的,毕竟申花有过两次联赛夺冠的经历。但是和那些胸前的星星多到数不清的球队相比,申花又难免会有些难为情,冠军和亚军的区别在于,冠军可以变成星星,被绣在胸前,但亚军却不会,就算是8个亚军,也无法变成申花球衣胸前的星星。
当然,能拿到八个亚军,这也充分说明了,申花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保持着对冠军足够的冲击力。而八个亚军的战绩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申花在中国足坛一直都是一支传统强队,按照欧冠的参赛标准,八个亚军也意味着申花可以成为中国足球俱乐部中参加亚洲赛事最多的球队之一。
纠结于政府足球与市场足球
2010赛季,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中超联赛中,以10分优势排名第一的领头羊山东鲁能是国内政府足球的典型代表,而在中甲联赛中,提前完成冲超任务的广州队,却是市场足球的典型代表,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大把烧钱,所不同的是,前者烧的是国企的钱,后者烧的是私企的钱。
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上海足球无论是中超的申花,或者是中甲的东亚队,都早已不再和烧钱有任何关系了。回顾历史,申花的两次辉煌无一不和政府足球有着重要关系,和1995年的夺冠相比,2003年申花的夺冠成本无疑更高一些,虽然2003年那支夺冠的申花同样也是有国企背景,但在花钱方面却丝毫不比私企手软。这也是申花和实德的一大不同,大连在结束万达时代,进入实德时代之后,仍然连续拿到好几个联赛冠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大连足球并没有政府依赖症,即便是私企老板徐明入主大连足球后,大连队还是可以拿到几个联赛冠军。
申花现在的身份也比较难以界定,你可以说申花已经是一支完全私企化的俱乐部了,但是与此同时,申花的股东中仍然有国企的元素存在着。相比之下,身处中国最富裕城市上海的申花,却无法成为中超最有钱的俱乐部,的确是一个让人不解的事实。
纠结于新申花与老申花
申花和联城在2007赛季初完成了合并,即便三年后的今天,在一些球迷心目中,他们仍然会把申花球员分为两种,一是老申花,二是新申花。
而在球队刚刚合并之初,对于老申花和老联城的球员而言,那都是一段很难熬的岁月,对于老申花球员而言,他们不得不要面对新的教练和新的老板以及俱乐部管理层。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从替补做起,甚至从替补的替补做起。
老申花球员是如此,新申花球员的日子也不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不得不承受申花球迷的质疑和冷落,甚至是敌意,而他们原先在联城好歹还能打上比赛,但是披上申花球衣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后来都逐渐淡出了申花的首发阵容,甚至连18人名单都无法进入,有的人甚至不得不提前退役。
2010赛季的申花阵容,老申花的色彩已经越来越淡漠,这一年,更新的新申花球员开始加盟这支球队,比如冯仁亮和宋博轩等等,在如今的这支申花队,新申花和老申花的界限已经开始模糊。就像喜欢这支球队的球迷,从70后,到后来的80后,时至今日,一些90后正在成为这支新申花球迷力量的中坚,对他们而言,老申花更像是一段回忆,一个传奇。
纠结于土帅拿冠军与洋帅拿不到冠军
背靠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申花在洋务运动方面从来都是中国足球的排头兵,从外籍教练到外籍技术总监再到外籍队医,申花最多一个赛季球队中各色人等的国籍加起来一共有八个。但是与此同时,有一个事实却让申花格外尴尬,那就是,申花到目前为止拿到的两个联赛冠军,都是中国教练带队获得。
与申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东鲁能,虽然身处内陆城市济南,但鲁能目前拿到的联赛冠军,却都是外籍教练带队获得,是什么让一心向洋的申花却成为外籍教练的滑铁卢?到目前为止,无人能解开这个谜底。
2010赛季,布拉泽维奇率领年轻的申花在中超积分榜上占据了第二的位置,但夺冠的希望仍然比较渺茫,似乎外籍教练带领申花拿不到中超冠军的魔咒依然存在,而在鲁能那边,伊万很可能即将成为第三位带领球队夺冠的外籍教练。
纠结于资方的绝对强势与劳方的隐忍妥协
在曾经的国企时代,申花的球员占据着相对的强势。球员可以在一个赛季还未开打之前,以购房为名将自己的年薪提前领到,即将被炒鱿鱼的教练,也可以在临走之前,向申花索取高额的遣散费。不仅是申花,在那个年代,大多数国脚级球员在俱乐部面前都绝对不会处在弱势,他们签订的合同仿佛像欠条一样,让俱乐部除了全额给钱之外别无选择。
但是时至今日,申花已经告别了当年的隐忍形象,从去年到今年年初一系列和薪资有关的风波中,申花俱乐部的强势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或者可以说,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现在变成了资方。
纠结于
忠诚与背叛
在申花的历史中,忠诚和背叛从来都是一件让人纠结万分的事情,比如说,老申花最具人气的几位当红球星,他们最终都离开了申花,并且转会去了同城死敌上海国际队。从范志毅到申思、祁宏到吴承瑛,无一例外。
这就像小贝、吉格斯、基恩转会去了曼城的感觉一样,或许正是因为这种集体离去,所以,2002年上海滩那场德比大战,很多看球的球迷心情都格外复杂和纠结。当然,最终还是对申花的恋旧情结占据了上风,让上海球迷迅速又开始将申花奉为自己的第一主队。
但是山不转水转,谁又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比如当年范志毅等球员反戈一击徐根宝,让根宝在2002赛季提前下课,但多年之后,范志毅又在根宝手下成为东亚队主帅,
2010赛季前,杜威、毛剑卿等一拨申花球员再度集体离开申花,当然,这一次,他们的离去多少有些不情愿,而离去后其中一些球员的激烈言行,也再次让申花球迷体会到,那种复杂而纠结的情感。
纠结于
城市与成绩
如果足球成绩可以和城市大小、城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准等指标成正比,那申花绝对应该是中国足坛的头号霸主,但是很遗憾,在中国足坛,城市房价和足球水平并不成正比,甚至,更像是一种反向指标。
现在济南市中心不到万元一个平方的房子仍然比比皆是,但是在上海内环线里,想找一个单价三万以下的楼盘已经不太现实。但就是这样一个经济不如上海、城市国际化程度也不及上海、城市人口也不如上海的城市,却拥有中国足坛目前最强的一支俱乐部队。
事实上,经济从来都和足球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比如中国香港,足球水平目前也很一般。当然,和上海这座城市更加不匹配的是上海球市的状况,拥有如此多富裕人口的上海,却无法把申花和东亚中邦三支球队的主场都坐满。
纠结于
合作与封杀
去了杭州的几位申花旧将,都已经清楚地感觉到两地舆论环境的不同,在上海,有专业体育频道报道申花,有专业体育日报报道申花,还有例行的赛前公开日,但是在杭州,媒体的诉求相对比较简单,这也给他们带来了比过去清静多的舆论环境。
上海媒体的发达,超过大多数中超球队,其中当然也包括山东鲁能,媒体业发达,自然也对球队有着太多的新闻需求,在这样的氛围下,合作和封杀自然会交替出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