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启焕(1949-2013)
文/邵琳 供图/金老师及学生家长
安老师的话不多,孩子们却时时刻刻感受到他的爱,很平凡又很伟大。
和平常一样,安启焕老师和他的爱人兼助教金老师教完球开车回家。他们聊到刚才张涛麟挥杆的表现,聊到正在苏州打女子欧巡赛的王馨迎,聊到在美国的大弟子张华创。
在安老师夫妇心中,他们不仅是学生,更是自己的孩子。大家经常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在安老师的家里,有欢笑,也有泪水。谁想到,安老师突然离世的消息传来。给孩子们上完课回到家,安老师突发心脏病,享年64岁。
11月3日,王馨迎永远记得这一天。下午她刚在苏州太湖女子赛打出-5,拿到并列第21,回到北京,王馨迎准备与安老师分享快乐,却没想到他永远离开了大家。就在去苏州前,王馨迎还找安老师调了挥杆动作。他说: “蓉蓉,这次比赛打出好成绩,回来再一起练球吧。”在王馨迎看来,这仿佛是一场噩梦,总会醒过来的。
徐国振[微博]也不敢相信。在安老师去世后不久,徐国振下场练球,他习惯性地回头,想问老师“球怎么老往右?”突然发现,安老师已经不在了。
十年前从韩国来到中国,安老师怀着一个梦想,培养一些优秀的青少年选手。安老师在韩国没教过球,但球龄近30年,还培养了一个球技不俗的儿子。2004年,安老师见到6岁半的张华创,高兴坏了,就像发现宝贝一样。张华创跟着爸爸去球场玩,安老师让他试着挥几杆,很有爆发力,不久后他成了安老师的首位弟子。
得知启蒙恩师去世的噩耗后,张华创放弃周日的比赛,订了最早的航班,第一次单独飞行,从奥兰多赶回北京。师徒俩共同度过了太多美好时光。
“野马难调”,安老师曾如此评价张华创。这位大弟子是出了名的捣蛋鬼。7岁时,在东方大学城打球,张华创想坐球车,安老师不让,张华创把钥匙一拔就跑了。一
向慈爱的安老师第一次打了弟子。安老师说: “野马调好了能成为骏马,但家马永远调不好。”伯乐的慧眼很快得到验证,张华创拿到多个国内青少年赛冠军,在2012年美国公开赛成为“中国第一人”和“赛事最年轻选手”。
一天天看着孩子们成长,看着他们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是让安老师最欣慰的事。为了帮助他们达成目标,总是笑嘻嘻的安老师也有严厉一面。8岁那年,张华创在广州九龙湖拿到第一个冠军,安老师却板着脸,“最后3洞太松懈了,全部三推。最重要的不是冠军,而是有没有尽力到最后。”
有一年冬天打张连伟杯,张华创因为积食发高烧。赛前试场,打完9个洞张华创小心地问“后9能否不打”,安老师说“你爬也要爬完”。那后面9个洞,是安老师背着张华创打完的。第一天比赛的晚上又发烧,张华创呼呼大睡,安老师给他揉脚,金老师负责揉手心。
安老师也是王馨迎的启蒙老师。从8岁刚学球起,王馨迎每天放学和周末都在练习场苦练,如果完不成就被老师带回家,吃完饭继续练。那时候,王馨迎和张华创、金诚这几个首批弟子经常“驻守”老师家。
“这对我们几个来说是最可怕的‘惩罚’,但这种‘惩罚’是温暖的,‘惩罚’过后总有好吃的东西奖赏,”王馨迎回忆道。
在孩子们眼中,安老师更像“自己人”,比如没练完球金老师不让吃饭,安老师偷偷带着大家去外边买好吃的。有唱红脸的也得有唱黑脸的,金老师委屈担任,其实她绝对是伟大的“贤内助”,为安老师当翻译、助教,给孩子洗衣、做饭等也全部承担。
有一年安老师带着张华创、金诚、王馨迎去广东肇庆冬训,开始大家都住在球僮家里,条件非常艰苦。早晚,孩子们在院子里练习空挥,挥动的不是球杆,而是安老师特制的钢管。草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直到第二年冬训时还在,继续站在上面空挥。王馨迎说: “如今,那些脚印印在我的心里,告诉我该如何练球。”
2011年,王馨迎入选中国高尔夫[微博]国家女队,暂别了朝夕相处四年多的安老师。不过老师一直默默地关注她,打出佳绩时会打电话祝贺,成绩不好时会关心出了什么问题。王馨迎相信,安老师会在天上看着自己,期待交出好成绩。
金诚的高尔夫引路人也是安老师。他很留恋大家一起住在老师家的时光,屋里摆着两张上下铺的床,那就是他和张华创、王馨迎的“温馨宿舍”。金诚道出最大心愿:“如果有机会,希望我们三个人和安老师再下场,老师指导我们打球。”他的弟弟金博和妹妹金佳瑞随后也拜安老师为师。因为有冲劲,金博深受安老师器重。金老师说: “安老师一向对淘气、不听话的孩子很有耐心,觉得他们有成大器的潜力。”
安老师常说: “孩子们就像花草一样,你怎么样养他,他就会怎样成长。”安老师从来不求回报,把所有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他们放在第一位。
徐国振深深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刚学球时徐国振很胖,为了帮他减肥,老师每天晚上不让他吃主食,也不让吃肉。如果不是当时“残忍”的规定,徐国振可能现在还是个胖子。每天,徐国振都要练几千次空挥,总是没完成数量就报告安老师,但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一次比赛,年近花甲的安老师为徐国振背了3天包。
安老师的认真和执着也改变了陈泽山川的人生轨迹。第一堂课是在安老师家中,除了吃饭和去洗手间,陈泽山川唯一做的就是空挥,600次,第二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他完成了1000个空挥。陈泽山川永远记得,那是第一次下练习场,自己终于打出第一个实球,他转过头,看到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那个微笑胜过千言万语,那么慈爱,那么有力量。在安老师的指导下,瘦小的陈泽山川在国内和北美青少年比赛多次获奖。他说: “我来加拿大快四年了,但安老师用默默的行动交给我的一切我都深深记在心底,并让我受益终生。”
倪嘉蔓刚学球时只有5岁,比起师哥师姐们,安老师对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宽容得多,却从未放松标准,而且“有勇有谋”。在练习场,刚入门的唐俊祎很积极,每天都努力早早完成练球任务,所以安老师把唐俊祎安排在倪嘉蔓前面的打位,鼓励她也早点结束去吃饭。
近几年,安老师已年过花甲,但他依然执着。去年7月,安老师带着张涛麟驱车往返1500公里到山东南山,参加全国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去年冬天,住院的安老师每天从医院回来指导孩子们挥杆,手上缠着输液的胶布,搬个椅子坐在旁边。11月9日,在安老师离世后的第六天,张涛麟拿到第一个冠军,他多么希望能和老师分享。
就在去世当天,安老师对金老师说:“希望再过三年五年,能坐在家里看弟子打比赛,没准一场比赛有2、3个学生参加。”
安老师是幸福的,这一群深爱他的孩子会努力达成他的夙愿。也许,比赛前他们耳边会响起安老师的声音,用很慢的语速说: “有信心吧?你可以!”
安老师,我们想你!
对于孩子们,安老师既是严师又是慈父,那些美好的回忆将永远陪伴他们成长。
张华创(15岁)
“我刚刚失去了一个直到失去才知道如此在乎的人,一个为我付出很多我却很少表达感谢的人。我的第一个球包、第一次挥杆、第一次下场、第一次比赛都有安老师的陪伴。每次的成功和欢乐,每次的失败和沮丧,都有安老师的陪伴。我永远听不到他的声音,看不到他的微笑,他再不会骂我、拥抱我。但我会爬起来,会比以前更努力地达成目标,不仅为自己,也为了安老师。”
金诚(15岁)
“安老师对我从小的培养让我在高尔夫之路上不断前进,虽然有许多困难,但我会勇往直前!虽然我不一定能站在世界舞台的最高处,但从小老师为我树立的心中目标至今未变:金诚,你是一个球手,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世界的舞台吧!老师的话我牢记在心,并将为之努力。”
王馨迎(14岁)
“安老师突然离开了我们,我的心突然变的沉重,觉得责任很重——我该如何完成安老师的夙愿?请您放心,我会记住您教导我的一切,我会努力去实现梦想,我会给您漂亮的计分卡!谢谢您的悉心培养!请您安息!如果有机会,我真的希望能和安老师一起征战LPGA赛场,我希望他能看着我打比赛,打了好球能听到安老师的掌声,打得不好能听到安老师的鼓励。”
徐国振(15岁)
“五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安老师,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严肃、认真,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对安老师既爱又怕。虽然他对我要求严格,却让我尝到了赢球的滋味。我想对安老师说,我们永远都是您的学生,也请您相信,我们一定会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报答您多年来的培育之恩。”
金博(11岁)
“我非常非常想念安老师。小时候安老师总对我说:要认真打球,要刻苦训练,你一定能拿到冠军!但我总是不够认真、不够刻苦。但安老师告诉我的话,我会记住,以后认真、刻苦练球,让安老师放心。”
陈泽山川(17岁)
“安老师教会了我很多,关于高尔夫,关于人生。我学会了忍耐和坚持,学会了理解和尊重,还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说好了明年春节见,却再无机会。安老师,明年的此时,我将在美国大学里学习,在NCAA里继续高球之路,我真希望您能看到,并得到您的指导和鼓励。大学毕业后我会努力打上巡回赛,为您和金老师争光!”
倪嘉蔓(10岁)
“我小时候比较贪玩,安老师为了让我更认真总把练球最认真的哥哥姐姐安排在我前面,还给我好多巧克力吃。我特别想对他说:‘安老师,我很想念你。我以后会练球更认真,那样才能多拿冠军。’如果有机会,我最想和安老师一起站在领奖台上。”
唐俊(11岁)
“那时候,我和嘉蔓最小,我俩午休时经常一人坐在安老师的一条腿上,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就好像是看自己的孩子一样。每次看到师哥师姐们在青少年比赛站上领奖台,我羡慕不已,安老师总是鼓励我:‘小贝,一定能行!要坚持下去!’安老师说要看到我成为职业球员,我会继续努力的,让安老师在天堂微笑,看着我成为职业球员。”
张涛麟(11岁)
“11月3日,5点半练球结束,我和安老师说了再见。仅仅2、3个小时后,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的性格比较懒散,也不怎么在乎别人的评价,唯有安老师的夸奖和批评能让我兴奋、战栗。安老师向别人介绍‘这是我的得意学生张涛麟’,这也是我不敢怠懈的动力之一。这种动力不咄咄逼人,而带着他一贯的平淡、从容、豁达。”
杨健祺(7岁)
“安老师在训练时对我特别严格,在休息时又特别慈祥,常给我买零食。冬天训练时,不管天气多寒冷,他都和我们一起在练习场,不会到温暖的房间里休息,看到他这样,我们也都不敢再喊冷了。安老师,您好好休息吧,我会想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