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天津高尔夫
天津,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工商业港口城市,东行50公里即可出海,向西北行120公里即达首都北京,腹地辽阔,辐射广大的三北地区。作为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紧邻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天津有着极佳的地理区位优势,但是天津城市的发展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守封闭,甚至一度趋于边缘化。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必然会影响其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天津人的消费和生活在很长时间内甚至是时至今日都相对保守,因而常常给人一种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改变原有生活状况的“小市民”思想以及“京油子、卫嘴子”光说不练、服务意识不强的印象。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向前的。虽然老天津给人的印象比较负面,但随着改革开放,国家政策的倾斜,天津经济的发展也日渐加快,人们的消费水平亦日益提高,也渐渐意识到了外界印象的重要性。正如天津高尔夫的发展,起步早,却只是小步缓行。其实,天津高尔夫就是天津这座城市发展变革的缩影,见证着天津市民消费和生活习惯的渐变。
1984年国内第一座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在广东建成,标志着高尔夫在中国正式起步。而就在同年,国际温泉高尔夫俱乐部项目被旅日华侨引入天津,并于1987年建成开业,成为天津第一家高尔夫球场,也标志着天津高尔夫运动的起步。然而,自第一家高尔夫球会开业至2003年,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天津仅只有4家球会开业。直到2003年SARS后促使更多人接触高尔夫运动,天津高尔夫的发展才渐有起色。由此可见,天津高尔夫最初的发展可谓缓慢而坎坷。因为对高尔夫运动的陌生,缺乏球场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最初打球的客人也只是外来的日本人,球场年接待量仅有1000人次左右,只能维持生存。对于高尔夫,天津的本土民众鲜有接触,更没有人会打球。球场经营的状况基本上呈现了平日没有客流,周末也只有稀稀疏疏的几十人打球状况。
作为招商引资平台的高尔夫,在改善天津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能力方面功不可没。有个业内广为流传的说法,当年日本雅马哈公司之所以最终落户天津,就是因为在洽谈后到天津的球场上打了一场球,增加了投资的兴趣和信心。如果天津没有球场,可能很多外资企业都不会来投资。高尔夫助推了天津交通、制造、农业、房地产等众多产业的发展。同时,天津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高尔夫的发展。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被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誉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腾飞的第三极”,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并被中央确立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带动环渤海乃至中国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天津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截止2008年底,天津容纳了13000多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就达4000多家,其中30多家世界跨国公司。摩托罗拉、三星、松下、丰田、顶新、可口可乐、雀巢等众多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在天津投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高尔夫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尔夫在促进经济的同时自身也飞跃发展。2003年是天津高尔夫发展的转折年,松江团泊湖、京津新城帝景、江南领世郡、天鹅湖国际、阿罗马、龙海国际等球会相继开业,到目前为止天津正式开业的球会已达10家,加上在建和准备开业的球会,球场数量约为15家,球场平均年接待打球人数超过了3万人次,打球人口也从过去的每年1000多人次,增长到现在的22万人次,每年以25%-30%的速度增加。经济的高速增长,让更多人的了解并参与高尔夫,高尔夫已经融入到了这座城市和人们的生活之中。
不过,天津高尔夫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普遍存在于中国高尔夫发展过程中的一块硬伤。从天津高尔夫人口的构成特点来看,外资企业支撑起了半壁江山,有50%以上是境外人士,主要是外资驻津人士,其中韩国人占据了很大比重。去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高尔夫行业面临了一次极大的冲击,天津高尔夫行业相当明显:打球人口增长但消费量降低,市场上二手会籍交易异常活跃,新会籍销售量基本为零。天津高尔夫市场的会籍价格基本上在20-30多万人民币不等,各个高尔夫球会的会员中有20%左右的韩籍会员,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韩币贬值,大量韩国会员退会转让会籍,二手市场的会籍价格仅是原价的一半左右,加之天津的球场基本上都是建在盐碱地之上,需要较高的维护成本,给球场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金融危机又不只是发生在天津,压力谁都有,况且天津有较好的高尔夫经营氛围。”的确,天津高尔夫的发展有很好的政策支持,天津高尔夫业内的氛围也相当好,这是国内很多城市都无法企及的。天津高尔夫协会以促进天津高尔夫运动健康发展为宗旨,定位于民间组织,以球场为中心,从有利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各项工作。草坪研讨会、区域总经理联谊会等由天津高协牵头,球会积极参与,经验交流、共享成果,实行集体采购、降低企业成本。天津的高尔夫球会之间形成了互相交流和帮助的和谐环境。天津的业余高尔夫赛事也非常频繁,业巡赛、差点赛等已在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也为天津培育了大量的高尔夫人口。2005年以后,天津本地打球人口急速增加,引导天津高尔夫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只要仔细看看,在一团和谐的下面还是可以发现天津高尔夫存在的一些问题:球场的经营模式、经营手段、市场价格、目标客户基本一致,以至于让大多数人感觉天津的高球市场是单一的、没有特色,而且这种没有市场差异化的状况似乎脱离了市场规律;内部氛围很好,但天津高尔夫对外的整体形象并没有让人印象深刻,也很少有人对外进行系统的宣传。面对如此的窘境,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新球会不断涌现,如何保持天津高尔夫运动发展的势头又成了天津高尔夫人的一大担忧。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环渤海经济区的重心,天津也成为京津冀经济中心,天津高尔夫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但是天津高尔夫发展要走的路还很长,未来的发展势头和发展状况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剪影·高尔夫
成式思维下的发展:朝向管理集团管理总监 穆旺
虽然大环境是制约天津高尔夫发展的主要方面,但最关键还在于人。天津一直都存在一种安逸思想,很少人愿意到外面闯,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儿行千里母担忧”等,孝道有时也是让天津人走不出去的挡路石。在天津人的生活意识中,常常不是百万富翁却活得像百万富翁,生活不那么富裕却可以活得很满足。从整个天津的大环境看,外来的冲击不大且慢,因此也会让身处其中的人感觉太安全了,进而就会产生一种不需要改变的成式思维方式。
由于天津人的满足感和安逸的心态经常会让别人乃至于自己人的错觉认为你“你不需要”、“没需求”。举个例子,一位在天津工作的孟姓朋友想到外地工作,恰好外地的吴老板是他以前的老板武某的好朋友。出于对朋友的感谢,吴老板请武老板吃饭(因为以前吴张口向武要过孟姓朋友到他公司,其实不是),席间吴老板说:“兄弟,谢谢你的支持,我会重用孟,工资不会亏待他,你看多少合适?”武老板喝了口酒很平静地告诉吴老板:“孟,不需要钱”。而其实孟有两个孩子,一个老婆和四位老人要养,他之所以认为孟“不需要钱”,怪就怪孟平时给了武老板这种表象,其实武老板自己也有这种问题。
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其他媒体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