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若成:“果岭14”之我见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1月17日15:01  新浪体育

  “果岭14高尔夫精英邀请赛”的信息刚一公布,就引起业内方方面的注意,《竞报》记者敏锐的捕捉到这个题材,用“一石激起千重浪”来形容这一消息,我觉得非常形象。如果说今年国内有哪些行业消息曾得到如此关注的话,我提出三条,一、天津杨柳青废除球童服务;二、K总的正名之战;第三就是今年年底的这场“果岭14”了。

  这三件看起来不大不小、关联度不高、臧否不一的事情,也许是中国高尔夫有独立意识的开始,我们已经到了“将高尔夫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高尔夫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阶段了。换一种说法,就是中国高尔夫开始反思和独立思考了。

  杨柳青之举,开国内自助打球之风,固然有金融危机、新劳动法带来的用工成本提高等大背景的考虑,但此举的更大意义在于我们的从业者开始对“传统”与现实作了权衡,毅然决然地剪掉辫子,这是需要勇气的。

  “K总正名之战”和“果岭14”有几个共同点,一、都提出了自律问题;二、都是一个小范围的单项赛事;三、都引起了特定圈子内的关注。赛事的影响,说是“千重浪”也许有点过,毕竟,所谓“精英赛”,当然就是只为少数人准备的,或许不过是吹皱了一池春水,涟漪荡漾,但影响深远,值得思考。

  媒体上王彤先生的“怎样对付果岭14”文章一出现,就因为赛事的特点鲜明、赛制新颖,顿时引起众多读者对赛事的关注。此后发表的两篇博文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篇是“在路上的人”写的“果岭14,要死!”,一篇是“老小子”写的“果岭14,我决意一试”,都提出了很有见地和启发性的见解,受到点击追捧也是自然的。由于新浪现在对跟帖采用了注册制,“果岭14”的官网反而留言不多,许多行业观点、意见就都是在这两篇文章中的跟帖中表达出来的,大家享受着自由言说的快感,再加上几个媒体的关注、行业名人的追踪访谈,这也都成了赛事的场外看点。

  “果岭14邀请赛”原拟于11月2日举行,一场数十年一遇的大雪,将名不见经传的“果岭14”推迟到11月5日,刚好与万众瞩目的上海“汇丰杯”比赛撞车了,由于“汇丰杯”解说员在转播当中提起了远在北京正在举行的“果岭14”,这场原定专业、低调、小范围的“另类赛事”更是声名遐迩。

  对于“果岭14”,自然可以见仁见智,“种草的”关注根系问题、明年的返青问题、草坪养护问题。球员关注的是速度问题、推杆技术问题等等,但根据赛事委员会的“果岭14简介”(我觉得更贴切的提法是“果岭14诠释”),赛事组织者的愿景还不仅限于此。

  我关注“果岭14”有两点,一、在北方、匍匐茎翦股颖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果岭速度?达到这样的速度需要什么样的坪床和养护条件?二、就是宋亮亮先生提出的立标准问题。

  我们的果岭坪床建造一直标榜是根据美国USGA标准建造的,我个人对此标准一直心存狐疑,一、地区条件(主要是气候条件)如何结合进这一标准之中考虑;二、事实证明果岭使用过程坪床会发生渐变,标准是否把这一渐变纳入考虑,以最大限度的延长果岭的使用寿命、保证果岭的品质。

  根据辩证法的观点,空间与时间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根据“一切运动着的物质都有其时空和空间的存在形式,也只有在一定的时空中才能存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USGA的标准是否可以放诸于四海而皆准、并如何在时间流逝过程中保持一种我们需要的常态,就值得我们思考。

  “果岭14”赛事举办之前我到现场观摩学习周德先生的果岭养护技术,最出乎意料的不是根系长度,而是加州水郡的果岭坪床并没有按照USGA的标准建造!从现场照片我们也可以看出,坪床使用的果岭沙估计就是永定河的原砂,粒径较小,含泥量较高,还有泥团。就是在这样的坪床上,加州水郡将已经开业两年的果岭草根系养到20公分,将果岭速度提到14英尺!

  这样的果岭坪床,密实度对提高果岭速度是有帮助的,但对草坪的生长则是不利的,如果一味追求速度,我们需要更密实、紧硬的坪床,而从草坪生长的环境考虑,果岭草则需要透气、疏松的坪床,我们遇到的问题几乎是个悖论,而加州水郡做到了,是如何做到的,希望周总可以把经验拿出来与草民们分享。

  也许现在做出什么结论都还为时太早,我们还需要继续关注,包括关注大家都关注的明年草坪返青问题。

  宋亮亮先生提出的立标准问题,“果岭14简介”也提出来了,其实这也一直是业界关注的。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球场评定是由媒体操作的,美国也是如此,我们采用的标准也基本是沿袭美国人的标准和方法,即使抛开“潜规则”的因素,每次评选还都会引起方方面面不同的反应,我确信美国很可能也会如此,为什么会这样?我相信就是因为球场评选难以量化的原因。

  在朝向集团举办的“球场评定博鳌论坛”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百佳多是老球场?最近看到一则资料,介绍美国球场评定的方式。评定小组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几个标杆球场,再以此为标准展开评选,这样的做法,固然有它的合理性,但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又使用什么标准衡量标杆球场呢?

  “果岭14”的意义就在于提出了各种标准中的一项——果岭速度(注意,组委会申明了“G14不是全部、不是唯一”)。这就是宋亮亮先生注意到的立标意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高尔夫与管理专题 |2009中国高尔夫报道专题   若成与李昆专栏

更多关于 高尔夫 果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