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高尔夫球会,其球童大多还是农村里来的孩子。很多球场在兴建之初征用土地的同时也一并招聘了村里的年轻男女。他们的年龄通常在18到25之间,初中、职高或高中文化,女孩子居多,占到球童总数的八成左右。近些年,现在很多球会也会从一些职业培训学校或专本院校中招聘球童,但他们只占少数,是球童中的“新鲜人”。
这些原本各不相同的男孩女孩因同样的工作而走到了一起,他们分散在四面八方不同的球会,生活却有着诸多相同;他们很多都彼此不相识,命运却有着诸多牵连,他们共同构成了球童的江湖世界,尽管球客们平常并不投予他们太多注意,但他们仍精彩而热闹的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品味着球童江湖里的心酸与无奈,欢乐与梦想……
他们的定位——由 “临时工”到“正式工”
在2003年以前,球童和球会的关系算是临时雇佣关系,因为这个行业人数很少,球童群体还没有被列为一个独立的就业岗位。各个球会招收球童的方式也很简单,通常都是核对身份填写应聘表格,如果被录用就可以上岗了,劳资关系不明确。
同时各个球会也没有统一的岗位标准,每个球会各行其政,可以说是“各村儿都有各村儿的高招”。球童大部分来自农村,维权意识不是那么强,基本上就是“给钱就干活,辞职就走人”的状态。
直到2007年7、8月份,广东莲花山高尔夫球会的球童找到当地信访局上访,要求解决公司早先未缴纳的球童社保问题。随后番禺社会保障局将球童和莲花山球会负责人召集在一起进行调解,最后裁定莲花山球会补缴之前的球童社保共几十万元,涉及球童达70-80人。
这是中国高尔夫行业第一次球童“状告”球会并成功获得补偿的案例,莲花山球会及时进行补缴并在2007年年底将社保缴清。一石激起千层浪,“球童告球会”一时间在业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讨论。
其实莲花山早在2007年初就开始为现有球童缴纳社保,补缴的部分实际上属于2003年之前老球童的部分,按照从业时间将每个球童的社保向前补缴了3-5年,而3-5年前的政策对于这一块还不是很明确。
尽管“球童索取社保事件”球会以及时补缴的方式妥善解决,但还是引起业内对于球童定位和福利待遇的巨大争论。球童行业已经不再是上世纪90年代前球会岗位中的临时工,他们也不再是羞羞答答难以启齿的边缘人,数万从业人员让球童岗位彻底变成了一个需要面对的行业,他们的待遇问题在新劳动法颁布之后得到更多的保障,现在的他们终于也好球场其他工作人员一样成为受保护、有保障的“正式工”。
他们的收入——小费缩水收入下降
球童的收入一般由出场费、底薪、小费三项构成,不同地区构成也不同,很多球会是其中两项的任意组合。在允许接受小费的球场,小费则在他们的收入中占据着绝对大的比重,而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是允许球童收取小费的。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尔夫球童岗位在中国南方的珠三角被神话了,曾被人称为月薪上万、捧着金饭碗的新贵行业。那时候随着高尔夫在国内的蓬勃发展,口袋鼓起来的大陆商人逐渐加入了高尔夫的消费人群,“好面子、出手阔绰”的客人无形中推高了球童的身价。每个客人动辄几百元的小费让“金牌球童收入过万”成了报纸上的新闻。事实上,即便是拿不到上万,做得好的球童基本上也能达到6,000-7,000元的收入,著名球会的球童职位成了金饭碗,人们人为地对这个行业进行了畸形的追捧,无数的农村孩子想挤进这个门槛,成为令人羡慕的高薪人士。
转眼十几年过去,球场越来越多,高尔夫运动也越来越普及,当更多的年轻人和中产阶级加入这项在中国原来只有富人才能玩得起的游戏时,高尔夫运动正在从曲高和寡的“贵族运动”,逐渐走进大众生活,回归其体育运动的本源。
人们对于高尔夫消费的逐渐趋于理性,从而改变了原来动辄抛出几百元球童小费的状况。目前的国内球童小费基本是50元—100元,一个球童的平均月收入大约在2,000-3,000元左右,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
球童收入的回归正常也使球童这个行业逐渐得到正解:其本身既非有些人吹嘘的新贵职业,也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低三下四,事实上,球童就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高尔夫球场服务工作。
他们的内心——不怕累,怕的是不受尊重
球童工作既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其中的辛苦和劳累如果没有亲身体会过,外人真的很难想象。不管场上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客人没喊停球童就得跟着,而且还得背上沉重的球包。一场球四五个小时下来,没有一点服务意识是坚持不住的。可是对于大多数球童来说,最令人难以忍受的不是身体上的遭罪,而是心理上的委屈。
小徐是一名有着7年工作经验的资深球童,高中毕业当了球童之后便没有转过行。7年多的球童经历,带过各种各样的客人,经历过、听说过的心酸委屈事也不少。“挨骂受气是最经常的事,见得多也便见怪不怪、习惯了”,说起这个问题,她一脸淡然:“有些客人球打得一般,成绩差的时候,总会找借口冲你发泄几句。有些时候明明自己做得很好了,还是会挨骂。”
比起挨打,挨骂还算是比较轻的。小徐有个球童朋友在别的球会工作,据说是某次客人在比输赢时发挥不好落败,输球后,这位客人一肚子气无处可发,居然冲着球童就是两个耳光。“更令人气愤的还在后头,那人打人之后居然甩下几千块钱的小费就走人了!”说到这里,小徐还是一脸的愤懑。
由于球童属于服务行业,因此在入职培训时,球会都向员工强调,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如果不是特别过分的客人,球童们一般都只能打掉了牙往肚里咽。“大不了就回休息室,向姐妹们诉苦啊”。“老资格”的球童凤燕有自己调节的一套。不过,说到难伺候的客人,她坦言:“最怕那些财大气粗的客人。难伺候又挑剔,也不太注意高尔夫运动的礼仪。”
当然,球童与球友之间绝非只有矛盾。“有些客人脾气修养比较好,也会打,这样配合起来大家都愉快,客人打出好球的时候我们都很开心。”凤燕一转刚才沉重的话题,一脸笑意地跟我们分享着作为球童的快乐。做球童的时间长了,经验也随之增长,凤燕说:“对不同的客户类型要懂得变通不同的服务方式。比输赢有比输赢的跟法,玩球有玩球的跟法,只要懂得变通就容易多了。”在众多类型的客人当中,球技不错的客人是球童比较喜欢的群体,用凤燕的话说:“会打的客人更容易服务。他们总是很配合,而且球技有一定水平,礼仪方面也比较注意。跟这种客人的时候我们受到了尊重,往往还能得到不少的小费”。
在如何服务客人的问题上,几乎所有球童都提到一个词——尊重。“很少有媒体的声音来关注我们,是该为我们说说话了。我真的很希望,打高尔夫的客人们都能非常绅士、礼貌地对待每一位球童。其实只有能得到客人的尊重和肯定,再苦再累也都算值了。”
他们的明天——球童不是最终梦想
2008年由于新劳动法颁布之后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并且球场需要交纳土地税等原因,高尔夫球会的成本大大增加,不排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出现球童代理公司或者球童经纪公司,客人也可以自主预约球童服务。
2009年天津杨柳青高尔夫球会宣布从开始取消球童服务,为客人提供价格低廉的自助打球方式,成为中国第一个推出无球童服务的高尔夫球俱乐部。
伴随着中国高尔夫初期的不断变化发展,球童的明天也充满着变数。除了大环境的影响之外,球童工作辛苦、对年龄有一定制约、女球童面临结婚生子等问题,都影响着球童的职业寿命。 这些内部外部的因素共同决定了在中国目前球童并不是一个能干一辈子的职业。因此球童们往往在工作的同时,储备经验和资本,为自己的明天做打算。
据湖南青竹湖球会运作部经理刘初明介绍,如果不离开高尔夫行业球童目前比较理想的发展有几条路:“寻找机会练球成为职业球员,最早拿到欧巡赛冠军的张连伟就是从球童开始的。”
但能成为球星的毕竟只有金字塔尖的少数,在国内真正可以单靠比赛实现衣食无忧的都为数不多,因此这条路更多的只能成为球童们的一个美丽梦想。“但、成为一名高尔夫教练,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中国的高尔夫教练99%是球童出身的,而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教练费用,目前高尔夫教练每小时的收费从150元至300元不等,当别的球童还在球场中风吹日晒的时候,早一批成为教练的球童已经买房买车,过上中产生活了。
“另外,高尔夫管理也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发展方向。”当前中国的高尔夫发展缺乏中高端的管理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球童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已经成功从球童升至球会副总的前辈说:“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识,应该不断地进修,特别是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个人将来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帮助。”
也有人巧妙地利用球童时候积累的人际关系,从事与高尔夫用品有关行业,刘明初告诉记者,球童的自身发展一直是球童行业的棘手问题,而高尔夫行业发展之初,处处都是机会,只要他们肯用心,肯吃苦,一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在等待着他们。
然而也有人在与小白球朝夕相对多年之后选择了离开。有人选择成家立室,有的选择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自己开家小店。毕竟绿茵场外,也有很广阔的职业天地。
后记:
如果有一天,球童如空姐般高贵着服务……
这世上从事服务行业的工种有很多,球童只是千万中的一种。
尽管都从事着服务的工作,但他们又不尽相同。
就拿从事交通运输的服务人员来说,如空姐一般的航空乘务人员一向是“高高在上”的,她们不但飞得更高,动辄出国,还穿着美丽的制服,拿着令人艳羡的工资,有着张口即出的流利外语和职业般的温柔微笑。
相比之下,在铁路部门从事服务工作的乘务员就显得稍逊一筹,不仅制服的品质和薪水都不及空姐们,连精神面貌和服务态度似乎也都跟着打了折。
但他们比起公交车上的乘务员已感欣慰。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大部分的售票员已随公交公司推行无人售票制淡出历史舞台。回想他们在岗那会儿,穿着粗布衣服,胸前的小黑包里塞满了一摞摞整齐的零钱,来来回回的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每逢到站总会扯开嗓子大声的吆喝……
笔者做这样的比较绝非有分劳动贵贱的意味,但不可否认的是,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状态,直接反应着该行业的品质,或者说是行业本身的定位决定着服务的档次和品质。
因此,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当所有的球童都换上如空姐般好看的制服或如高球宝贝般充满活力的运动装束,说话彬彬有礼,举手投足优雅而职业,对每一位客人都报以礼貌的微笑,通晓各种高球礼仪和技能,熟练几种外语口语……是否能够更加彰显高尔夫运动的档次和品质?为打球者带来更多的兴致和更高贵的服务感受?
其实除了对于球场和客人,受益最大的或许正是球童本身。他们会越来越受到尊重,这个行业也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这支队伍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和生命活力。而真到了那个时候,相信中国的高尔夫行业也将拥有质的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尔夫产业也将慢慢成型。
如果按照一种事物的生命周期而言,中国高尔夫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不过才刚刚起步。正处于青春期的高尔夫行业和高尔夫球童一样,拥有很多的变数和不稳定性,同时亦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我们热切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们投以这个行业和行业里的人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这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能朝着正确和健康的方向,走得更远更好!
文/高级记者 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