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高尔夫路在何方之球手篇 中国球手何日鼎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10:12  高尔夫星期三
中国高尔夫路在何方之球手篇中国球手何日鼎盛?



  在新年第一期的“聚焦”版上,本刊曾就高尔夫球场建设再遭土地政策门之痛发问:中国高尔夫,路在何方?同时也真切希望中国高尔夫不论是运动成绩,职业球手的世界排名,还是球场运作管理水平亦或大众的运动需求方面都能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但是就目前中国高尔夫的成绩上来讲,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也都是有目共睹的。政策上的调整或许有着一定的限制,但显然抱怨政策不公是幼稚的。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当前做的是否够好,这才是更重要的。

  为此,本刊编辑部经过共同讨论,商定就中国高尔夫之路展开探讨,就中国高尔夫在当下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扫描,拿到公众的显微镜面前进行分析检验。我们认为,无论是球会还是球员都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客观些,冷静地找到问题,理智地对症下药,中国高尔夫才会迎来真正的狂潮。

  本期,我们就中国国家队在亚运会上的失利这一话题切入,并结合职业球手当前的生存状况,对中国本土球手竞技状态进行求解。

  在出征多哈亚运会之前,中国国家队规划至少要拿回一枚奖牌回家,但是,比赛正式开打,国家小球中心主任、

中国队领队张小宁就发觉形势明显不对:中国的高尔夫球水平目前在亚洲仅仅处于中下游,和韩国、日本、印度相比,差距更是明显。

  年轻的中国业余选手们在男、女团体和男、女个人赛4个项目中都与奖牌无缘,成绩最好的也只是女队获得团体赛第四,男队获第九。个人赛中,在美国“深造”归来的男选手胡牧排名并列第11位,女选手冯珊珊位居第8。而且,细致看下来,女队团体赛第四在成绩上更为接近的反倒是紧随其后的菲律宾与印度队,中国女队分别只有3杆和4杆的优势,与第三名的的中国台北队之间有着16杆的巨大差距。在这个意义上,第4名的取得可谓相当惊险,与领奖台远非一步之遥可能形容。

  再放大来看,个人赛上,韩国女子以-29杆的“可怕”成绩夺冠。这样的成绩,更让人只能用望洋兴叹来表示敬仰了。

  全方面的差距

  在中国首席球手张连伟先生眼里,中国与日、韩等国家的差距是全方面的。韩国的大型企业对于青少年球手的扶持与中国家长的单打独斗式的比拼完全是集团军与个人的对决。这种家庭作坊式的操作,出一个冒尖的是可以的,但要像日、韩那样集群式发展,距离还很遥远。笔者从一个侧面得到的数据也很能看出问题:韩国的职业高球运动已推广了28年,目前有职业球员30000人,职业教练4500人,而中国目前的女子职业球员总共才只有30多人。这种巨大的鸿沟一时难以弥合,而且也不能指望一两位天才球员的出现就能得到彻底改变。

  韩国高尔夫职业化浪潮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从本届亚运会上三位韩国女子球员的年龄上来看,就足以让中国人大吃一惊。她们中年龄最大的一位1989年出生,其他两位则出生于1990年。在韩国派出的阵容中,最大的女子球员17岁,而中国国家队最年轻的女子选手冯珊珊刚好17岁。一个年龄最大,一个年龄最轻。表面上似乎只是年龄上的相差悬殊,实际上反映出了中国高尔夫整体的一种发展局面。

  “这几个韩国小姑娘大多五、六岁就开始学球,我在国内学球算早,但也是10岁才开始学球。”冯珊珊曾如此说。她的队友黄萍则是19岁才开始打球,至今也只打了5年,此次获得个人赛第11名已相当不易。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可以这么说,在韩国,小孩子选择高尔夫训练已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在中国,则需要家长的深谋远虑,以及接下来需要承担人力和物力上的极大投入。很多中国家长让孩子学习高尔夫并没有打算让孩子将来转职业,仅仅是将其当作一种修养技能来对待。在韩国,转职业与否,需要考虑的远没有中国这么沉重。

  韩国的教学方面也相对系统化,一个可以用来佐证的即是:韩国的高中和大学很多都有高尔夫校队,而且各级业余建队及赛事体系也相当完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韩国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适合亚洲人体质的训练方法,而中国球员及教练还在艰难的摸索之中。

  自力更生的生存环境

  日本与韩国对高尔夫产业的扶持态度和中国高尔夫产业的低调运行相比完全是另一种境况。中国职业球手虽然用不着像当年张连伟他们那样在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水塘养鱼来维持生计,但其当前的生存状况依然是以自力更生为主。相当多的一部分职业球手选择以球会管理者、球场教练、球具专卖店经营者等多种手段,一边谋生,一边参加赛事。在当前的状态下,除了张连伟、梁文冲走出国门,奔赴各大巡回赛征战外,大部分球手依然选择在国内参加赛事。对于他们的选择,张连伟表示理解与尊重。一方面,在技巧上,这些巡回赛有资格选拔的限制,另一方面,出国参加赛事所需要背负的经济负担也成为球手出国打比赛的一道必然要跨过的门槛。

  职业赛事的历练

  虽然,最近两年来,国内举办的职业赛事越来越多,“中巡赛”、“美的精英赛”、“世界风”等职业赛事也成为常态,国际大赛也更多地落户中国。这对于球手无论是在应对比赛心态上的提升,还是在战术选择和应对不同球场方面的经验以及在身体和状态上的调整都有好处。在黄明杰看来,现在打国际比赛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心态上的进步。他承认,在“大众大师赛”前两轮的上佳表现得益于之前他在“中巡赛”上的历练。“现在国内的比赛多了,比如‘中巡赛’,球场难度设置和比赛方式上和国际大赛没有大的差异性,这样就会让我在打这样的比赛时用平常心去面对,可以更好发挥水平。”

  但是,在职业球手戚增发眼里,现在的赛事依然较少:“像我们以前那样打一周歇一个月,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成绩,我认为现在国内的比赛还有些少,应该到20场左右,这样加上国内举行的国际比赛就有25场左右,这样才是最适合一名球手的比赛数量。”此外,对于职业赛事总奖金的问题,张连伟表示,若是每站赛事提供的总奖金能将数字后面的币种由人民币换成美元,那就皆大欢喜了。

  当记者问及在当前状态下,球手转职业是否必要时,张连伟连连表示球手转职业是完全有必要的。他们选择做教练、开球具专卖店等是他们在当前发展的一条“必然”的选择。高尔夫球手的职业生涯非常长久,他们转职业也是对中国高尔夫职业化运动的一种支持。无论如何,中国高尔夫的职业发展过程将会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高尔夫的职业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3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