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理由:高尔夫角色心理之二-此地更自由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13:23  假日休闲报·高尔夫周刊

  来自圣安德鲁斯皇家高尔夫俱乐部的"戏剧脚本"可能初创于数百年前,而由苏格兰人老汤姆·莫瑞斯与他的朋友们在打球时形成的一套礼仪与章法也发生在一百多年前。光阴荏苒,几经修编,就成为现代高尔夫文化的范本。

  相较之下,中国高尔夫是在短暂的二十年当中,伴随着整个社会快速商业化的背景发展起来的。有不少球友从未读过圣安德鲁斯那些"来自剧本的期望",对老汤姆·莫瑞斯也所知不多,便提着球杆匆匆下场了。

  拿社会学专业语言来说,

高尔夫球场是一个"亚社会",也就是相对大社会背景而言存在的一个小社会。通俗地讲,一个国家、一种制度、一脉相传文化的人民生活在具有统一性的大社会中,而不同地域、群落、机构或单位又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模式,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也就是有着"亚社会的剧本期望"。细观来自圣安德鲁斯的礼仪叙述中最重要的一句台词就是"替别人着想",并以几百条不厌其详的规则暗示着一种精神——做一个懂规矩的人比会打球更重要。在西方,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打球、互动、磨合,对这部"剧本的期望"己达成共识,扮演球手的角色也较为自律与娴熟。因此,在欧美国家球场上见到的球友之间比较具有趋同性,似乎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

  有趣的是,在西方人眼中缺少个人自由的中国,其高尔夫球场却气象万千,堪称自由泛滥。

  中国球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更加情性化、自由化与多样化。角色纷呈,自我凸显,令人眼花缭乱。例如一桩小事,在中国球场上间或遇到一些大嗓门的球友,当用习惯的音量讲话时,隔着三个梯台两条球道一座山梁和一大片水域,也能听到他的喧哗在空谷中回荡。那声调因激扬高亢而令人费解,分辨不出是兴奋或恼怒,以致被一些来自港台的球友误认为在吵架。这时见多识广的球童会微笑着说,那不过是在讨论刚才推过一杆的路线。

  同时,中国球场却是全世界管理最为严格的球场,而国外球场管理则相当宽松。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在美国的球友中,有14%的人曾经悄悄溜进球场不交钱打"蹭"球。因为美国球场是开放式管理,由停车场到发球台几乎不设防范,巡场员也不勤快,多是老态龙钟者,驾着一

台球车,偶尔老眼昏花地看一眼,致令那些贪小便宜的人容易得手。而在中国球场绝不可能发生这种荒唐事。从门禁森严的警卫,到会所门前的接包员,门内的收银台,再到出发站登记,还要派个球童跟定你,防范得万无一失。

  将防范与服务融合得天衣无缝,令人舒舒服服,自由自在,其实是球场经营者对中国球友角色心理的精确解读,有时也存在误导。

  (理由)

  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