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阶层文化 忠告高尔夫富人们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9:27  新浪体育

  文/严志国

  如果将一个中国富人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的高尔夫球手放在一组参加比赛,你很容易就将他们一一区分:日本人打球认真,韩国人打球花费时间长,中国人打球则是不注意礼仪规范。

  曾几何时,高尔夫带着健康、休闲以及注重礼仪的宗旨来到中国;20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高尔夫运动的宗旨正在被一些富人所扭曲:打骂球童、不遵守下场时间、球场上大声地讲着电话……不注重礼仪规范也就成为以富人为主导的高尔夫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

  富人们在球场上的种种陋习让我想起了英国喜剧泰斗洛温·艾金森(Rowan Atkinson),想起他所主演的《憨豆先生》剧集里在一个迷你球场所发生的故事。故事所描述的是主角Mr.Been在迷你球场一个洞打出3000多杆的事情。虽然带有不可思议的英国式幽默,但是却看到了英国中产阶级乃至是上流阶层对高尔夫文化礼仪的遵从。

  都是富人,在高尔夫消费上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英国的贵族之所以成为贵族,主要是上流阶层有一套完整的文化礼仪规范,他们在这套规范的熏陶之下慢慢积累而成。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埃米莉·波斯特说:“表面上礼仪有无数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却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平易近人。” 而中国富人所缺失的恰好是规范体制下文化内涵的沉淀。

  李文在《我和李敖一起骂》之《我要投诉》中这样描述中国富人,“中国没有真正的贵族。中国的富人似乎与文化没什么关系,他们只是把心思放在赚更多的钱上。他们不懂得回馈社会,他们没有信仰,甚至没有基本的礼仪熏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只有贵族化的球场、贵族化的打球消费,却没有真正的贵族文化。国内富人所能拥有仅仅是经济地位,文化地位似乎与他们无缘;富人对高尔夫球礼仪的漠视所折射出的其实是富人阶层所应具有的阶层文化的缺失。

  针对造成富人阶层文化的缺失,某社会学家认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文明礼仪被抛到一边,甚至彻底铲除。文革之后,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富人在财富积累过于快速的情况之下,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的积累与沉淀。某教授甚至表示,“富人阶层文化的缺失沿于对古时对待财富的劣根性的继承。敛财斗富,在古时的官场上风行。如今的一些富人,继承了这种斗富的劣根性。”这就是一些富人宁可在奢侈品消费展上一日花费2亿,却不肯在慈善事业上回馈社会的原因。据一份慈善公益组织的调查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即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

  清末国学大师章士钊曾指出,“中国人之思想,动欲为圣贤、为王者、为天吏、作君、作师、不肯自降其身,仅求为社会之一分子,尽我一分子之义。”也就是说中国人有一种动欲为圣贤的文化心态。

  对于还是一项贵族运动的高尔夫来说,主体仍然是中国富人阶层。高尔夫球场是一个修身养性、叩问灵魂的地方。因此,高尔夫球场应当成为富人们弥补文化缺失的理想处所,富人在球场上礼仪的缺失也将受到球场、社会的唾弃。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球场开始注重礼仪建设。无论是购买高尔夫会籍先得学高尔夫礼仪规则的规定还是对不遵守礼仪的球手的惩罚,都是围绕着一个话题:高尔夫礼仪的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媒体、社会的宣传以及球场的规定,富人在高尔夫礼仪认知以及文化缺失上一定会有所改观。

  (《高球先生》独家供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