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竞技风暴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高尔夫频道 > 正文
从北京高尔夫球精英赛看中国职业高尔夫球水平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01日11:37 环球高尔夫节目

  10月的北京,高尔夫运动又迎来了一场非常重要的比赛,那就是2003年中国职业高尔夫球联盟杯北京精英赛!这场比赛是sars之后,中国的第一场职业赛事,吸引了56名选手参赛,其中有6名是中国台北选手。第一轮的比赛,经过7小时的激烈对决,厦门选手吴伟煌以4个Under的成绩排在榜首,台北的张泽鹏仅以一杆之差排在第二!另外一名台北选手李练福与年轻的中国小将李超同以70杆的成绩紧跟在第三!第二轮的比赛在绵绵细雨中进行,中国台北的张泽鹏状态神勇,凭借着精准的推杆,全天共拿下8只Birdie,没有任何的Bogey,
在第10洞以一记10码的长推拿下Birdie后,接着连续射下4只Birdie,终于以两轮11个Under的绝对优势远远的甩开了后面选手的追赶,使得第三轮的冠军争夺战可以说是毫无悬念!

  果然不出所料,中国台北的张泽鹏以15杆的绝对优势轻松夺冠。三轮比赛下来,可以说是没有受到其他对手的任何压力。而反观中国职业球员的表现,只有李超和吴伟煌的成绩是低于标准杆,但是亚军李超的2个Under与张泽鹏的15个Under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部分的原因可以说是受到今年Sars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整整大半年没比赛可打。

  中国高尔夫实行职业化比赛已经五年了。中国的高尔夫水平可以说凭借着职业化,在国际上向前走了一大步。但是可以感觉这几年来,中国的职业高尔夫整体水平进步得也不快。

  在这一场比赛上,我们注意到我们的球员在比赛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在第三轮的比赛上,在PAR3的第2洞,这一球没处理好,球进入侧面水障碍里,抛球后,再度出现失误,在这一个短短的3杆洞,吃了一个三柏忌,着实令人惋惜!球员的心理素质和临场的应变能力一直是影响他们球技的一个重大的因素,而同时,在赛场上的体能问题,也越来越显得突出。这场比赛是三轮54洞的比杆赛,比起常规的赛制可是少了一轮,可是,部分的球员在最后一轮,在阴雨天气的影响下,疲劳已经表露无疑,而体能的不足则导致了挥杆动作的变形和走样。这又是影响成绩的另外一个因素。

  中国开展高尔夫球运动已经有近20年了,尽管在这期间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并从事这项运动,以及涌现出了像张连伟、梁文冲等优秀的职业球员,但是从整体上看我们的水平仍然不是很高。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决不能盲目乐观,固步自封。

  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呢?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首先,中国高尔夫协会及地方的高协要制定一个目标明确并且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同时应当组织专门的班子负责具体实施这一计划,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建立一套完整的巡回赛体系,从青少年巡回赛到职业比赛,让球员有球可打,并激发他们的斗志。

  其次,选好高水平教练人员、并制定出符合中国人特点的高尔夫教学大纲。目前,虽然活跃在国内的高尔夫球职业教练已有近百人之多,但基本上还是采取比较落后的教学方式,加上理论水平也有限,致使目前我们选手的竞技水平提高得较慢,仅仅会“打球表演”,而不会打比赛。

  第三,提高我们球员各方面的素养,其中包括礼貌规范、技术、心理、体能、文化、规则等等。通过近几年来的观察发现,我们的选手从学习打球开始就比较片面的只重视技术方面,而忽视与之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内容的学习。其结果必然是单项技术看上去虽不错,但是在一场比赛中却很难打出好成绩,其原因就在于缺少把各单项技术有效地组织以及心理和体能的训练不足。

  第四,需要我们的球员一定要具有吃苦耐劳,拼搏奋进、决不轻易放弃任何取胜机会的精神。最近几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年轻选手的物质条件和训练环境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我们感觉到他们身上缺少一种精神。特别是在比赛中,诸如自暴自弃、虎头蛇尾、处理球时很随意、举止和神态松松垮垮等比比皆是。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尔夫球界中坚力量的年轻选手们,无论是从身体条件来讲,还是从单项技术方面来看,都应该说非常理想。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发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地加以纠正,相信最终提高我们高尔夫职业的整体水平乃至在整个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都为期不远了。

  文/六根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NIKE主题运动月
送你无限好礼!
NIKE全国高中
篮球联赛决赛阶段!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免费申请最酷球队主页
AIR ZOOM HUARACHE 2K4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