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国围棋:1980年 刘小光马晓春露峥嵘
《中国围棋回眸》系列连载,回顾新中国围棋发展历程中的种种,每周三更新。
连载九。 1980,全国赛“变天”,刘小光马晓春露峥嵘
“如果承认有天才的话,马晓春就是一位围棋天才”。
说出这句话的,是陈祖德先生。而和陈祖德先生有着同样看法的棋界人士,大概不在少数。在中国棋坛,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火车时刻表的故事,有一次,马晓春和同伴坐119次列车去杭州,在路上,同伴们惊讶的发现,马晓春竟然能够将每个停靠车站的时间说出来,而当同行的人们称赞他的记忆力时,马晓春说,不仅是这一班,时刻表上的任何车次的时间,我都能说出来。乘客拿出一本时刻表考了考马晓春,结果,他居然还真的都做到了。
天才一样妖异的记忆力,潇洒飘逸变动不息的棋路,构成了人们对马晓春的印象,在围棋江湖里,人们送给他一个外号,“妖刀”。“妖”,其实想要得到这样的评价,大概比登临棋道巅峰,还要难上几分,因为,除了绝顶的棋力,还需要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不羁飘洒的才情,以及,真正脱离于我等凡俗中人的,锋芒毕露闪闪发光,几乎一眼就看得出的属于天才的棋风。还记得古龙写过的句子吗?
“那是柄什么样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彷佛是空的!”
或许,这样的评价,放在马晓春的身上,也再合适不过。围棋的世界,风雅沉凝,却也未免瑶台玉宇,高处生寒,世间本已无聊荒芜,若是没有了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天才,围棋世界,也会变得寂寥很多吧。
1980年,马晓春刚刚16岁,仅仅是他进入全国围棋集训队的第三年。三,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有趣的数字,西出函谷的老子,将它代指为可生万物的“数之成”,而在三年不飞三年不鸣终得一飞冲天的楚庄王那里,这是羽翼初成所需要的时间。如今,对于马晓春,在三年沉淀后,他将要开始和自己崇敬的前辈们,在棋盘上逐鹿争锋了。
这一年的全国围棋个人赛,举办地选择在了四川乐山,乐山古称嘉州,以“郡土嘉美”而得名,自古就是华夏胜境,平羌山水绿迢遥,梦冷峨眉雪未消,青衣江边的大佛,峨眉山上的古刹,暮鼓晨钟里,守护过多少袅袅烟火中的人间俗愿。而从这里起源,走上中华大地餐桌街头的钵钵鸡、西坝豆腐,则让人对这方土地平添了几分来自口腹的亲切与满足。1980年,也正是在这里,中国棋类高手齐聚一堂,围棋界的陈祖德,聂卫平,中国象棋的两位顶梁柱胡荣华和杨官璘,还有已经在女子围棋界实现赶超日本的孔祥明,他们是赛前媒体和棋迷们公认的,各大棋类运动的冠军不二之选。这是属于中国棋迷们的盛宴,这些顶尖棋手们要争竞守护的,是他们在神州大地的巅峰位置。
当然了,在这次比赛的名单里,还有一些当时并没有被媒体和棋迷瞩目的年轻人们,来自吴越之地的两位少年天才马晓春和邵震中,身形高大,像是一座铁塔的河南棋手刘小光,刚刚17岁的上海姑娘杨晖,象棋界的年轻人里,则有着后来一南一北名震棋坛的李来群和吕钦,前者在1982年,让象棋全国冠军第一次跨过黄河,成就了北方棋坛的第一座桂冠,后者,则以“快马飞刀”和“羊城少帅”的雅号,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近三十年来中国象棋的重要代表人物。
不过,在赛前,他们,都还只是来向前辈们学习,来增加一些比赛经验的年轻人。在个人赛开始之前,一向对马晓春有着不小期待的陈祖德问他,在这次比赛上有什么目标?马晓春的回答是要争一下前六,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能进前六,应该已经算是相当宏伟的豪言壮志了吧?若是别人,听到马晓春这样的话语,或许只会摇摇头,感叹一句牛犊气壮,年少轻狂。
可是,陈祖德摇摇头,说,这个目标太低了,你应该争前三。
或许,36岁,足足比马晓春大了二十个春秋的陈祖德,是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全国赛前三,这像是一个标尺,更像是一个讯号,1960的陈祖德和1974年的聂卫平,都是在拿到全国赛的前三名后,逐渐走上中国棋坛的峰巅。
九月秋高,正式落子的全国围棋个人赛,把场地定在了乐山大佛下的亭台,凭栏望去,正是传闻苏轼曾经居住过的东坡楼。超逸绝尘,一曲小词唱来竟能“天风海雨逼人”的东坡先生,诗词书画,俱是天下无双,却唯独没有一手好的棋艺。可是,在庐山白鹤观“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后,却也正是他说出了“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这句传颂千古的名言。绝佳风物,故人踪影,大概也是为了让棋手们,能够有更好的状态与更好的发挥。当然,对于将围棋视为一生信仰之所寄的职业棋手而言,他们远不能如东坡般洒脱,胜负和棋道,才是他们拼尽一生心力要去追逐的东西。
率先引起人们注意的,并不是马晓春。前两轮比赛过后,一个来自河南的棋手,已经抢走了所有人的风头,刘小光,这个身高足足有一米八四的大汉,不仅仅在身高上引人瞩目,在棋盘上的表现也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前两轮先后碰到陈祖德和聂卫平,对任何年轻棋手来说,都是如同噩梦一般的安排,从1964年开始,十六年的时间,七届比赛,冠军的头衔,一直属于这两位大棋士,只是,围棋的魅力,也正在于那些终局前永远不能断定的无限可能。两连胜,刘小光用他无畏无惧的搏杀,书写着年轻人的澎湃生命力。在中国国手中,学棋最晚的,应当正是刘小光,对于十三岁才开始走上围棋道路的他来说,1980年,只不过是他开始学棋的第七个年头。七年太短,却也太长,像是每一个怀揣着围棋之梦的少年,那些少小离家的惊惶,独客京华的苦涩,掩映在大大小小的成绩与成千上万的棋谱后,甘苦自酬,莫为人知。1976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刘建勋在刘小光来到北京后,曾经叮嘱陈祖德,“把小光托给你了,这孩子未来会有出息的”,余音尚在,过往未远,20岁的刘小光,却已经是能够和陈祖德、聂卫平争锋的天才国手了。
珠玉在前,天才成双,马晓春并没有让刘小光专美于前,他也先后击败了陈祖德和聂卫平,并且还送给了刘小光一场失利,这是他们在围棋赛场上的第一次相遇,此后,他们还会一次又一次的在纹枰两端抬起头,注视着眼前熟悉的面孔,一起成长,一起辉煌,也一起慢慢走向老去。刘小光给马晓春起了个“小妖”的外号,并且把他称为自己最亲密的敌人。两位
“老冤家”之间的争竞斗嘴,调侃抬杠,让冰冷的职业围棋赛场,都平添了几分人间情感的温暖气息。就在上个周日,今年城市围棋联赛的全明星赛场上,刚下了五手棋的刘小光就被教练马晓春换了下去,原来是马教练要亲自上场,而比赛结束后,刘小光则笑言“前面黑嘉嘉下的很好,等到他上场就不好说了”。
三十七年的风风雨雨,付于棋盘,付于一笑之间。
马晓春虽然赢了刘小光一场 ,但是却在其他的比赛里多输了几局,最终排在了第二名,像是陈祖德赛前说的一样,他竟然真的杀进了前三,甚至,还比当年陈、聂两位前辈的名次提前了一位。而刘小光,则凭借着九胜二负的战绩,拿下了自己的第一座全国冠军奖杯。二十岁的冠军,十六岁的亚军,两位60后站在最高领奖台的时候,新时代的步伐,又一次在我们悄无所觉的时候缓缓踏近。这已经是八十年代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快速发展的围棋世界,也逐渐变得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聂卫平在这次比赛中的表现算不上理想,他输给了刘小光和马晓春两位后辈,还输给了老对手陈祖德,掉出了前六名,和同样发挥不佳的中国象棋棋王胡荣华做了难兄难弟,“十连冠”的胡司令仅仅排在了第十位,两位在各自领域叱咤风云的超级豪强双双爆冷,也成为了当年中国棋坛的十大新闻之一。当然,没有人会怀疑聂卫平的实力,就在这一年的六月,他还在中日围棋交流赛上拿下了石井新藏和久井敬史两位九段,并且在新体育杯上夺得了冠军,他依旧是中国棋坛最巅峰的大国手,只是,未来的岁月里,将要挑战他地位的年轻人们,已经逐渐展露出了锋芒。
1980年中国围棋大事录:
1980年6月,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团长胡昌荣,中国棋手32胜24负,其中,聂卫平击败石井新藏九段,久井敬史九段;吴淞笙击败三王裕孝九段,水野弘士九段;孔祥明击败南善己九段。中国队阵容包括聂卫平、吴淞笙、华以刚、黄德勋、孔祥明、曹大元、江铸久、杨晖。
1980年9月,全国围棋个人赛在乐山举行,冠军刘小光,亚军马晓春,陈祖德获得第三名,邵震中、李青海、华以刚分获4-6名。
1980年9月,第二届新体育杯在四川成都举行,聂卫平、吴淞笙分获冠亚军。9月14日,在新体育杯比赛中,陈祖德口吐鲜血,经查身患胃癌,暂时告别棋坛。
(谢天舒)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