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棋儿童变成爱好者的太少 人机大战喜忧参半
近日,桥牌专家标兵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国内桥牌最顶级的联赛“A类俱乐部”联赛的怪圈,展望桥牌联赛乃至整个桥牌行业的未来走向和挑战。其实,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意义,不仅仅是桥牌一个项目的问题,象棋,国际象棋乃至看似火爆的围棋都有面临类似的历史机遇或者说考验。笔者日前有幸与著名界围棋国手汪见虹九段请教了很多围棋界的故事和现状。
最早的围棋俱乐部
中国第一家围棋俱乐部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就是汪见虹围棋俱乐部。汪见虹回忆起当时去工商局注册的情景:“人家说你这算到什么里呢,找了半天没有发现围棋,最后个划归到了棋牌。不过棋牌项目归文化部管,我又跑了一趟文化部才把俱乐部注册下来。”
随着后来围甲联赛的诞生,中国围棋俱乐部制的队伍也渐渐多了起来,但围甲顶尖级别的棋手转会却始终不能流通起来,这里面可能既有市场开发的问题,也有体制束缚的无奈。如果有一天,中国围棋真正实现了俱乐部制,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学棋儿童转化为爱好者的太少
围棋培训的黄金时代可能是2003年到2005年前后,汪见虹回忆起那段日子的忙碌:“那会儿的培训项目也不像现在这么多,围棋确实是很多家长的首选。现在虽然和其他项目竞争变激烈了,但中国大概还是有10万左右的围棋老师在做培训行业。”
不过此前据新浪棋牌的调查显示,关注围棋新闻的用户中年轻人(30岁以下)所占比重很少,围棋爱好者群里似乎也有跟日本看齐,朝着老龄化方向发展的隐患。对此汪见虹也有些无奈:“很多孩子小时候虽然学会了围棋,但大都水平不高。长大懂事了,一下棋发现自己的水平太差,兴趣自然就没了。围棋老师很难当,既要懂得儿童的心理,本身又要有一定的水平。”一路过来,汪见虹做过道场,带过启蒙,整个围棋培训行业看得很透彻。
人机大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两年的人机大战让围棋骤然热了起来,但同样也暴露出种种问题。有些新关注者想来了解下棋手的官方资料都找不到地方,有些棋手的个人对局数据甚至是粉丝自发帮着统计的。中国围棋在“基础设施”上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我感觉中国围棋似乎暂时准备得不是很充分。
“虽然关注围棋的人多了,但职业棋手身上的神秘感也消失了。围棋人工智能对围棋培训肯定会有影响,但不见得是负面的,我们现在教棋的方法跟当年也有很大的不同了,人工智能是工具而已。”汪见虹也认为人工智能对围棋界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人生若只如初见,其实都一样。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