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宗师却成围棋布道者 揭陈氏三杰的旷世棋缘

2013年11月12日10:34  信息时报

  陈松顺、陈志刚、陈志良,父子三人一个是一代象棋大师,一个是围棋大师、前广东省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一个是现广州棋院围棋专职教练,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棋缘”。

  与陈松顺一生从事象棋事业、围棋只是个中点缀不同,子辈的陈志刚和陈志良都是因为黑白世界的“诱惑”而走上了围棋的道路,并在各自的领域里闯出了一片天。而陈氏三杰的“棋缘”故事,也因为他们各自不同的经历而写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专题统筹 胡明亮 专题策划 魏必凡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邓菲菲

  陈松顺   一代象棋宗师,却是围棋布道者

  1920年出生的陈松顺有“华南神龙”的美誉,是中国象棋界的一代宗师。

  陈松顺弈法能攻善守,布阵擅长“五八炮”与“斗顺炮”,中残局变化阴沉妙蕴,高深莫测。不管是他青年时期“气死云南棋王杨礼源”,还是建国后与杨官璘赴上海力挑华东高手何顺安和朱剑秋,又或是与杨官璘两次万众瞩目的十局赛,都是象棋迷们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

  而作为广州棋艺社第一任社长,他更是为广州棋坛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可惜的是,由于全国赛规定每个城市只能派出一名选手参赛,比杨官璘年长5岁的陈松顺失去了全国赛扬名的机会,让人颇有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不过陈松顺的实力被公认为应跻身五十年代一流高手之列,是没有全国冠军称号的大师。

  陈松顺的象棋故事可谓广为人知,但他与围棋的一段缘分却很少有人知道。上世纪40年代,离家在外“跑江湖”的陈松顺由于抗日战争被困在了西南,一直靠棋艺维生。“有些地方象棋营生比较难,他就学起了围棋,”陈老的二儿子陈志刚向记者解释道,“没有棋子棋盘,就拿黑瓜子、红瓜子代替棋子,在布上画个棋盘,自己买本古谱回来研究。”这是这位象棋大师与围棋的第一次接触,也埋下了喜爱的种子。解放后,政府把象棋列为正式体育项目,陈松顺成为广州棋艺社的第一任社长,除了推广自己擅长的象棋,他也开始着手围棋的推广。

  当时的广州堪称是围棋沙漠,围棋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民间会下围棋的人极少。为了推广围棋,陈松顺在文化公园原有的象棋棋坛基础上增设了围棋棋坛,与三十六中的老师、当时广州比较出名的棋手黄逢春一起免费推广围棋。

  到了1963年底,广州市围棋学校成立,陈松顺成了第一任校长,而他的二儿子陈志刚与容坚行、容定行、陈嘉锐等一道成为了围棋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广州市围棋学校堪称广州围棋的“黄埔军校”,如今活跃在广州乃至广东的围棋界名人大多数都在这个学校里浸淫过,所以说,陈老在解放后广州围棋的人才培养中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陈志刚   从棋手到管理者,一生都在推广围棋

  由于父亲的关系,陈志刚从小就学会了下象棋,10岁时已经算是广州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陈松顺开始在广州推广围棋,却无意中挖掘了儿子真正的天赋。“我刚学围棋没多久,代表广州参加全国六城市少年儿童围棋赛,拿到了第四,当时的少年组冠军是王汝南,聂卫平则拿了儿童组的第三,”陈志刚回忆道,“象棋和围棋不能兼得,如果我想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放弃其中一样。当时考虑到广州象棋全国领先、起步比较高,而广州的围棋则水平很差、参加比赛、学习的机会也大很多,所以就选了围棋。”不久后,陈志刚进入刚刚成立的广州市围棋学校,此后进入省队、国家队,走上职业棋手的道路。

  在陈志刚看来,他的围棋生涯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业余学棋,60年代初到进入专业队之前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专业棋手,从省队到国家队,后来又回到省队,最好的成绩是和容坚行、陈嘉锐一起拿过第三届全运会团体赛的铜牌,这在当时也是广州围棋的最好成绩了;第三阶段是教练阶段,从1979年底开始担任省队的教练,培养了廖桂永、梁伟棠和吴肇毅三个职业九段——在现在这个世界冠军满地跑的时代看来好像不稀奇,但当时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因为那时全国一共也就十几个九段,而且是一定要一级级打上去的、不像现在拿世界冠军可以直升;第四阶段是管理者阶段,1990年开始任省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任职20年、一直到退休。”

  如果说作为棋手的陈志刚成绩不是最亮眼,那么他在管理者阶段的工作可以说是为他赢得了极佳的口碑。由于在任期间参与推出了大量群众性、社会性的棋类推广活动,广东棋界对他的评价很高。

  退休后的陈志刚工作不像从前那么忙碌,但仍旧相当充实。“人生还没完,现在我要过好第五个阶段,有生之年我都不会离开围棋。从前围棋是我的职业,而现在则是推广快乐围棋。”

  如今,陈志刚主要是担任一些社会职务,比如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广州乃至广东的围棋群众性水平。”

  陈志良   三棋入课堂,广州推广第一人

  虽然与二哥一样在父亲的影响下先学会下象棋、随后又接触围棋,但陈志良最初对围棋并不感冒:“围棋学校最后一批招生,我两盘棋输了一盘没考上,也就是平常(容)坚行、(容)定行他们来家里玩、和我二哥下棋,我会在旁边围观下,但不是特别感兴趣,当时反倒是象棋的水平还好一些。”

  此后,在一个业余棋手的聚会上,陈氏父子结识了如今被誉为中国电脑围棋先行者的中大教授陈志行。“当时和陈志行女朋友下了一盘,我认为自己能指导她,结果惨败收场,几乎被 剃光头 ”,陈志良回忆道,“输了以后我就很不服气, 女的居然也能赢男的? 于是就下定决心要打翻身仗。回来以后,我就拿围棋月刊,自己研读棋谱,一周之后再战,结果是一胜一负。在这过程中,我才慢慢对围棋产生了兴趣。”

  此后,陈志良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到一些围棋爱好者的家中下棋。“最开始对方让我九个子,三个月后变成我反让他两个子,然后就开始去一个水平更高的人家里下。”在这样“非系统”的锻炼下,陈志良的棋力也逐步提升,一年多以后,恰逢围棋业余培训班复课,陈志良进入了培训班,开始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虽然最终未能进入省队、和哥哥一样走上专业棋手的道路,但在广州棋艺社成立后,他成了袁兆骥老师的助教,从此走上围棋培训的道路。

  在围棋培训这条路上,最让陈志良有成就感的是“三棋入课堂”。“最早是在朝天小学,在当时校长李松顺的支持下,我写出了技术课程,在他们学校率先搞成了 三棋入课堂 。一个星期两节体育课,他们可以拿出一节来下棋,所以这个学校近些年来棋类运动水平都很高。最近市体育局和教育局也联合在推广三棋入课堂,准备在年底搞个中小学教师棋类培训班,由我们负责给这些老师培训。”

  除了在围棋培训方面有所成就,陈志良还是个优秀的裁判,同时也是个智力运动的“多面手”。“智运会的时候,五棋一牌我全部都参加了。桥牌我还打得相当不错,可以说我桥牌拿到过的冠军比围棋要多得多。”

  遗憾的是,孙辈都没有继承这个棋艺世家的传统,陈志刚和陈志良也很尊重下一代自己的选择。“没有兴趣的话,强迫他们学也学不好。”陈志刚说,只要对棋有兴趣,不管是否棋艺世家出身,都必定能在棋中寻找到乐趣。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复旦将研究孔子和尧舜禹是否为真实人物
  • 体育策划-恒大模式能否救中国足球 高清特刊
  • 娱乐独家:冯小刚点将春晚 为杂技姐妹感辛酸
  • 财经公积金提取难演变成养老金 被指劫贫济富
  • 科技阿里“双十一”全天交易额350亿
  • 博客海南博主:台风海燕吹烂广告牌(图)
  • 读书谁贪杀谁:杀贪官最多的皇帝朱元璋
  • 教育女大学生光棍节出租自己 新浪教育盛典
  • 育儿女子用婴儿车卡电梯门致1岁宝宝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