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妍
核心提示
近日,本报“古象棋‘三国杀’,我想应该这么下”系列报道一经推出,便被新浪、网易、搜狐、人民网、中国网等国内几十家知名网站争相转载,引起了较大反响。神秘的古三方对弈象棋到底该怎么下,也吸引了不少棋类研究者的注意。昨日,全国象棋交流联络总部副部长桂意,省棋协大师、洛阳三届棋王顾洛洲等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们对古三方象棋盘的看法。
三方行棋彰显中庸智慧
“我学习、研究中国象棋已有十几年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有‘山’有‘城’的古三方象棋盘。”昨日,省棋协大师、洛阳三届棋王顾洛洲说。
自本报推出“古象棋‘三国杀’,我想应该这么下”系列报道以来,顾洛洲一直关注着与古三方象棋盘相关的报道,并多方查证,寻找与之有关的资料。
顾洛洲介绍,中国象棋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兵战形式,这既是古代战斗生活的一种形象反映,也为我国古代兵战和兵种名称留下了宝贵的史料。同样,根据史料记载中兵战形式的演变,也可大致推测出象棋的年代。
“象棋研究者有一种说法,说‘炮’是象棋中最后才出现的棋子。这是因为唐代出现了‘以机发石为攻城’的武器,所以唐代象棋中才出现‘砲’这个兵种。到了宋代,出现了用火药制成的‘炮’,于是宋代及宋代以后,象棋逐渐演化为火字旁的‘炮’。”顾洛洲说。
第一次看到古三方象棋盘的图片时,顾洛洲注意到,在这方棋盘上标注的是火字旁的“炮”。据此,他推断,这方古棋盘应如近代学者孟心史、朱南铣两位先生的说法一样,是宋代或者宋代之后的产物。
此外,古三方象棋的下法也引起了顾洛洲极大的兴趣。他认为,古三方象棋的下法应是甲方将乙方击败后,合其余子,集两方之力攻击丙方,从而一击即溃。如此,更考验行棋者运筹帷幄、左右兼顾的能力。
“在两方象棋中,行棋者可以锋芒毕露,可以咄咄逼人。但在三方象棋中,如果一方过于凌厉,势必会被其他两方识破其渴望胜利的野心,从而联手攻之。如此一来,即便其棋技高明也难免最先失败。”顾洛洲说。
所以,顾洛洲认为,古三方象棋盘彰显了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行棋者要想达到最终的胜利,必先韬光养晦,,瞅准时机适时搏杀,方能取胜。
古棋盘或与八卦有关,行棋可借鉴《孙子兵法》
22日,记者联系到全国象棋交流联络总部负责人丁如刚。丁如刚称,其研究、宣传象棋文化已有几十年时间,但洛阳出土的这方古代三方对弈象棋盘的确少见,在没有深入研究之前,不便轻易下结论。
同时,古三方象棋盘奇特的外观,引起了全国象棋交流联络总部副部长桂意的极大兴趣。据了解,桂意精通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多种棋类,研究棋类文化已有20多年,目前主要从事棋类文化推广、活动组织等相关工作。
在搜集了古三方象棋盘的详细资料及本报所有相关报道后,桂意昨日下午在电话中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观点。
桂意说,拿到古棋盘的资料后,他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琢磨棋盘图案,发现棋盘上对弈三方若拆开来看,其布局可互为独立。若将三方外缘凸出部分去掉,棋盘纹路极像一幅“后天八卦图”,而棋盘中心的圆形则酷似太极图案。
此外,桂意还注意到与普通象棋常见的七个兵种相比,古三方象棋多了“旂”、“火”两个兵种,共九个兵种,而“九”在《易经》八卦中有“生变、变化”之义。若古人在设计棋盘时借鉴了《易经》中的道理,可大胆推测,棋子在经过棋盘中心的“太极”时,兵种及其作用可发生变化,若真如此,其高深和趣味便不只是三方对弈这么简单了。
在看过晚报读者关于“旂”、“火”二子和“城”、“山”设置的猜想后,桂意表示读者的猜想可行、有道理,在具体行棋上,桂意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孙子兵法·火攻篇》中详细介绍了“火攻战术”的方法和限制,火攻一般在上行对付下行中出现,且必配有其他作战方式。据此,古棋中的“火”在阵营内部可能并不发挥作用,而在登上“山”时威力最大,同时“火”周围须有其他兵种配合方能行棋。
而“旂”有“旗”之义,在古人作战时有发出指令、命令的作用,在象棋中应比一般兵种威力更强大。行棋时,可假设它是杀伤力最强、可消灭敌方任意兵种的棋子。
神秘的古三方象棋盘,还有哪些秘密等待我们去破解?亲爱的读者,您是否有更好的想法呢?若您对这个古三方象棋盘有话说,请尽快与本报联系,让大家分享您的智慧成果。本报“古象棋‘三国杀’,我想应该这么下”专栏,将继续请您献计献策,共同创造一套古象棋“三国杀”玩法,共享棋乐!本报热线电话:18638358895、66778866。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