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西最犀利武器为何迟迟难出鞘 真正"核心"该是谁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3日07:56  新浪体育
切尔西最犀利武器为何迟迟难出鞘真正"核心"该是谁

切尔西需要边锋火起来

  新浪体育讯 切尔西和利物浦的欧冠状态都不错,蓝军最近10场欧战只输给了费内巴切,红军则已是连续7场欧战不败,上次输球还是去年10月对贝西克塔斯。不过,主场优势在利物浦一方,在安菲尔德,红军过去4场欧战全胜。

  94分钟里,利物浦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切尔西在下半时甚至一度无法打到对手禁区。从45到65这20分钟,利物浦压制住了蓝军,托雷斯、杰拉德都有过威胁射门,看上去扩大比分只是时间问题,而在这个时段,切尔西唯一的进攻手段是长传打德罗巴头上,但魔兽苦于陷入后卫包围,孤立无援难有作为。

  切尔西如此被动,和两个边路哑火有关,乔-科尔踢了63分钟被换下,在场时他触球20次,没有威胁传球,也没有突破被犯规的记录,英格兰边锋今天不在状态。在另一侧,马卢达开局活跃了两下,但随后被限制住了,直到下半时换人调整后,法国人才重新回到人们视线。

  两个边锋被遏制,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战术保守,切尔西两个边后卫不过半场,进攻中边锋没有身侧的支援,基本要一人面对利物浦的边前卫和边后卫,以一敌二难有作为;二是个人状态和对手状态的反差,乔-科尔感觉好时能掀起不小的波澜,但一旦没状态,又显得太安静,发挥不稳定是英格兰人最大的缺点,也是和巨星级别的差距。

  中场埃辛的缺阵,令切尔西少了最后一个能在进攻中拿球的人。两边打不透、中路又不能带球上去,整体队形难以前压,当利物浦压出来时,切尔西只有受制的份。前面被孤立的德罗巴虽然强悍,但毕竟不是万能,斯科特尔贴身硬扛、卡拉格围绕着保护补漏,二打一再加犯规战术,足以让魔兽“雷声大雨点小”。

  第63分钟,卡劳替下乔-科尔,切尔西的进攻有了起色,这种局面下,能带球的个体对打破被动极为关键。第67分钟,马卢达曾有一对一的绝佳机会,这虽是巴拉克和兰帕德连续传球制造,但最初在后场把球从人丛中带到前场的却是卡劳,他这种带球有战略性的意义。第81分钟,卡劳的带球内切,给兰帕德制造了禁区内的射门机会,但近日因母亲病重陪床的英格兰人明显感觉不佳,起脚缓慢错过了时机。

  格兰特延用穆里尼奥的4141体系,这套打法的精髓是边锋带球进攻,中路的兰帕德、巴拉克只该是冲击型角色,空跑和前插冲刺更多,即使脚下有球也大多过渡转移一下,交给边路的攻击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抢德罗巴头球下来后的第二落点,并伺机前插进入攻击位置。说到脚下控球,必须明确由边锋完成,一来边锋的技术、速度更适合带球、二来边路控带突破相对容易,也就是说,在进攻态势下,焦点该在边路,尽可能多的让边路突击手拿球,成为不在中路的核心(playmaker)。

  边锋带、中锋顶、前卫插,这是穆里尼奥边锋群打法的宗旨,人员配备也是围绕它来进行的,发挥不同位置的突出特点,做到扬长避短。但到了格兰特手里,他追求整体配合,中前卫被赋予了太多组织甚至传威胁球的职责,力图做到每个人都成为传球链条中的一环,打阿森纳式的整体传接,殊不知,以色列人想法虽好,但穆里尼奥留下的人员却并不具备这个特点,兰帕德、埃辛和巴拉克(现在的)都是冲击力强、却欠缺传球细腻度的类型,结果进攻打起来常显得不伦不类,边路突破没有了,中路也渗透不进去,只能走回打德罗巴头顶这条老路。

  除了打法重点转移的问题,切尔西边锋质量下降也是因素之一。和04-05赛季相比,少了巅峰期的罗本这个最强突破点,那种靠个体就能撕开防线、以点带面的进攻没有了。如今四个人里,控带威胁最大的是乔-科尔,但稳定性欠佳,比赛踢的好一场坏一场,好时能一个人决定胜负、坏时又可能找不到人;卡劳有带球能力,但问题和乔-科尔一样,发挥不够稳定;赖特-菲利浦斯带球声势虽猛,但属于四五次被断才能换一次成功的人,效率太低;马卢达则基本不突破。和罗本、达夫两个点轮流撕扯对手的边锋盛世相比,切尔西边路人员的能力低了,也导致了进攻质量的下降。一旦对手像今天的利物浦这样压出来,蓝军很难传到前场去。

  靠着最强边锋的配置,穆里尼奥曾在安菲尔德打出过4比1的大捷,如今虽然边锋能力大不如前,但格兰特仍需依靠这些突破手,在四个人中,他需要赌一下谁的感觉好,突破力度最强的配置该是乔-科尔和卡劳,把他们排进首发,然后祈祷两人中至少有一个能在最佳状态。

    视频集锦-库伊特飞刀凌空刺 离奇乌龙让蓝军逃生

    (丁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参加花式篮球选拔赛,赢showtime签名限量版篮球服
有奖招募:李宁08之旅衡阳、渭南站战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