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F1工程师周小徐:中国搞F1车队不能一蹴而就

2014年11月01日06:03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周小徐和卡特汉姆F1赛车(Photo:南安普顿大学)周小徐和卡特汉姆F1赛车(Photo:南安普顿大学)

  新浪体育讯 周小徐,一名在卡特汉姆F1车队工作的中国空气动力学工程师,他日前接受了新浪的专访。周小徐在访谈中除了向我们“科普”他的工作外,也就中国若组建F1车队发表了谏言。他效力的卡特汉姆和玛鲁西亚车队目前处于托管状态,正在寻求出售。与此同时,坊间谣传中国打算组建F1车队。

  问:周小徐先生,请你先做个自我介绍吧;对于车迷而言,F1工程师是一项很神圣职业,特别是空气动力学工程师。

  周小徐:我是一名来自湖南长沙现在在卡特汉姆F1车队工作的空气动力学工程师(Aerodynamicist)。因为从小就热爱F1,所以我选择了在2010年进入英国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就读硕士课程(MSc Aerodynamics and Computation),幸运的在一年硕士毕业后,拿到了卡特汉姆F1车队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的工作。现在已经在F1工作快三年了。

  问:你们空气动力学部门一共有多少人?你具体负责哪方面的工作?越具体越好。

  周小徐:由于我们是相对规模小的F1车队,所以我们车队空气动力学部门只有40多人。我主要负责风洞测试以及CFD的计算模拟(包括项目制订以及管理,数据分析和汇报),我最开始进车队的时候是在后组(Rear Group)工作。[注:F1 空气动力学部门,一般按车身划分为前组(Front group)和后组(rear group)。不同车队可能会分得更细,比如front group,rear group和概念组(concept group)。concept group主要是针对新概念或者更远的技术改变做全新的研发。一般的空气动力学部门结构请看下面的图片。]


  一年半的rear group后我被调到front group直到现在。正如我之前所说,由于小车队人员配置以及资源相对没有大车队丰裕,所以我在主要负责风洞以及CFD测试的同时,我也会做surface的设计,以及去赛道做赛道空力测试支持(track aero testing support)。

  一般的工作流程是分为两块,第一是持续研发现有的空气套件,分析风洞数据以及优化空气动力学特性。第二是新的空气动力学套件的研发,有可能从零开始,也有可能基于规则的改变或者对手的套件而创作延伸出来的想法,一般会先在CFD里进行模拟,得到一个成熟的flow structure,就会将这个概念送到风洞进行测试,当风洞测试证明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部件就会被用在赛车上。针对规则,资源的限制,如何最有效的提高,一直是我们需要和解决的问题。

  问:卡特汉姆从日本站开始引入新版的前翼,其中有你的一份功劳吗?


  周小徐:F1是个要求极强的团队工作,在我看来每一个卡特汉姆的员工都为每一个升级部件付出他们的心血。

  问:卡特汉姆今年开始改用丰田位于科隆的风洞,还有哪些车队在使用丰田的风动测试?


丰田位于科隆的风洞。

  周小徐:据我所知,迈凯轮,印度力量都在使用TMG的风洞,也正如大家所知,法拉利曾经也是TMG的顾客。


丰田位于科隆的风洞。

  问:卡特汉姆F1车队宣布进入托管进行模式,对你们意味着什么?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到停工通知的。

  周小徐:从表明上看,意味着我们不能参加接下来的大奖赛,错过新车的研发时间,更深层次,也是一种反省,对每一个F1的工作者,无论是在我们车队还是其他车队。

  问:现在车队的未来陷入不确定性,是不是意味着每一个员工也必须得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

  周小徐:F1是一个很小圈子,人事的流动在这里经常发生。我想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backup plan。F1是个大家庭,我们不希望失去任何人。

  问:你在微博上写过一篇中国需要F1车队的文章,如果有中国的买家有意接手,你有什么相关建议或者看法?

  周小徐:我觉得如果有中国自己的F1车队,必然是一个写入历史的事件,而且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从商业的角度来看,F1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展现品牌价值的平台,以及获取更多商业合作交流的媒介。这无疑是对中国品牌有着推波助澜的力量。同样F1会帮助重新塑造中国在世界的形象。然后是技术角度,在F1有各方面有些的人才,而这里有很多年的经验积累,这些会有效帮助中国更深入了解和实际运用这些技术,同样也会带动中方和欧洲工业以及教育的交流合作。中国的F1梦做了太久,我们太需要这个了,而且我们也会也能做得很好。

  我想就我个人的经历和所了解,我觉得有个明确的短中长期的规划和目标很重要,聪明的投资而非盲目的投钱。同样不能过分的依赖‘名牌’,也不能投了钱进来就不再监管或者因为稍许的成绩下滑而失去了耐心,车队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新的团队。团队的结构建设也是很重要,发展方向无论是商业发展还是技术研发发展都需要清晰的思路。

  或许最开始,我们需要花点时间去学习,无论是F1哪个板块,相互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初期,尽可能在初期将团队稳定,避免频繁的变动,因为每一次大的变动都会影响车队的各个方向的发展。

  中期,我认为可以是一个稳定上升的时期,在团队稳定后,开始建设蔓延,如果是商业公司为首最先的进入,可以邀请工业公司一起参与其中,用F1的技术去带动相关其工业公司的发展,反之亦然,如果是工业公司首先入驻,那么需要更多商业公司参与其中,让其在F1的平台发扬其商业魅力。于此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后备力量的培养,确保可持续性的发展,这里可以和高校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的学校进行合作,让更多年轻有梦想的人参与其中。

  当然在这里,我个人观点是,先立足好F1,不能过快超速的发展,那样容易出现,什么都做但是什么都做不好的尴尬局面。长期目标,自然是将这个变成一种文化和精神,让其留有属于我们中国人独有的。

  问:明年,我们想邀请你在新浪开一个专栏,向中国的F1车迷科普一些空气动力学相关的知识,你是否乐意?

  周小徐:我非常乐意为祖国分享更多更有意义的F1知识与消息。也很高兴收到新浪的邀请。

  (行云)

文章关键词: 周小徐卡特汉姆玛鲁西亚F1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反贪局:发改委落马官员家中藏超2亿现金
  • 体育国安续约马季奇留费祖 恒大不提夺冠奖
  • 娱乐木子美自曝与张歆艺前夫旧情:想看裸照
  • 财经国内油价七连跌后哪里买油更划算?
  • 科技三星推两款中端手机应对中国厂商
  • 博客贾玲:回应节目偷懒讨厌农村质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4名大一美女打造粉红城堡寝室(组图)
  • 育儿6成被访小学生更爱爸爸陪 称妈妈废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