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达喀尔死亡事故频出3原因 35年来已吞噬67条命

2014年01月13日07:56  华商网-华商报 微博

  死亡,是达喀尔[微博]拉力赛上空挥之不去的阴霾,继两名阿根廷记者在报道今年达喀尔拉力赛途中丧生之后,当地时间10日再次传来坏消息,51岁的比利时车手艾力克·帕朗特被证实在阿根廷西部举行的第五赛段比赛中不幸殒命。自1978年首次开赛以来,达喀尔拉力赛共吞噬了67条生命。为何达喀尔如此“吃人”?曾以官方观察员身份完成达喀尔拉力赛的陕西车手李智恒向记者介绍了达喀尔“吃人”原因——速度太快、疲劳驾驶、业余车手太多等等原因都是致使达喀尔拉力赛频繁出现死亡事故的“罪魁祸首”。

  死亡原因一

  达喀尔赛程的设置就是在“自杀”

  时常伴有意外发生的达喀尔拉力赛被称作是“死亡之旅”,自1978年首次开赛以来就一直伴有车手、记者和观众丧命的新闻。2009年达喀尔移师南美后,死亡名录还在不断增加:2009年一名法国车手遇难,2012年赛事开赛两天后就有3人遇难,去年比赛中一名车手和两名观众丧生。而今年,提高了难度系数的达喀尔拉力赛再次接连爆出噩耗。

  出事的第五赛段,也是本届达喀尔比赛距离最长的赛段,当地时间10日上午8点30分营救小组在赛段143公里处发现了比利时摩托车手艾力克·帕朗特的尸体。帕朗特是5个孩子的父亲。他痴迷达喀尔,今年是他连续第十一次参加这项全球最具挑战性的越野赛事,他的最好成绩是在2012年获得的总成绩第66名(在帕朗特遇难前,两名阿根廷记者在该赛段不幸翻车遇难,西班牙摩托车手吉尔伯特·艾斯卡雷驾车掉进枯井摔成重伤,法国摩托车手阿兰·格梅特在事故中头部等多处骨折)。曾以官方观察员身份完成达喀尔拉力赛的陕西人李智恒认为,达喀尔之所以危险,首先是因为组委会就是要将比赛打造成挑战极限的比赛。“组委会难道不知道危险吗?老外其实特别爱冒险,他们设置的赛段,其实就是要尽可能挑战极限,难度和危险一开始就有,毫不为过地说,死亡就在身边。”

  事实上,达喀尔拉力赛的安全隐患是长期以来就存在的,赛段复杂漫长难于管理,有人表示,达喀尔拉力赛危险重重,同组委会刻意追求难度有关,有人甚至说,在那些危险的无人区中高速狂飙,难道不是在自杀吗?

  死亡原因二

  摩托车保护措施差速度太快难操控

  除了赛程和冒险精神本身之外,在技术上,李智恒认为,因为摩托车的保护措施最差,因此摩托车手的危险性也最高。“你们不知道,我去达喀尔的时候才发现,人们对卡车手的致敬方式是握手,对汽车手是拥抱,但见到摩托车手,他们会抛起来。因为在他们看来,单枪匹马挑战险恶大自然的摩托车手才是真正的勇士。”李智恒2009年曾在南美跑完达喀尔拉力赛的全部赛段,他就是一名摩托车手。

  其实,对于危险,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李智恒认为,生命危险随时都有,这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速度太快,“在进入无人区赛段之后,大家都怕被淘汰,都想着赶时间,没人会慢慢开,大家都开足马力去冲,所以速度就太快了。这个时候,遇到什么坑、断裂带、石头、沟壑之类的,躲避不及都是致命的。很多时候,转个弯就有个大石头,想躲太难了……所以速度快,加上不可预知,危险就很大了。”李智恒说。

  据李智恒回忆,当他奔行在南美的赛段中,不止一次看到,有车手正在前边开着开着就莫名其妙地撞上了石头。“按照常理是不会这样的,为什么呢?是因为疲劳,你想啊,每天跑几百公里,又是无人区,紧张、疲劳、体能和精力消耗都太大。这个时候太容易分神了,特别是一个人作战的摩托车手,精确操控性的丧失,往往都是致命的。”李智恒为记者解读道。

  死亡原因三

  鼓励业余车手参赛南美气候特殊

  “作为一个赛车手,在思想上、心理素质和体能上要达到比赛要求,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要求。达喀尔的要求就是要求选手不惧怕死亡,因此日常训练时就要求赛车手必须对危险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要知道,李智恒当年为了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筹备了多年。甚至多次幻想过遭遇不测。但不惧怕死亡显然不够,过硬的技术和经验才是根本,达喀尔“吃人”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这项看似专业的比赛其实特别鼓励业余车手参加。

  据李智恒介绍,赛车界真正知名的车手并不愿意参加这项冒险性太强的比赛,“业余车手和专业车手的比例是10∶1。”李智恒介绍说,在某种意义上,达喀尔谁都可以报名参加,作为世界最著名的汽车拉力赛,达喀尔的报名程序看上去并不复杂。首先你必须拥有国际汽联颁发的C级驾驶执照,另外要有一台符合组委会要求的赛车,通过体检、交上一笔报名费,联系到赞助商,就可以去参加了。当然,你还需要一些比赛经验和自己国家汽联的推荐函,如果不追求名次只想完赛,参加汽车组大约需要至少300万元人民币。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业余车手水平不行,只是有时候新手会缺乏一些比赛经验。

  谈到今年达喀尔的伤亡问题,李智恒认为,也存在南美洲的天气原因,“当年达喀尔在非洲的时候,风一直很大,可以吹走扬尘,但在南美,这里的扬尘好像吹不走,一直罩着你,有时候能见度就会受到影响。这应该是南美比赛的一个难点了。”此外,李智恒还介绍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原来,“组委会在法国改装所有赛车的时候,都会给车上装一个‘紧急救援按钮’,一旦遇到危险,按了就会有直升机过来救援,而由于在事故发生的一瞬间,你根本来不及按,等你倒地失去知觉后一切都晚了。但也有很多车手在受伤后不愿意按,因为按按钮的同时也表示你退赛了,按了就代表失败。”李智恒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赵蔚林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贪官最后陈述有人引经据典有人忆苦表功
  • 体育U22亚洲杯黑色3分钟!补时丢2球 中国1-2
  • 娱乐汤唯遇电信诈骗被卷21万 警方已介入
  • 财经人民币升升不息:汇改至今升值超三成
  • 科技CES2014:未来汽车会是什么样?
  • 博客中日关于“伏地魔”之争是说给谁听的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MBA考前作弊培训全程曝光:4万8保过
  • 育儿幼儿园17名孩子指甲脱落否认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