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军团兵发里斯本 刘斌最后1个出发却第1个抵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11:56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记者赵威报道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誉的汽车越野拉力赛,达喀尔的历史始终都和撒哈拉沙漠紧密相连。在30周年特别纪念版来临之际,新一届达喀尔也坚定选择了撒哈拉的漫漫黄沙,从而凸显其历史悠远与现实残酷。

  作为奥运年的首项世界级大赛,新一届达喀尔将于2008年1月5日从葡萄牙里斯本发车,经过半个月的风沙兼程,达喀尔团队最终在1月20日抵达终点玫瑰湖。总计9273公里的全部赛程中,计时比赛路段多达5736公里,比例高达62%,相比上一届增加了1336公里。而全部15个赛段中有超过12个均为沙漠路段,难度的增加显然是无法仅用公里数来计算的了。

  对于比赛的难度,达喀尔组委会主席拉维尼在多个场合都毫不讳言,看到每一个参赛车手的时候,他都不忘鼓励大家坚持到最后。看到提前赶到巴黎的中国摩托车手陈建国和魏广辉的时候,拉维尼尤其意味深长地说道:“这是你们第一次参加比赛,这也是达喀尔最近十年来最难的一次较量。你们很幸运,一来就见识到了真正的达喀尔!”

  事实上,具备达喀尔征战经历的车手对于挑战的难度已各有心理准备。追平周勇中国车手达喀尔第19名最佳战绩的徐浪同样脚踏实地,虽然如愿以偿开上了性能更好的皮卡,徐浪还是开门见山地表示:“我现在不考虑名次,只想尽快适应赛车。在这样的比赛中,耐心是发挥驾驶技术的最重要前提,而这正是我所缺乏的。”

  【全面扩军】

  连续的伤亡事故没有让达喀尔的车流减速,选择如此艰难的路线同样没有阻止世界各国车手的参赛热情。从2000年开始,达喀尔的参赛规模就连年壮大。2007年参赛车辆创出510部的历史新高,而2008年这个纪录再次被刷新。

  根据组委会12月底的最新统计,新一届赛事全部赛车总计575部,其中汽车组205部、摩托车组270部、卡车组100部。与2007年相比,参赛数量增长比例约为12%,这个比例也达到了组委会出于安全方面考虑所能接受的上限。事实上,至少有半数的报名车手因为名额限制未能成行。据竞赛部负责人弗雷德介绍,由于报名人数急剧增加,今年在筛选中改变了此前采用的以时间先后为准的原则,而是改为以经验、技术和实力等指标进行综合考量。

  新的筛选规则导致参赛车手年龄大幅度降低,40岁以下车手成为主流。与此同时,国际化趋势仍在继续,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等主流参赛国家的人数始终保持稳定,而印度、纳米比亚在内的新兴势力也稳步增长。

  具体到中国参赛车手,继2006年的第一个高峰之后,明年达喀尔的中国元素又一次凸显。

  2006年总共有6名中国车手参赛,分别是江铃车队的罗丁和陈和煌、帕拉丁车队的周勇、徐浪以及三角轮胎的卢宁军和三菱的门光远。而这一次仅仅汽车组就有6人参与角逐,包括奥丁车队两人,红河车队三个车手,以及三菱拉力艺车队的刘斌。此外,还有达喀尔组委会在今年6月北京推广会上特别批准参赛的三名摩托车手。

  【多路并进】

  作为中国力量的核心元素,奥丁车队和红河车队定于明年1月3日中午从巴黎奥利机场飞赴里斯本。由于车手较多,他们的行程也相对复杂。周勇和华庆先在参加完摩洛哥训练和多士德的发车仪式之后短暂回到国内,他们确定在1月2日前往巴黎同领航和其他队友会师。而安哥拉车手奥利维拉和领航则将从波尔图直接赶往里斯本。按照日程,行政检查和技术检车将从4日开始。

  三菱拉力艺车队的刘斌定于12月31日从北京飞往巴黎,并立即转机前往里斯本。他将是第一个到达起点的中国车手,而组委会的大部队要到1月1日才全部抵达!27日,三菱拉力艺车队特意为刘斌举行了壮行会,会上刘斌给出了极尽低调的赛事预期:“赶上达喀尔30周年感觉很幸运,我对新车的适应也非常顺利,第二次参赛我还会本着从零开始的想法,力争在完赛基础上突破中国车手的最好成绩。”

  除了参加汽车组的三支车队外,中国三名摩托车手均做好了上路准备。不过由于他们在中国摩联和国际摩联的注册手续不完备,参赛资格最后能否被确认尚存在变数……

  TITAN第四次起跑

  ★记者手记 赵威

  年复一年,对于我来说,达喀尔都成为一个重要的时间标志:圣诞过了,新年过了,达喀尔也就开始了……而在达喀尔拉力赛之后,就是中国的春节。在这些排成队的节日当中,如果说达喀尔也算一个的话,多少有点勉强,不过对于汽车发烧友而言,这项闻名世界的比赛当属一年一度绝无仅有的视觉盛宴!

  就像这项传奇赛事缔造者拉宾所说——对于参加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对于没有参加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梦想。而对于我而言,能够加入这个穿越撒哈拉的驼队当中,则是一种莫大幸运。能从事自己热衷的记者行业,我已算是一个幸运的人了,而作为记者,又能现场追随自己热衷的赛车报道,则让我在感恩的同时始终告诫自己要对得起这样的机会。

  也许,只有现场体验过达喀尔拉力赛的人才能产生像我一样的体会。这是一段看起来美妙而浪漫的旅程,而实际上所要经历的种种艰辛却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

  艰辛当然不是车手的专利,记者和其他所有随行人员同样要经受考验。在摩洛哥的帐篷中零下5摄氏度清晨,被呼啸的寒风冻醒;在毛里塔尼亚的沙漠中,嘴唇和皮肤一道皲裂……这些都是在达喀尔这个团队中所要经历的家常便饭,更不要说迷路和生病这些突发事件了。

  一张平坦的木板床或是一个没有发电机轰鸣声的夜,都成为半个月不断前行中的莫大奢求,看到漫天星光和沙漠中的野骆驼,又能一圆我们在都市生活中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这就是达喀尔,它具备一种独特魅力和神奇力量,甚至就是一种类似朝拜的信仰——一旦加入,你就再难舍弃!

  从2004年在电视屏幕上望着达喀尔的硝烟渐行渐远,到2005年第一次加入到这个探险的旅程,整整四年转眼已成过眼云烟。参加达喀尔拉力赛征战次数最多的中国车手是老将卢宁军,这位“四朝元老”遗憾地无缘新一届赛事。而在参与达喀尔报道的中国记者中,我幸运地即将踏上第四次征程。由于组委会相关的中国事务都是通过我来协调,也让TITAN对于达喀尔的报道具备了其他同行无法比拟的优势。

  作为法国《队报》系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于队报系姊妹公司ASO旗下赛事的报道,《体坛周报》也自然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达喀尔组委会已把《体坛周报》确定为其在中国平面媒体中的一扇窗口。

  在达喀尔的现场报道队伍中,除了《体坛周报》之外,每年都派遣记者采访的就只有买断中国地区转播权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了。从媒体报道的角度,按照达喀尔组委会新闻官艾米莉的评价,无论是《体坛周报》还是中央电视台,都已和国外同行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