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桓:回顾2007赛季三分之二赛程轮胎的表现(1)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22:46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2007赛季的F1大奖赛截止到目前,已经进行了三分之二的赛程,完成了总共17站赛程中的11站比赛。在11支F1车队中,无论曾经是“轮胎竞争”年代的米其林合作车队还是普利司通的合作伙伴,他们的22位车手都深刻体验到了今年实施的“单一轮胎商”所带来的考验和挑战,也都从同一起跑线上适应了由“轮胎适应赛车/车手”到“赛车/车手适应轮胎”的观念转变,而“单一轮胎商”普利司通提供两种配方的轮胎,则在这新旧观念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承转前行”的作用。 根据国际汽联和普利司通之间的协议,普利司通将在07赛季为11支车队提供超软胎、软胎、中性胎和硬胎四种的“B字号”干地轮胎,每站大奖赛,普利司通还会根据举办赛道的特性,为车队有选择地提供两种配方的轮胎。 在已经进行了的11站F1比赛中,普利司通为澳大利亚、美国、法国、欧洲站提供两种配方的轮胎是软胎和中性胎;为马来西亚、巴林、西班牙、英国提供的是中性胎和硬胎;为摩纳哥、加拿大、匈牙利站提供的是超软胎和软胎。 下面让我们在11站大奖赛中选择较有代表性的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西班牙、摩纳哥、英国、欧洲、匈牙利等七站赛事,对轮胎的表现给予回顾: 第一站:澳大利亚大奖赛(3月18日) 前三名:莱科宁 阿隆索 汉密尔顿 轮胎提供:软胎 中性胎 选用战术:一次软胎 在2006赛季获得前三名车队的6名车手中,法拉利的马萨因赛车在排位赛遭遇离合器的故障而换了引擎后退10位发车的原故,出于比赛的需要和战术的考虑,选择一次进站的轮胎选用只能是“软性-中性”战术除外,剩余的5名车手采取的选胎战术是相同“中性-中性-软性”的二次进站策略。 本赛季从迈凯轮转队效力法拉利的莱科宁,结束了自己06赛季在迈凯轮与队友蒙托亚和以后接替蒙托亚车手位置的德-拉-罗萨一起“白板对死”没有获得分站赛冠军的状况,赢得了揭幕站的冠军。而首次进入F1的新人汉密尔顿,在自己“菜鸟赛季”的首战就登上颁奖台,让人看到了一颗F1新星在徐徐地升起…… 澳大利亚揭幕站,对普利司通而言,不仅揭开“单一轮胎商”为F1赛季提供轮胎的序幕,而且还拥有了为11支车队提供轮胎的经历与经验。从只有17辆赛车完赛来看,中性胎性能的发挥相对软胎的表现是十分稳定的,虽然软胎的抓地力相比中性胎要强,达到工作状态的时间也来的比中性胎要快,但对于阿尔伯特公园赛道的特质,以及软胎低耐磨性和“颗粒”弱化现象,使得车队在“要求每辆赛车在赛事中最起码要使用两种不同配方轮胎”的07赛季新轮胎规定面前,对车队轮胎选用战术的实施具有挑战性。绝大多数采取的是二次进站、选用“一次软胎”的比赛策略。 在获得积分的6支车队中,选择二次进站策略的车手有11位,其中有8位车手选胎战术依次是“中性-中性-软性”,宝马-索伯车队的海菲尔德选胎则是“软性-中性-中性”等。获冠军的莱科宁选胎战术是“中性-中性-软性”。莱科宁在第19圈第一次进站依旧使用中性胎到第42圈的第二次进站换上软胎之间的跑圈比赛,有着23圈的圈数里程。这样可以分析出赛车与中性胎最大工作效能的发挥在比赛里程达100公里以上是属于最佳状态的。而被换下来的中性胎表面的程度不怎么严重的“颗粒”情况来看,中性胎的稳定性是比较好的。 普利司通赛车运动部赛道工程主管范德格林特对揭幕站轮胎表现是这么表示的,“本赛季首站比赛的结果非常令人满意。2种规格的轮胎表现发挥出了预期的性能。中性配方的轮胎性能十分稳定,软性配方的轮胎对于车队来讲更具有挑战性。本站比赛中使用了大量的轮胎,但是没有发生任何轮胎故障。” 第二站:马来西亚大奖赛(4月8日) 前三名:阿隆索 汉密尔顿 莱科宁 轮胎提供:硬胎 中性胎 选用战术:一次硬胎(只有韦伯选用一次中性胎) 遵循国际汽联的要求,普利司通从本站起对每站比赛中使用的两种配方中偏软性胎的胎面上,自内向外的第二条沟槽处涂有“白色线圈”,来加以区别和标识与偏硬性胎的不同。比赛的过程中,无论赛车在维修站还是在赛道上,“白色线圈”标识都能清晰地呈现在观赛者的眼球里。 针对高温、热辣、潮湿的马来西亚大奖赛以及雪邦赛道数个高速弯角和两条速度可超过300km/h、长度达0.8公里的直线道的特征,普利司通提供硬胎和中性胎两种配方的轮胎有着很好的抗热、抗湿性。在比赛中,尽管中性胎的磨损性在比赛中要低于硬胎,但是大于硬胎的抓地力,即使不排除赛车燃油装载量等因素,中性胎也与赛前一周各车队在雪邦进行的四天试车时,所反映出赛道高温状态下的圈速要比硬胎快的多。因此,这也是车队在进行轮胎选用时,考虑使用“一次硬胎”战术的依据之一。 马来西亚大奖赛法拉利、迈凯轮、宝马和雷诺在内的大多数车队车手都选用了相同“一次硬胎”的“中性-中性-硬性”二次进站策略,而红牛二队的里尤兹选用的是三次进站、“一次硬胎”选用的策略。 由于有些车队和车手还没有完全从赛车和自身驾驶风格方面相应地去适应轮胎,因此比赛中,虽然赛车没有机械失误发生,但是,有些车手对轮胎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没有在比赛中尽可能地将轮胎的磨损量维系最小化,从而无法使“颗粒化”的现象得以弱化或延迟。这样,在雪邦赛道高温炎热下进行比赛,许多车手便遭遇延前了的中性胎“颗粒化”现象。 在前8名获得积分的车队中,有50%车队是今年第一次与普利司通进行合作的车队。迈凯轮车队在雪邦取得的胜利,不仅是阿隆索F1职业生涯的第16次胜利,还是迈凯轮车队时隔一年之后重夺冠军的时刻,更是迈凯轮彻底转变观念适应轮胎所结出的硕果。而连续获得2届世界冠军的雷诺车队,因没有将过去的“轮胎适应赛车”的观念转到现在的“赛车应该适应轮胎”的新观念上,导致雷诺R27款赛车在装配上的轮胎产生了强烈的“不舒服症”,从而使得雷诺车手费斯切拉和科瓦莱宁比赛中只分别得到3分、1分的成绩,让人大跌眼镜。 第四站:西班牙大奖赛(5月13日) 前三名:马萨 汉密尔顿 阿隆索 轮胎提供:硬胎 中性胎 选用战术:一次硬胎 在度过了巴林大奖赛后四周时间的春季歇息期之后,大奖赛返回到了欧洲版图战役的第一站西班牙大奖赛上。在本站比赛中,法拉利的马萨取得了“二连冠”,迈凯轮的新人汉密尔顿则连续三次取得了登上颁奖台次高位置的同时,在车手积分榜上还以30分的积分,首次超过两届世界冠军阿隆索2分占据榜首。主场作战的阿隆索虽然登上领奖台,但他今天的表现肯定无法让激情的西班牙车迷满意。 西班牙站比赛轮胎是中性与硬性这两种配方的。由于这次普利司通提供的的中性胎与硬胎的耐磨性比较相似,中性胎的工作状态要比硬胎好的多,甚至在第一圈中性胎就由可能进入到工作的状况。因此,大多数的车队对轮胎是“一次硬胎”选用的战术。 在完赛的车手中,除了科瓦莱宁、巴顿选用“一次硬胎”的“中性-中性-中性-硬性”三次进站策略以外,绝大多数的车手是采取“中性-中性-硬性”。迈凯轮的两位车手的轮胎选用战术是不相同的,阿隆索采取的是“中性-硬性-中性”的战术。 从车手选用的轮胎战术来看,各车队对本赛季开始实施的“单一轮胎商”制度,到了本站有了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从不认识到了相对认识过程的一个节点处。车队二次进站还是三次进站的策略选择,完全考虑到了两种配方的轮胎性能在加泰罗尼亚赛道这条技术性特别强的赛道上的充分表现。迈凯轮两位车手依据两种配方轮胎性能上的区别,进行了轮胎选用的不同配方胎的组合,意味着车队对轮胎选用有了根据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组合的灵活运用而取得登上颁奖台事例的发生。 加泰罗尼亚赛道是一条技术性非常强的赛道,更是F1车队赛车测试的场地。正赛最引人注目的看点,依然演出的是一部“红银”两强鼎立争霸的好戏,以及发车起步的精彩场景。但是,正赛戏中的情节有着众多意外的遗憾发生,戏剧性场景画面有爆胎的、起火的、故障的、撞车的、遭罚的、退赛的等等,从而有8位车手退赛……红牛二队的斯皮德在使用硬胎进行比赛跑圈阶段的第10圈时,赛车后轮因胎压的下降而发生了爆胎。斯皮德的爆胎现象,是本赛季三分之二赛程中F1比赛唯一的状况。(待续 阿桓/文)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