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汉三个帮 中国的赛车业需要中国企业的支持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16:35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在上海赛场、珠海赛场,成都赛场纷纷落成之际,当F1、A1、AGF等众多方程式赛事纷纷举办之时,众人感慨:中国方程式赛车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即便如此,仍有很多赛事承办单位感叹,在中国做方程式赛车实在太难了!究其原因大体有以下几方面:中国缺乏浓郁的赛车文化与基础,缺少车手培养机制与土壤,国家政府对赛事支持力度不够,最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对赛事营销的认识度不足。

  国际、国内赛车运动两重天

  从五年前泰康人寿赞助索伯车队开始,已经有很多纯粹的中国企业与F1有过亲密接触。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上海

赛车场,他们用资源互换的形式,将自己的标识出现在车队的车身之上,中国银行、北京公馆等都曾出现在F1车身上,联想、爱国者在07年也加入了赞助F1的队列,它们都看准了F1的国际体育品牌效应。

  反观我国赛车运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各种赛车活动也层出不穷。但赛事等级不够高,赛后反响平常,赛事推广力度不够等,使国内赛事一直缺乏活力,企业赞助国内赛事也并不积极。虽说我国赛车经济的潜力巨大,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激发出来,而且在06年才出现中国的第一个方程式赛事AGF((亚洲方程式国际公开赛)。国内职业赛车手马青骅曾言,“目前国内能参加的比赛实在太少了,这对车技的提升相当不利,使我很苦恼。”他的话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其它赛车手的心声。

  “贵族运动”靠金钱堆砌

  一个赛车手的成长就是金钱堆砌的过程。培养一个真正的中国F1车手,每年动扎几千万上亿元;培养一个董荷斌、江腾一、程丛夫、马青骅这样的中级别方程式车手,大概需要两千万人民币左右;在欧洲,一名赛车手想要参加三级方程式欧洲联赛,需要至少50万-60万欧元;而一位国内的赛车手,没有30万元的付出就不可能参加一场普通的方程式比赛。就拿80后作家韩寒来说,尽管写书赚了不少钱,但是让他去跑方程式也只能无奈地摇头退出,转而去从事拉力与场地那些费用低廉的赛事。虽然AGF的平民化运作虽然没有这么高昂的费用,但是赛手没有企业的赞助,自己花钱参加全年的比赛还是比较难的。

  在我国,国家的体育赛制,实际上是双轨制的,一方面是举国体制奥运经济,国家财政支持,政府立项,另一方面就是商业模式合作。正如AGF推广人刘建全所说,像AGF这样的方程式赛事在中国既不属于举国项目也不是奥运项目,国家是不会去花钱来办这样的赛事的,因此完全需要商业运作,但是在中国做赛车赛事又是那么困难,国内企业真正支持国内赛事的企业很少。而方程式这样的比赛投入又太多,就拿亚洲方程式来说,吉利集团和英国Van-Diemen赛车公司研发的F2000级别的方程式30辆,研发费用就耗资1亿多人民币。在欧洲、亚洲包括中国,文化背景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中国的观众票价低,观众少,可是赛事成本很高,甚至高过几倍。

  正是因为国内赛事的投入如此巨大,因此国内仅仅少数企业支持中国的赛车运动,这种赛车环境,阻碍了许多赛车手的成长,以致现在我国没有出现一批世界级赛车手。

  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知道,一个明星赛车手对赛事的吸引力,对赞助商的品牌宣传都有极大的催化作用。AGF大赛通过短短一年时间的运作,已经产生一批明星赛车手,被大众成为“中国的舒马赫”兄弟的朱戴维和朱胡安两兄弟,最具潜力的小车手张大胜等。我们将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赛车手跻身世界的希望;而他们将借这个平台向国际一级方程式大舞台迈进。

  去年爱国者、长虹佳华等国内企业赞助AGF,今年红牛鼎力赞助上海大众,推动中国赛车业的发展,都已经充分表明了企业已经逐渐唤起发展中国赛车运动的意识。对于一个仅有一周岁的AGF大赛,她还只是个“新生儿”,少年车手们也才刚刚成长起来,他们更需要像吉利、日产嘉禾、米其林、神州掌讯等更多企业去呵护和支持。众所周知,众人拾柴火焰高,赛事正是有了众多企业的支持,车手才得以在“肥沃”的中国土壤茁壮成长。当在国际舞台有了真正的中国赛车界的代言人之日,也正是中国赛车经济得以更加活跃、更富生机的发展之时。(文\陆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8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