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足球人才从哪来? 金字塔式培养人才不能"挑食"

优秀足球人才从哪来? 金字塔式培养人才不能"挑食"
2019年04月12日 20:54 国内足球综合
图为清华附中足球队员在比赛中拼抢。 图为清华附中足球队员在比赛中拼抢。

  稿件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9年阿联酋亚洲杯后,新华社一篇题为《十年频换帅,国足当长考》的文章指出,中国足球将告别一个时代,将面临“换帅”+“换血”的双重难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有很多种逻辑方法,也有很多种技术手段,而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是从源头上认清问题的根本,解决足球人才从哪里来的问题。

  培养足球苗子不能“偏食”

  仔细分析当下国足面临的双重难题,以及历史上碰到的所有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换帅”,是换教练员、换教师;换“血”,是换球员、换学生。而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培养的问题,就是苗子的问题。于是,大家都意识到中国足球应该从娃娃抓起。娃娃在哪里?当然在学校里。因此,才有了对校园足球的重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从大学到小学,才能迅速掀起校园足球热。

  发展校园足球是方向,是没有错的。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前提下,要思考和解决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搞才符合足球运动发展的规律、符合足球人才成长的规律?如何搞才能做到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校校有足球、人人爱踢球?如何搞才能发现有天赋的足球苗子并使他们得到最科学、最专业的训练,未来有机会成为高水平的足球运动员?

  一个伟大的运动员或一支伟大的球队,首先他们都是最优秀的人,他们都有着强于常人的意志品质、文化积淀、心理素质,以及独特且出众的专项运动才能。中国足球的出路在学校里,这里所说的学校不是指现行体制下的“业余体校”,而是每一所普通的学校,他们中将有人走向中国足球的明天。

  目前,“业余体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体育人才,但也应该看到,体校培养的孩子太过“偏食”,过度注重运动能力本身的训练和提升,而忽视了运动员作为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体育品德、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体校更重视的是体育技能的培养,甚至把运动水平和比赛成绩作为唯一的培养目标,成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的“应试教育”。这对于个人技能发挥起决定性作用的比赛项目也许可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对于像足球这样特别强调团队合作、意志品质,需要极高智慧、瞬间做出判断的体育项目,如果只追求竞技能力,就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或者难以可持续地培养出优秀的球队了,足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偏食”所导致的营养不良、一般体校所忽视的学生综合素养,恰恰是专业运动员缺乏后劲、无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普通学校里构建起足球人才选拔、培养和发展的新体系,将是追求足球强国梦想的起点。我们别无选择,这是世界足球强国经验之所在。

  在球场、比赛和社团中发现苗子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普通学校在落实好这项根本任务的同时,完成“选拔”和“培养”两大环节,为半职业化和职业化的足球人才奠定良好和深厚的基础,才是真正实现“足球强国”梦想的开端。

  在选拔环节,如何发现有天赋的足球苗子?

  首先,要到球场上发现好苗子。这就要求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氛围,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在球场上快乐驰骋,让想踢球的孩子能踢球、爱踢球,让他们有机会认识自己:是否真的热爱足球?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没有一片快乐的草坪,哪来美丽的足球强国梦!?

  其次,要在校园里各层次比赛中发现好苗子。要建立成体系的班级、年级、学部、学校内部各层次联赛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选拔晋升机制,让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球踢、有比赛打”,一以贯之,直到初中、高中。要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运动能力、增强体育品德、加强团队意识,让足球场上的明星从学生们的欢呼声中脱颖而出。

  再其次,还要在学校足球社团中发现好苗子。课后是校园中最美好的时光,因为这时学生们可以尽情地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学校鼓励喜欢足球的孩子们自己组织足球社团,相互切磋足球技法,一起观看评论经典的比赛,一同挥汗在球场上进攻防守。在社团中,每个人尽显最美好的天赋,在与同伴们的比拼中发现足球的魅力,也发现自己的长处。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然,还要有经验丰富且独具慧眼的教师、教练员去发现好苗子。所谓经验丰富,就是要求教练员不仅专业运动能力过硬,技战术水平高超,还需要自己拥有各类比赛的实战经验,有过赛场拼杀以及最后赢得胜利的体验。因为,一个从来没有达到很高竞技水平、赢过很重要比赛的教练员,很难教出一支心怀胜利的队伍。所谓独具慧眼,就是要求教师、教练员能够沉下心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潜力,善于因材施教,懂得从运动能力、心理能力、智力水平、道德品质、精神风貌等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查和培养一个好苗子。

  采取金字塔式的足球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人才是学校最擅长的事情,也是学校的本职工作。培养好的足球苗子,需要具有高水平的足球教练员、专业水平的训练课程、科学的培养模式、多元的评价机制、先进的训练设施和球场等。

  发现和培养足球苗子都需要好的教师和教练员,但现实的问题是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很难达到专业教练员的水平,于是,怎么培养教练员就成为一个难题。国际一流的教练员不能让中国国足变为一流的球队,但不意味着带不出一批优秀的足球教练员。众多学校的成功经验证明,在师资和硬件基本齐备的情况下,在学校师生的持久努力下,是可以探索出一套成功的培养模式,在普通学校的足球教育上大有作为的。

  校园里的足球教育仍旧局限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半职业化和职业化的足球发展之路将是校园足球教育的衔接通道。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建立区级、市级、省级等一系列面向青少年、非营利性的足球或体育运动俱乐部,把那些有天赋且有一定水平的足球苗子吸纳进俱乐部培养,是学校足球人才发现和培养的重要补充,也是优秀的足球苗子走向半职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通道。通过俱乐部的专业选拔、培养,聚集起一定区域内最优秀的足球苗子,聘请国际水平职业教练员团队执教,利用课余、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更加专业化的高水平训练,参加本地区乃至国内和国际的高水平交流比赛,可以为俱乐部里的小球员提供更高更广阔的成长平台,打通从校园足球到职业化足球的人才发现、培养、输送的通道。

  国内外的职业球队将会在这些专业俱乐部中发现和挑选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小球员,以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模式回馈俱乐部,从而保证俱乐部的正常运行,保证足球半职业化到职业化发展的渠道畅通有效,良性循环。这样的合作模式和衔接机制是符合我国目前足球事业发展情况的,也得到了广泛的国际经验的验证,最终也会成为中国足球发展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一项事业的发展开始符合本身的发展规律、符合国情、符合国际经验并被大家普遍认可时,那么经过持久的努力,就可能取得成功。普通校园里的足球教育(有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群体作为广泛基础)+半职业化俱乐部(有运动能力、品学兼优具有足球潜力的学员作为职业化发展的储备力量)+职业化球队发展,这种金字塔形的足球人才培养和发展新体系,将是中国足球发展新的战略规划,将是引领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将是引领中国最终实现足球强国梦想的时代选择。

  (作者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

  ■链接

  清华附中的足球教育

  以清华大学著名教授马约翰先生命名的、由清华大学与清华附中合办创建的马约翰体育特长班(简称:马班),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马班原有篮球、田径、射击三个项目,现在又增加了足球项目。

  清华附中足球队由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创立,清华附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管理,共分为三支队伍:高中男子足球队、初中男子足球队和U9—U10中国足球小将足球队。对足球人才拟定进行十二年一贯制培养,从小学开始进行足球运动员的教体结合探索。

  学校在足球运动员培养方面,不仅仅注重足球技战术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学生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三方面系统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踢球的同时,不缺失文化素养。足球队队员与其他同学一样完成学业,每天在接受完完整的文化课学习后进行专业训练。学校还在低龄化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方面进行了尝试,与乐播足球公司进行了青少年球员的低龄化培养模式探索,对8—9岁低龄球员提前进行综合文化和专业足球训练结合,选拔优秀运动员进行训练,同时参加高水平的竞技比赛,培养新时代的优秀足球运动员。

  清华附中足球队成立3年来,分别获得了北京市海淀区“三大球”足球联赛冠军、2017—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足球联赛初中乙组冠军、广州恒大足球学校“恒大杯”足球邀请赛第五名等优秀成绩。

  学校通过建立普通生校队、组建足球社团、开展校园足球嘉年华和足球知识竞赛、举办全校各年级联赛、组织班级联赛、培训学生裁判员、成立足球宝贝啦啦队等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坚强、友爱的高尚情操,建立起了校园足球文化,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积极性。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