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 创冰DATA
夜先生
由于加码的2018版U23新政,中超格局在新的一年再度发生改变。主教练在临场需要换人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场上战况,而是U23名额,这对很多教练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考验。
2017赛季,虽然U23新政只规定了1人首发的限制,场均首发还是能达到19.2人次,建业、权健等多队习惯性派多名小将首发。不过整个赛季下来,U23首发人数最多的一次是第15轮,只有22人,其他轮次基本在20人以下徘徊,也就是说,17版U23新政的执行一直都是少数几队大胆、其他队严守底线。
2018赛季首轮,24名小将首发创历史新高,苏宁、鲁能、权健、恒大等队开始在首发的U23球员选择上大胆进行尝试。
新政影响最大的,其实是替补球员出场人数。2017赛季场均只有5.5人次,单轮替补出场最多的也只有第25和第30轮的10人。今年首轮,政策导致替补出场人数飙升到25人。
2017赛季,U23首发球员的平均出场时间第一轮达到了64.3分钟,此后跌破60分钟大关,直到第11轮再次突破,然后一直努力突破70分钟大关,直到第20、21轮第一次成功,第29轮达到峰值72.6分钟。
经过一个赛季的培养,何超、黄政宇、高准翼等人已经锁定队内主力位置,18年首轮首发U23球员的平均出场时间已经达到了72.6分钟。
相比之下,替补U23球员的出场地位还没得到改变。
2017赛季,替补U23球员的命运经历了高开低走的格局。联赛前几轮,各队比较保守,除了满足政策要求,有些球队只是在下半场替补使用更多的U23球员,导致替补球员出场人数不多但是出场时间不少。随着郑达伦、张修维等人逐渐锁定主力位置,替补球员的出场时间一路下滑,联赛中后期,多数轮次的平均出场时间都在15分钟以下。
今年首轮,虽然有25人替补出场,替补球员平均出场时间只有13.3分钟,更多是为了满足政策需要。
从U23球员的出生年份来看,17赛季共有71名小将先后登场,95年人数最多,97年其次。
18赛季,各队重点开始培养97-98年出生的球员,新面孔很多;95-96年球员上场的多是上赛季有经验的老面孔。各队都开始为长期奋战做准备。
2017赛季U23球员的出场位置有几个特点:边后卫太少,中后卫人数少但是质量高,边前卫人数多但是质量低,后腰人数多而且整体质量最高。
今年,闵俊麟、徐新、钟晋宝等多名94年出生的中场球员超过年限,由于他们还能占据首发位置,U23后腰的首发人数大幅减少,只剩下高天意等3人;中后卫、边后卫的人数占比大幅增加。
从不同位置首发球员的出场时间来看,中后卫依然保持了稳定。17赛季边前卫、前锋、和部分后腰的首发U23球员都是很早被换下的高危位置,今年平均出场时间都得到了大幅提升,首发球员的位置变得更稳固。除了邓涵文、车世伟、周大地等几人在半场被换下,本轮没有一个U23首发球员在上半场就下场。
不过,后卫除了黄政宇、高准翼、刘奕鸣三个老面孔,其他都以95年球员居多。
边后卫方面,龙成、巴顿都是临时被移植到边路,不一定长久,邓涵文发挥不好。边后卫位置上依然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关于U23的换人调整,已经变成一道“奥数题”。首轮,使用3外援+1U23首发的球队还是有9支,这种使用方式在换人上非常被动,导致很多球队不敢轻举妄动。
3外援+2U23首发的球队成绩很好,2胜2平,只有恒大输掉比赛。估计接下来会成为主流。
亚泰和苏宁是两个特例,两队都用了双外援出场,苏宁在U23使用上的激进收到了奇效。
由于一直还没有门将意外出现,多数球队还没有在18人名单里放置替补门将,只有7队这么做了。
从这些年轻门将的身材来看,多数还在成长发育期,像颜骏凌、顾超那种身材出色、身高超过1米9、颇有天赋的高大门将并不多。这可能是各队教练不敢放手一搏的原因。
随着联赛逐渐发展,今年或许会有新人门将冒头。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体育资讯、趣闻和视频,更多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