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赛季CBA[微博]体能测试在四川金强基地展开,首日的“2分钟强度投篮”测试中,王仕鹏[微博]、吕晓明[微博]、王哲林[微博]、李学林多位名将意外落马,这也再次引发外界对体测的质疑,有网友甚至说:“篮协就是在重蹈以前足协的路子,将来结果也是一样。”
争议
说起体测,许多人会首先想到足球中的3200米跑和YOYO测试,不过那已经是老黄历了,早已被足协取消。其实自2005年以后,CBA也没有搞过体测,但是在2011年突然恢复,此前两次测试也是笑料不断——去年的强度投篮测试中,张庆鹏[微博]三分球15投15中,但由于他15次出手没有在75秒内完成(用时79秒),结果成绩无效。
实际上,由于太过复杂的规则和匪夷所思的通过标准,CBA体能测试屡屡被球员和球迷炮轰。去年的“强度投篮”中,国手朱芳雨[微博]、王仕鹏、刘炜[微博]等一批名将同样未能过关,当时的上海队外籍教练帕纳吉奥感叹道:“这样的规定,科比[微博]来了也很难通过。”
去年的测试项目是10项,今年缩减为4项,为2分钟强度投篮、专项速度耐力、负重深蹲和负重卧推。球员要参加这4个项目,4项平均值要达标,并且折返跑成绩必须在及格线以上。去年折返跑的过关要求是:后卫是63秒,前锋是65秒,中锋是67秒,而今年各个位置的时间要求均快了一秒,所以虽然项目减少,但球员普遍反映难度加大。
质疑
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体能和场上表现到底有没有必然联系?CBA体能测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篮协是不是有越俎代庖的嫌疑?
说到体测,姚明也曾经是受伤者。多年前,身高2.26米的姚明和1.78米的范斌一起跑过3200米,结果导致他膝盖软组织劳损。而对于身高体重的篮球运动员,特别是很多有腰伤、膝伤的老队员来说,体测无异于一场噩梦——负重深蹲这种力量测试,就有使伤病复发或加重的危险。
再说了,体能、力量到底和球场上的表现有多少直接关系?也许足球名将郝海东[微博]的一席话有触类旁通的作用:“什么才是跑得动?像没头苍蝇一样跑?真正让一名球员退役的是他的技术和意识落后了。只要技术和意识能适应比赛,你就可以比赛。”在中国足坛,郝海东从来不以体能或力量著称,但没人会否认他曾是最出色的球员。
反思
“在体能这一块,我们的队员还有着不小的欠缺,这其实是一个必须要花工夫狠抓的基础项目。至于投篮,这也是中国队在国际赛场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了,也必须大力抓好。”负责本次CBA球员体测的篮管中心训科部部长宫鲁鸣表示,“我们之前推出体测,包括现在改善体测,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加强队员的基本功训练。”
看来篮协之所以推出体测,说到底是因为CBA球员不够自律,缺乏训练主动性,有时甚至放纵自己。以前的休赛期,没有了教练的监管,确实有CBA球员经常抽烟、喝酒、作息不规律,甚至打野球,导致体能下降。现在篮协出台体测政策,就是希望球员不要荒废了休赛期。
不过CBA既然号称是职业联赛,就该做点儿职业的事。像投篮、力量等基本功训练,应该由球员或球队自主掌握才是,篮协其实没有必要越俎代庖,更不能以行政命令来做硬性规定——NBA没有官方体能测试,似乎也没有人会否认NBA的水平或NBA球员的能力吧?
本报记者 李元春
相关链接
CBA体测标准(部分)
一、专项速度耐力达标标准
身高1.95米以下(不含1.95米)62秒达标、身高1.95米-2.05米(不含2.05米)64秒达标、身高2.05米以上66秒达标。
● 特殊规定:
1. 身高:身高2.11米-2.16米(不含2.16米)加1秒;2.16米以上的成绩计算:身高小数点后的数字+55(如身高2.17米,其达标值:17+55=72秒);
2. 体重:体重超过120公斤,每增加5公斤加1秒;
3. 年龄:年龄超过30岁(不含30岁),每增加2岁加1秒;
4. 通过加秒因素达标,专项速度耐力得分按照90分计算,未通过加秒因素达标,按照实际成绩查分。
二、2分钟强度投篮
● 测试内容:自投自抢3分篮或2分篮。
● 标准:
1.必须满足外线5秒/次和内线4秒/次的投篮强度,按照投中次数获得相应分数;投篮强度不合格、外线投中次数低于10个,内线投中次数低于13个,强度投篮得分为0分。
2.全队一定比例运动员达标,今年为球队报名人数60%以上的队员达到外线24投15中或内线30投20中的基本要求。
球员声音
王仕鹏(广东宏远[微博]):“我觉得应该分人考虑,球场上不可能12个人都一个标准,比方说中锋篮板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不可能所有人都是投手。”
吕晓明(四川金强):“我不是投手,球场上每个位置分工不同,责任不同,像这种体测我觉得应该有针对性,如果一视同仁的话,我觉得会不合理。”
林志杰(浙江广厦):“每个人投篮姿势、节奏都不一样,这样的测试强度还是太难了。”李元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