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竞技体育如何走出信任危机

2013年03月12日12:54  新华日报

  本土联赛却请外籍裁判来执法,这是CBA[微博]联赛独特的现象。正在进行的CBA联赛半决赛中,来自黎巴嫩和菲律宾的两名裁判分别参与了北京与山东、新疆与广东之间的比赛。

  一位篮球专业人士在看过上周日的比赛后告诉记者,这两位外籍裁判的吹罚水平并不比国内裁判高多少,甚至还不如国内裁判,但半决赛请外籍裁判已成惯例,似乎请了外籍裁判就能保证判罚公平公正了。聘请外籍裁判执法关键比赛,始于2005年的CBA总决赛。之后,每到CBA半决赛,中国篮协都会请外籍裁判参与吹罚比赛,今年请的两名外籍裁判都来自亚洲国家。宁肯相信水平不咋地的外籍裁判,也不派上本土经验丰富的国际级裁判,难道真是外来和尚好念经?

  “这其实是中国裁判的信任危机问题,”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主任王宗平教授一语道破缘由,“长期以来的主场哨、偏哨现象,甚至黑哨传闻,让中国球迷已经不相信国内裁判能公平公正判罚。”王宗平分析说,裁判信任危机已不是单纯的业务水平问题,中国裁判并不是独立存在,他们与教练、球员、省市地方体育部门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裁判吹罚一场比赛往往更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关系,随时面临着交易、妥协的情况。“人家毕竟是主场”,也成为主场哨、偏哨最荒唐也最心安理得的解释。

  在体育社会学专家、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教授卢元镇看来,目前中国足球[微博]、篮球裁判面临的信任危机,是整个中国体育面临的信任危机的一个缩影。在这近十年时间里,中国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微博]、乒乓球[微博]、体操、花样滑冰等项目都被揭露出存在修改年龄的情况,其中不少还是中国体坛的明星人物。与此同时,青少年体育兴奋剂事件也屡屡见诸报端,本月初,清华大学还透露了一例该校体育特长生招生中的兴奋剂事件。主场哨、年龄门、青少年兴奋剂等丑闻,让中国体育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体育信任危机产生于运动成绩的谎言化,以及随之带来的运动手段的谎言化,”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卢元镇分析道,竞技体育本来是高度文明的竞争,遵循的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规则。在我国,一个运动员、一支球队拿到冠军,往往都伴随着巨额的利益,不仅与运动员密切相关,而且还与教练、俱乐部、体校、体育官员密不可分。

  卢元镇说,一旦给竞技体育赋予太多的利益回报时,竞技体育就开始异化,当竞技体育高度功利化之后,一些人就不择手段,甚至铤而走险,于是就出现了兴奋剂、假球黑哨、年龄造假等行为,造成观众不再相信运动员,赛场上的对手之间也不再相互相信,进而对裁判也不再信任。

  “兴奋剂、黑哨、年龄造假等造成的信任危机,是竞技体育的自杀行为,”卢元镇尖锐地指出,“中国体育的信任危机已经产生了恶果,中国足球联赛上世纪九十年代红红火火,但因为假赌黑盛行,严重伤害了球迷,导致了中国足球这几年一落千丈。”体育明星往往都是青少年的榜样,而一旦出现丑闻,不仅偶像坍塌,也必然使人们对体育产生怀疑。卢元镇认为,化解中国体育面临的信任危机,必须清除运动场上的谎言。

  王宗平则认为,中国体育目前面临的信任危机,与现行体制机制不无关系。他说,我国目前的金牌工程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足球、篮球联赛的管办不分监管不力,也让假球黑哨有了可乘之机。“化解中国体育信任危机,必须梳理好竞技体育体制,理顺联赛体制机制。”不过,王宗平也认为,我们常常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体制,但体制不应成为所有问题的托词。

  卢元镇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进一步分析道:“体育是社会的缩影,中国体育目前面临的信任危机固然有体制因素,但其产生的背景却是目前中国整个社会大环境,它的出现也不是偶然。”欧美市场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也形成了相应的道德规范,欧美发达国家的竞技体育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相应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也还没有形成。目前中国存在一种思想和现象,一些人坚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认为用钱可以打开所有的路。正是有了这样的土壤,医生中出现了收红包的现象,体育中出现假球黑哨年龄造假……这些现象都是这种思想在各个行业的体现。因而,他认为,要化解中国体育的信任危机,需要体育界通过制度建设进行规范,同样需要整个社会公平、公开、公正环境的建立。

  本报记者 林华维 实习生 王  彬

分享到:
猜你喜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