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硕
前些日子,北京市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通过CBA[微博]北京赛区,向北京金隅队的主场DJ刘芳宇[微博]下达了一项“禁口令”(编者注:1月8日,北京媒体纷纷报道篮协要求北京主场DJ刘芳宇不在比赛中引导球迷呼喊“这是哪?北京!”的口号),原因是DJ的口号中有宣扬北京人优越感的成分,因此考虑大局这个口号“这是哪?北京!”只能被废掉了。
此禁令一出,引起媒体与球迷大哗,该口号既无攻击客队,也无挑衅,这句话有问题吗?相信从网络上无数的球迷反应看,已经很充分地说明答案。外地球迷也没说啥不妥,普遍认为这实在有些“管太多”。
CBA主场DJ,历来在许多球场的冲突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客观来说,这当然是一种很不专业的表现。而NBA[微博],会怎样呢?
首先,NBA的DJ功能比较单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除了开赛介绍球员外,还在比赛中播报谁得分、谁助攻等等,或者主持一下中场活动;其他的情绪反应、带动球迷气氛等等,皆以音乐表达。他们不会自己拿着麦克风为主场球队加油,更不可能以言语来挑动球迷的情绪。这对他们来说,是超出DJ范围之外的事。他们会激起球迷的热情,譬如说在念球员名字的时候用很夸张的语气,或是在主队进球的时候,用比较高亢的语调念进球球员的名字。但他们很清楚身为DJ的工作,就是在自己的范围内成为球赛的一部分,其他包括拉拉队等等,也是在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然而在CBA里,有些主场DJ是做得比较过头了。比如有DJ直接质疑裁判的判决,这都不是DJ该做的事。现在CBA的DJ情况要好些,但有时候球场瞬息万变,一到紧张时刻,DJ也会变成手握麦克风的球迷。CBA常发生主场DJ被处分罚款的事,也不能说篮协没有尽力在改进,但是各赛区各自培养的DJ,有时良莠不齐,这需要一个过程。与其说是DJ,不如说比较像赛场主持人,否则只需要在音乐上多下些功夫,根本不需要言语。像经常被邀请到国际赛或是CBA赛场担任主持的台籍DJ谢明宏,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球场DJ典范。
常看NBA转播的也知道,洛杉矶湖人[微博]队经常到客场去被喊“Beat LA”,人家也没说这是一种地域歧视。因为你强,有光荣的历史,也有蹂躏过别人,所以所到之处大家都要“Beat LA”,但NBA禁过吗?也没有。球迷在场边叫骂,本就是一种他们买票进场的发泄方式。有一回我在美国看球,有个兄台坐在篮架后附近,一直用言语大声干扰、甚至用各种尖酸刻薄的话揶揄客队,结果客队教练听不下去了,请保安来把他请了出去,那人也很服从地离开。但在CBA里,由于球迷看球的心态问题,最后往往骂过了头,然后变成不可预知的场外骚动,这就是球迷的素质问题了。
必须强调的是,球迷自发地喊些口号,只要不是脏话或是人身攻击,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若由主场DJ主动带头喊,就比较不妥当了,意义也就不同了,因此DJ的言行是该做较严格的规范。
对比其他地方,全世界再也找不到几个像CBA这样的,为了维持赛场秩序投入这么多人员的联赛。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对球迷素质的不信任,一旦场上发生了什么,像是裁判误判或是球员间的肢体冲突等,球迷能不能就是以一个旁观的角度而不是介入其中?大多数的闹事球迷在闹的时候,多半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罚也是罚主场球队。但NBA则不然,像2004年在底特律的奥本山宫大乱斗时,向客队球员丢水杯的球迷就被严厉处置,除了禁止他入场看球,还外带起诉。既然请了保安,就不是站在那里的稻草人而已。
如果要让球迷有更自由、开放的看球空间,请球迷从自身做起。有些事情确实是篮协或各赛区单位管得太多,但说白了,就是因为不信任球迷素质,才会有这么多禁令与安全措施。
(作者系台湾著名篮球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