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元伟聊天实录:特殊对待姚明 朱芳雨两原因被裁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8月05日14:55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今天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的是前中国篮坛的掌门人李元伟先生,以及《篮球先锋报》的主编苏群老师,让我们欢迎二位的到来。李主任前一段时间刚刚出版了自己的一本书,《篮坛风云路》,这本书在出版之后在业界也是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

  苏群:李主任这个书现在卖多少册了?

  李元伟:我还不知道。

  苏群:因为这本书我是有半部一口气看到晚上三点半。

  主持人:我听您说过这件事。

  苏群:我觉得非常好看,虽然我是做媒体的,从02年到2010年,7、8年当中好多事情都经历过,但是我觉得您这个书还是给我们补充了很多空白。

  李元伟: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个担心,这本书像这种内容,这种叙事方式,到底对于篮球爱好者或者是像媒体,或者是学者、研究生、学生,到底哪部分人最适宜。直到现在我实际上也不是心里很有数。像苏群这样的人,看了以后可能会觉得比较过瘾。

  苏群:对,因为其中有很多内幕(笑),球迷、读者都觉得您这个书是他们意想不到的,因为您是官员嘛,官员按道理也出过不少书,书出来以后可能有些觉得不过瘾,为什么?他想知道的没知道,但是您告诉他们很多东西。但我发现其中有些名字隐掉了。

  李元伟:是的。

  苏群:当时是不是因为写这些事会有很大的压力?

  李元伟:大家认为这里面有内幕,我也可以理解,也正常,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我是站在一个篮球角色者的位置上,所以我掌握的信息很多。处理相关问题,做出重大决定,肯定是要占有相当充足的信息才可以做得出来。这业信息我相信对于媒体或者对于球迷可能知道的不会很完全,所以大家认为有些内幕消息,现在讲出来有助于大家了解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至于隐去名字,确实是这样,因为我在叙述这个事件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我是不希望因为我写这件事情,给当事人带来不便和困惑。

  所以,隐去了不少名字。

  苏群:至少有三个(笑)。

  主持人:苏老师作为资深记者肯定是看得到。

  李元伟:苏群应该比较清楚这里面的一些事情。当然这里面也有没有隐去的,实际上我在前一段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也专门做了说明,没有隐去是由于一些技术环节的失误,所以就有一两位没有隐去(名字)。我想隐去(名字)的主要目的还是不希望大家纠缠于具体的细节、枝节问题上,我还是希望能够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并且通过这些事件的处理引发大家一些思考,对未来中国篮球怎么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我想这是我写书的真正目的。

  苏群:我作为记者,一直有一个非常大的困惑,虽然做体育,体育跟其它没什么太大关系,但总觉得球迷知道的新闻事实其实只占整个原本事实的一部分。因为您跟我们记者平常在过去7、8年打交道非常多,而且是非常喜欢跟记者交流的官员,您觉得球迷在新闻上面知道的事实和您掌握的事实,比例大约有多少?

  李元伟:不是很好估计。一个事件出来以后,通过媒体的报道,包括我们出来讲的话,我想一般球迷可能能知道50%—60%,我想是有的。

  主持人:只有50%—60%?

  苏群:我个人觉得已经远远超出我的预料。

  李元伟:媒体能知道80%。

  苏群:我们能够给读者和球迷说的只有10%,但是这本书却是补上了那40%—50%。所以为什么我觉得您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从您上任到您退休这段时间发生了好多事情,其实当中有好多点是空白的,您这本书把好多空白点给补上了。

  李元伟:也可能是把它系统化,有可能,但是空白有那么大比例吗?我可能不觉得,就是把它系统化,把它的背景、前因后果,包括我怎么想的,我们当时为什么这么处理,这个经过沉淀以后做了一个系统的叙述。

  苏群:相关被您提到的一些人,在您的书里,他自己觉得角色定位不是很准确,有没有事后找过您,看了您的书?

  李元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我其实写书的时候,我也是一直在思考,或者我写完了以后回过头来要去审视一下,我写的是不是客观事实,是不是夹杂了自己很多主观的看法。我是尽可能的客观叙述事实,我自己少发表评论,我评论这件事对还是错,谁对谁错,我只是把这个事实过程必要的写出来。所以,从这一点来讲,真实性应该是写自传性作品的生命。所以,写书的时候我注意观测“三性”原则,一个叫真实性,你讲的事情如果脱离实际,讲得再吸引人,没有任何价值,可能起到相反的结果。当然写这本书的时候也要一定程度考虑可读性,可读性涉及到传播面的问题,就是有多少人愿意看这本书,这一点实际上对我来讲是比较困难的,做好这件事情。因为本身平时讲话、写文章或者干什么都是以一个官员的角色出现,这是一个难点。第三,要有思想性。所谓思想性就是把这五年期间我们对发展中国篮球所进行的一些探索、尝试或者叫做创新,能够把它总结出来、提炼出来。这里面我认为是凝聚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心血和智慧,包括篮管中心内部、篮管中心之外的,包括我们的媒体,大家有很多好的建设性的建议。所以,这里面其实也用了很多篇幅论述这些东西。相对于一般的篮球爱好者来说看这部分可能比较枯燥。

  苏群:不同的人看这个书的角度不一样,获得的结论或者说感知也是不一样的。

  李元伟:对。

  苏群:其实我作为记者,虽然也报道包括奥运会,包括亚锦赛,我发现您有7、8年当篮管中心主任的过程当中,外教其实是您主任生涯当中非常主要的一部分。其中您的书里也是对哈里斯、尤纳斯,包括马赫篇幅占的非常大,大家喜欢男篮可能更关注哈里斯、尤纳斯,但是马赫可能是您在主任生涯当中成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您同意不同意?

  李元伟:你得出这个结论,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历史上中国女篮的成绩比较好,所以北京奥运会对女篮的成绩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女篮压力也比较大,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内部做过一个分工,男女篮国家队主要是我在负总责,我和胡加两个人有一个侧重,我更多的侧重一些女篮,他更侧重于男篮。我跟女篮接触的也多,跟他们打比赛,下面接触也多,参与的事情也多。所以,相对于对马赫的了解也比较多。应该说男篮的影响非常大,其实我看男篮更重要一些。

  苏群:但是马赫当时的危险境地可能超过尤纳斯。有没有这种情况?

  李元伟:对,书里面也写了这个过程。

  苏群:如果把时间倒回去,如果当时上头没有同意您用外教,从一开始就没同意。第二,你用了外教,中间把他给撤下来,你现在想想中国篮球的局面会是什么样子?

  李元伟:从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角度来讲,一般不会特别具体的干预项目中心对主教练的聘任,当然这是会要经过他们批准。所以,起步的时候我们也是在仔细分析了中国篮球教练员队伍的现状所做出的决定,你们都知道,其实中国教练员是有断层的情况。另外一个,确实我们也要承认我们跟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聘请外教这一点在开始的时候总局领导还是很支持的,尤其是从男篮开始。只不过当时书里面描写的一些情节,是因为要走程序,所以中间拖了一些时间,中间产生了很多故事。到中间的时候,由于男女篮世锦赛打得都不是很理想,出现了换外教的呼声甚至是一种意向。当然我们也是比较谨慎妥善的处理这个问题,如果中国篮球没有这一段聘请外教的尝试,我认为我们现在还是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徘徊。尽管人们评价2008年奥运会中国没有得到大的突破,那是仅从名次角度来看,实际上你从比赛的内容,看看中国男女篮的变化,我相信如果懂行一点或者能够比较可观看问题的人都能够承认,男女篮都有一定程度的质变。所以我认为这段经历非常宝贵。

  苏群:也是非常来之不易。我看到您书中提到一段,由于马赫世锦赛成绩不是特别好,一度给您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有一次您甚至萌生辞职的念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