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记者陈艳艳报道:
新疆给了徐国翀归属感,在这里他生活了八年,而且还会更长。不论打的好抑或不好,新疆的球迷始终对这个来自东北的小伙子不离不弃。当年国青队的队友们都相继进了国家队,但徐国翀却经历了他漫长的事业低谷,这个赛季,卧薪尝胆后的徐国翀终于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入选全明星首发阵容实至名归。心存感激、心存冀望,大器晚成的徐国翀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春天。
一:为看孙军当球童
徐国翀在长春长大,因为从小身体单薄、体弱多病,被父母送去打篮球。12岁那年,徐国翀还在少体校,身高差不多1米7几,那时候孙军是长春家喻户晓的人物,打篮球的孩子更是奉他为神,徐国翀也不例外,接触了篮球之后,他更喜欢看孙军比赛了,也慢慢能够读懂孙军的比赛了,“看他比赛就是一种享受。”
1996年,孙军正在打CNBA比赛,当时叫全国职业联赛,那年还叫精英男篮俱乐部的吉林队夺得冠军。那时候想看孙军的比赛就只能买票进,哪有那么多钱呢?队里也没有像现在的条件可以有电视看。
当时,少体校也在比赛馆里训练,体育馆到体校找擦地板的球童,“我问都干嘛?他们告诉我,只有有人一倒地,你就赶紧冲上去擦地板。我想啊,这不就能看到孙军比赛了嘛。”徐国翀说,那不就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孙军打球了,就赶紧举手报名,“我跟队友们说,你们谁都别跟我争啊,我要去擦地板。”
过去在电视上看孙军打球的时候,徐国翀感觉成年队打球不激烈,但是自从当上球童之后,零距离的看他们打球了,才发现对抗还是很激烈的,有时候都能听到肌肉碰撞的声音,不过,最吸引徐国翀的还是看孙军,“那时候教练老训我,说我看比赛看到发呆,该上去擦地板了结果总是慢一拍。”
96年底,深圳润讯组建球队,到东北招人,徐国翀被选中,由此开始了职业篮球的生涯。
在深圳待了五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对徐国翀来讲非常重要,深圳队刚成立的时候没有成年队,所以把球队的重心都放在培养二线球员上了,训练很系统,,教练也很负责任。
当时训练条件很差,深圳润迅刚刚成立的时候,没有自己的基地,球队都是临时找一个住处,每天靠临时找场地训练,有的时候大半天都耽搁在路上了,单靠球馆的训练是不够的,还要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没有运动场和力量房,球队就买了几个简单的器械。
有阵子队员们住在一个社区里面,附近有一个背靠着湖的大坝,大坝是一个特别空的平地,晚上就那有路灯,每天晚上吃完饭,教练就召集队员们到路灯底下训练,几个人搭伴儿练基本功,运球、传球,两个人传一个那么练。有时候自己也练练力量,就做做俯卧撑,或者到草地里做仰卧起坐,腰腹训练之类的。
当时,徐国翀觉得前途特暗淡,觉得打篮球就应该在篮球场上。但后来进入甲级队后再回想起来,觉得基本功、球性都是那段时间练出来的。上午练两个半小时,下午是两个小时,晚上是一个半小时。只有上午能在篮球馆里训练,队员们总觉得在场上练得不够,所以都特别珍惜。
深圳的夏天很热,小孩儿们出汗也厉害,训练中途要喝水,教练一吹哨,说:喝水!队员就全部冲到场边喝水,拿着水壶恨不得一口气灌进肚子里,然后就赶紧跑回来,就是怕浪费时间,争取多一点的时间能在球场上练习。
练体能就围着那个社区跑一圈,刚好是1000米,特标准,那是有人开车丈量过的。有上坡有下坡,青年队抓身体素质抓的比较多,有氧训练的时候就围着社区跑长跑,跟其他队不一样,他们都是在田径场跑,很平很软。老队员都找着规律练出窍门来了,后来队里不断增加新人,都不适应这块特殊的场地,“从那块场地跑出来的人,我感觉后来都挺能跑的。”徐国翀说。
刚开始集训的时候,没有比赛可打,从第二年才开始有比赛,那时候信息很闭塞,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就闷头练自己的。徐国翀还记得,他参加的第一场比赛是和吉林队,王博那批人都在,身高比他们高,但水平和他们没法比,经验、打球的意识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完全凭借一股拼劲,打完一场都不觉的累,但也逐渐弄明白咋回事了。”徐国翀说,那时候是见谁都想赢,但结果是见谁都是输。
二:就这样走进新疆
2001年,深圳润迅和新疆队争夺进入甲A的名额,那场球徐国翀发挥的特别好,得了25分,两支球队谁赢了就排小组第二,输了就排小组第四,前两名进入甲A,结果新疆队输了。冲上甲A的当晚,徐国翀给妈妈打电话,“妈,我现在已经从一个甲B的球员,荣升为一个甲A的球员了。”不过,深圳队在冲上甲A之后的两个月就宣布解散。
深圳润迅解散之后,转卖给深圳益康,而深圳益康只打了一年的甲A之后也迅速解散了。当时转卖给益康的时候,徐国翀没有跟他们签合同,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对这支新的俱乐部不了解,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当时一起从深圳润迅走出来的孩子都很抱团,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可是新的球队不可能做到,只能从中挑选一些条件不错的,“十几个兄弟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不想四分五裂,于是就都没有和深圳益康签订合同。”那一年,徐国翀就面临着无球可打,无处训练的地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不到20岁的徐国翀有些迷茫,逐渐远离球场,荒废的不止是时间,还有迅速下滑的竞技水平。
通过多方面的关系,徐国翀了解到,蒋兴权正在新疆队做教练,是一支甲B的球队,所有打球的孩子都知道蒋兴权教练水平很高、带年轻球员很有一套,就冲着这个,徐国翀也想试一试。“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一方面不愿意离开一起朝夕相处的队友们,另一方面,自己一点名气没有,新疆队凭啥要我啊?”徐国翀想了很久,但他对新疆一无所知、对新疆队一无所知,最终还是通过四川队的朱东那里得到了新疆队董事长侯伟的电话,就鼓足勇气打给了侯伟。至今,当时的一幕幕在徐国翀的心里记忆犹新。
“候总您好,我是徐国翀。”
“你是徐国翀,可我不认识你啊。”侯伟说。
“我想去你们那打球。”徐国翀坚定地说。他听到电话那边的侯总笑了,侯伟接着问他,“那你多大了,你之前在哪打球啊?你想打球吗?”
“我就是想打球,不管打得怎么样,你能让我去试试吗?”
侯伟同意让徐国翀先来试一试。就这么简短的几句对话,徐国翀踏上了北上的火车,那时候火车还没有提速,从深圳到新疆,做火车得五天五夜。由南向北,眼前从郁郁葱葱到一片荒漠戈壁,徐国翀从此扎根新疆。
很久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了,深圳的天气又比较热,没球可打的日子,徐国翀心事很重,因为这些原因,体重从90公斤迅速瘦到78公斤,来到新疆,见到蒋兴权教练的第一面,蒋指导就说:“你这么瘦,能打球吗?”后来还给徐国翀起了个外号,叫“深圳难民”。
新疆队那时候基地还没建成,都在八一队的红山口训练,刚来到队里,徐国翀谁都不认识,就是见过王守强、大李涛,这些只有在电视上见过的人,还师从国内最有名的教练蒋兴权,那段日子,徐国翀感到前途一片光明。唯一的信念就是一定要留下,那两个月,徐国翀练得很积极,后来蒋指导就真的把他留下了,“因为我年龄小,打球有那么点悟性和灵气,关键是打球很拼,这是蒋导最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