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职业化成CBA最大硬伤 批评报道令球队老总寝食难安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09:30  扬子体育报《篮霸周刊》

  本报特约记者麦兜报道 作为中国顶级的两大体育赛事,中超和CBA一直都在暗暗较劲。往前推七八年,中超(前身是甲A联赛)在对比中占有绝对优势,可是随着中超的没落和CBA的崛起,这种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有利于CBA的方向转化,但是CBA要想完全压倒中超联赛,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职业化过程。

  对于一名职业球员来说,衡量一个体育联盟是否具有吸引力,最直观的标准就是看能赚到多少钱。就这一点来说,中超球员的幸福指数要远在CBA球员之上,哪怕中超的领地一点点丧失,CBA在这方面跟中超还有很大差距。就目前来看,CBA顶级的国内球员,其年收入大体相当于中超球队的普通主力球员,差不多在100万左右。

  以山东两支球队为例,

鲁能
泰山
主力队员一年的收入都在百万以上,郑智、李金羽这样的顶级球员的收入超过300万;反观山东
男篮
,孙杰、王刚这样的最高档收入群体的年收入,也没有超过40万,差距显而易见。李金羽还为济南某楼盘做代言,他一年的总收入加起来应该相当于10个孙杰。

  除了球员收入,在一些制度建设上,CBA也不如中超先进。CBA遭受争议最大的制度是球员转会机制,中国篮协制定的“母队优先选择权”,极大阻碍了球员的流动。为了能到新的环境去打球,巴特尔、金立鹏等都不得不自废一年“武功”。现在,中超各球队的领袖级球员,很少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球员,李金羽、李玮峰、肖战波等人都是漂泊在外,至少有过一次转会的经历。而CBA各队的主力队员,要想改投其他球队几乎不太可能,国家队球员更是想都不要想。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没有一个流动的环境,不利于CBA的整体提高。CBA眼下的转会瓶颈,在球员中已经成为千夫所指。南方某俱乐部一位正值当打之年的球员说:“在我们队,跟我打同一位置的人很多,我一场球就能打一节,要是去了其他队,我打主力没问题,收入差不多能翻番,但俱乐部根本不让我走,有什么办法?熬呗!”

  除了硬件不够硬,CBA在软件上跟中超还有一段距离。中超有一个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足协领导也好,俱乐部高层也罢,只要让媒体抓住把柄,再怎么批评,人家都没有怨言,篮球就不行了。以北方某俱乐部为例,该队总经理是位60岁的老教练,本赛季球队成绩不佳,当地媒体刊发了几篇批评俱乐部工作的稿子,就让这位老总寝食难安,“一晚上没有睡着觉”,认为那名记者是故意找茬,专门跟记者“谈心”、“交流业务”。

  所以,尽管CBA联赛走出了姚明、易建联这样的篮球巨星,最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超仍然有很多方面值得CBA学习。争做第一运动不是耍嘴皮子工夫,而要让人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