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于嘉:一队输球别当回事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09:35 篮球先锋报
国家一队对二队的比赛所暴露的问题,就像休斯敦火箭所暴露的球员问题一样:组织后卫和内线辅助球员。组织后卫的传球意识和稳定性再次被摆到问题核心。本场比赛共有陈江华、王中光、刘晓宇和韩硕四名组织后卫出场,除王中光对抗条件较好,其余球员均需增加力量,因为对抗导致的失误占比重确实够大;但王中光的传球意识相对其他几人又显得薄弱,在进攻发起方面确显被动。 而内线辅助球员的范围可以稍稍放宽,包括大前锋和替补中锋。多名内线球员轮番出场,除了年龄稍大的莫科和王博可以利用经验找到优势,其余球员都存在明显的短板,包括较为理想的丁锦辉和李晓旭,两个年轻人作为大前锋还得再稳定些。 如果仅就结果而言,恐怕一些球迷会对比赛结果产生质疑,名头更响的一队怎么能输给二队呢? 即便翻阅了人民出版社于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篮球大词典》,也查不清楚中国篮球历史上到底设置了多少次一、二队的区别建制。因为各级别比赛太多,代表队名目也就太多。参加大运会可以用一半国家队班底搭配一半年轻球员,参加东亚运动会可以用两三个国家队正选搭配联赛优秀球员,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实在太多,不胜枚举。 但一队和二队的比重从来也没有达到过如今这样的位置,这几乎是一定的。由于‘08圣战的背景;由于外籍教练的特殊身份;由于联赛改制的原因,国家一队与二队的比重与划分呈现出紧张而变奏的局面,让人即使做好准备也仍然感觉到猝不及防。 一队、二队之间的对抗赛因此而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在这样的外力影响之下,比赛难免会和原先期望的不同。特别是由于双方此前各胜一场,从而使首经贸之战成为双方都志在必得的比赛。 但一队中缺少姚明、王治郅、易建联、李楠、刘炜等多达10人的主力加替补阵容,形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队与二队几乎是同等水平的球员在抗衡,无论球员能力还是对抗差距都已经减小到最低限度。所以胜负谁属都很正常,更谈不上胜负决定球员归属的话题。阵容适合程度、球员特殊作用以及教练选择意向,都成为真正的最终决定因素。换句话说,球员最终的定位恐怕与比赛本身没有太大关系。 但即使这样比赛仍然可以激烈到白热化,球员的情绪总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这其中必须提到当场的裁判,相信几位知名国际级裁判都不会对国际尺度没有了解,但从现场执法角度来说,确实比起去年的世锦赛尺度严格太多,用苛刻形容也不过分,身体对抗乃至身体接触都成了吹罚的根源。这是否对球员适应各种比赛环境有关目前不得而知,但如果队员能够正确理解恐怕是对判罚影响的最好引导。 对抗热身是小事,没必要太在意。别忘了比赛的目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大赛,为了奥运积极备战。 新浪为《篮球先锋报》独家网络合作伙伴,该报提供所有内容,其他网站和平面媒体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他方式变相传播,违者负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