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女足队员捐肾故事感动身边人 上海足协领导登门家访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2月28日16:56  新民晚报

  爱,如涓涓细流,春天里,汇聚成海。

  2月23日,本报刊登《不踢球的那天,捐肾救母》一文,讲述上海女足队长高燕5年来与身患重病的母亲相依为命,撑起家庭重担的动人故事。

  一周来,广州、南京、武汉、成都、上海等地的媒体,或以追踪报道,或以原文转载的形式,传递高燕的这份孝心,“小燕子”的故事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

  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上海市体育局、肾移植专家、高燕在国家队、上海队的队友、热心读者……有的拨通本报962288热线、有的找到本报体育部同仁、还有的直接联系高燕母女,表达关心和爱心,让这个寒意阵阵的初春,暖意融融。

  专家出手相助

  上周,上海市长征医院肾移植科主任朱有华读了高燕母女俩坚强面对人生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并通过本报老报人彭正勇老师联系到体育部。“作为晚辈,高燕对长辈的这份孝心和爱,不容易,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

  目前,朱主任身兼上海市肾移植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全军器官移植学委员会主任、解放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数职,是国内肾移植方面的权威。多年来,朱主任移植过的肾病患者超过1000人,成功率在98%以上。

  上周,朱主任主动提出给高妈妈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在朱主任的办公室里,已经给高妈妈准备好了肾移植方面的书籍,“配型的工作比较复杂,需要时间,等高燕妈妈来了,我会先讲一些肾病及保健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来,考虑到即使母女俩配型也不一定能成功;二来,高燕是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我们希望她能为中国和上海的足球多做贡献。”朱主任表示,希望给高妈妈做好身体检查后,看看能否通过其他途径组织肾源配型。

  高燕的动人故事刊登后,本报体育部同仁同样深受感动,高妈妈检查的第一笔费用,将由本报体育部的党员同志出资,以表达对母女俩最真挚的敬意。

  感动了身边人

  “高燕妈妈,你生了一个好女儿,我们真羡慕你。”高妈妈为人谦和、从不张扬,人缘极好。这两天,本报刊登了母女俩的故事,高妈妈还成了小区里的“红人”。

  高妈妈是位坚强的母亲,生病后,总是独自承受,不希望麻烦别人,特别是女儿,妈妈最怕的是打扰高燕的训练和比赛。病情突然恶化时,高妈妈时常是一个人支撑着,自己去医院看病。“原来,你生了这么重的毛病,我们都不知道。你别一个人撑着。”在看到本报的报道后,高妈妈原单位的老领导、老同事、老同学几天里打来三四十个电话,表达关心和慰问。

  这两天,中国女足将前往葡萄牙阿尔加夫参加一年一度的阿尔加夫杯。临行前,徐媛、韩端等名将通过微博转载本报的报道,支援昔日的队友。而和高燕朝夕相处的上海女足的姑娘们,也在高燕的微博上纷纷留言,为她加油、鼓劲。

  足协登门家访

  上海女足是国内女足的豪门。对于球员的培养,除了运动成绩,球队还看中队员在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主教练孙雯上任以来,更是在球员间互相帮助和信任的培养上下了大功夫,本报记者近日在昆明采访,队员私下介绍,“现在这支球队,训练结束回到房间,串门的人多起来了,大家愿意交流分享训练和生活心得,彼此感情也越来越深。”

  因为身在异地备战今年的联赛,高燕没法照顾母亲。看到本报的报道后,上海市足管中心主任隋国扬昨晚还专程赶到高燕家中表示慰问,“我们为球队培养出像高燕这样优秀的队员感到骄傲。未来,足协除了关心球员在训练场上的表现外,还将更加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像高燕妈妈的后续治疗,作为主管部门,我们也会全力支持和配合。

  本报记者 钟喆

  相关-小娴:高燕的故事让我们发现爱心

  上海女足队长:遗憾缺少全运奖牌 我要把肾换给妈妈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女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