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迎秋里实验学校,坐落于秦皇岛海港区,是一所少年军校。走进这所校园,翠绿色的人工草皮的足球场格外显眼。可以看出来,这所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理想,若想从事校园足球,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过在这所2607名的校园里,只有1名的专职足球教练员,校园足球的开展也多少遇到了一些瓶颈。
四种精神推进校园足球开展
作为少年军校,迎秋里的学生会接受很多军事化的教育管理,要求上可以说比较严格。在推广校园足球方面,学校有着四种精神的指导。这其中要求孩子们的民族精神,团队精神,无我忘我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斗志,学校在推广校园足球方面也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思路。该校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都是军校学员,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军人气质。在体育课堂上,学校全力开展校园足球课程,并且组织社团活动,加强训练,成梯队的发展。每天小球员的训练分为上下午各一小时。在比赛环节方面,市内和校园的比赛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校园足球的开展。
基础为先 困难同样重重
单从场地的条件看,迎秋里的条件很是不错,条件理想的人工草坪给了队员们更好的训练比赛条件。张校长在介绍时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路,她看来要更多的先培养兴趣,进专业队是急功近利。要让孩子们更喜欢足球,真正从孩子的兴趣抓起。不过,张校长也点出每个年级该练习什么,这个并不明确。此外,在师资力量方面,张校长直言体育老师尤其是足球专项老师不足,希望有政策的支持。
此外在教练员的待遇方面,之前曾有政策,每次训练有6块钱补助,一年的服装费只有180元,这个政策持续了20年没有改变,现在明显不能适用。张校长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此做出改变,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对老师有一些实际的政策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广。此外,关于校园足球的课题,张校长也指出希望有一定的调查,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出相应的策略,进一步应用到校园足球中去。
在座谈活动中,同样有来自海港区教育局的局长在场,在谈到校园足球时,他说到校园足球是中国特色的,这与中国足球本身区分开。同时他还指出了足球本身拼得是品质精神,应该从培养兴趣开始。不过,在训练场地以及教练方面还有不足,此外在运动伤害方面也有一定的顾虑,家长和学校的经济矛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提出了一个共有的问题,那就是体教结合的制度,基础在教育,提升在体育,两个部门如何协调好,对于校园足球也很是关键。
突破瓶颈需政策支持
在这次采访中,除了海港区的教育局局长外,市体育局的曹局长也针对反应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曹局长介绍说目前在秦皇岛真正足球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到20人,这在师资力量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而且,由于受到一些学校场地的不足,去年市级联赛没有开展起来,计划明年开展。同时,曹局长也指出要在农村环节进行延伸,不过条件的限制也让这一延伸难度不小。不过,曹局长也表示会与几个足球传统校挂钩,给予一定的扶持,但不能过早的将校园足球推向竞技体育,通过组建校园联队等形式进行相关的推广。
其实,从具体的推广看,曹局长也提到了没有相应政策的支持,同时在记者的走访中也发现,某些学校或者地区资金不是问题,可是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指引,部分资金并不能很好的应有,这也导致了问题的存在。从整体看,正如迎秋里小学遇到的师资问题以及教师的待遇问题一样,只要有政策的指引,相信会有更好的发展。
在采访中,记者同样接触了一些踢球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6年级的蒋天水踢足球也已经有2年的时间,当被问到看国家队的比赛的感觉时,他直言伤心,真有一种想自己上去踢球的想法。他目前踢中场,曾参加过一些冬令营的活动,他的偶像是C罗,在他的眼里,团队比个人更重套,同时也要用脑子踢球。可以看出来,小球员们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也值得鼓励。
作为学生的家长代表,李福华是一个球迷,平常自己也踢球。在李福华看来,踢球对孩子是一种学习时间的调剂,综合素质的延伸,对紧张学习有缓解的作用。同时,他也没有担心过自己孩子受伤的问题,在他看来,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不踢足球,其他的一些活动或许也会有伤害。
在迎秋里的校园上,寒冬中小队员们的训练很认真,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有这个兴趣,也在为自己的兴趣努力,至于未来如何,或许现在不需要考虑太多,毕竟,有梦想就是幸福的。
(ase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