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韦迪直指裁判能力需提高 刘铁军:对年轻裁判要宽容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09:25  南方都市报

  裁判日,检讨日

  102名国内足球裁判聚首香河,韦迪直指裁判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南都记者 徐显强 发自河北香河

  去年,根据国际足联的统一要求,亚足联决定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亚足联“裁判日”;昨天,中国足协在河北香河训练基地举行了第一届“裁判日”纪念活动,执法国内各级联赛的裁判员、裁判监督、裁判讲师、裁判长、裁判元老和媒体代表参与其中。活动内容包括对老一辈功勋裁判的表彰,但更多的是足协与裁判的自我检讨。

  现状

  裁判存在五大问题

  出现在香河的102名裁判,既有金哨孙葆洁、前往南非世界杯的穆宇欣,同时也有近来出镜率非常高的张雷、何志彪、赵亮以及今年没有出现在中超赛场上的万大雪等人。目前联赛进入收官阶段,而裁判再次成为焦点,争议判罚频频出现,球迷、球员、俱乐部官员攻击裁判的事例也层出不穷。

  “现在是中国足球关键时期的关键时期,特殊时刻的特殊时刻,裁判员顶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压力。现在又到了问题多发的时候,各俱乐部为了完成赛季目标绞尽脑汁,采用一些正常和非正常的手段。”足管中心主任韦迪出席了昨天上午的表彰大会,他坦言,“经过了打假扫黑之后,中超、中甲的秩序基本正常,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多少与执法有关,表面上是裁判间接引发的,我们的裁判员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而在前天下午举行的裁判代表与媒体交流会上,足协裁判委员会主任林卫国将目前中国裁判存在的问题详细归纳为5类,分别是业务技术、管理、国际化、资金以及社会问题。“一些国内知名裁判被公安机关带走,像陆俊、黄俊杰等人严重损害了中国裁判的形象,这也同样是中国裁判的问题之一。”林卫国说。

  要求

  韦迪:杜绝“官哨”

  国内联赛争议判罚多多,而在国际赛场上,中国裁判的形象同样被人诟病。

  昨天面对台下的众多裁判员,韦迪提出了一项明确要求:“中国足协和足管中心要从自身做起,杜绝官哨,而裁判员也一定要拒绝所有的官哨,如果有什么足协官员向裁判提出此类要求,裁判员要直接向足协反映问题。”

  韦迪举了一个例子,在明天中国队与伊朗队的友谊赛前,伊朗方面提出邀请第三方裁判来执法。这让中国足球的管理者大受刺激。“虽然按道理并没有什么不正常,但是在客观上显示出他们对中国裁判的不尊重。”韦迪说,希望裁判员为了中国足球的形象,一定要拒绝“官哨”。

  韦迪表示,中国女排在辉煌时期,还曾特意要求中国裁判员在执法时能够对自己严判和故意给出误判,“以后在国际友谊赛时,中国裁判也完全可以对中国队从严判罚,创造不利影响来磨炼队伍的比赛心理。”韦迪说。

  对话

  裁判监督刘铁军:对年轻裁判要宽容

  本赛季,足协实施裁判制度改革,前国际级边裁、现为亚足联讲师的刘铁军被借调至足协,担任中国足球联赛裁判监督、裁判评审委员会成员。接受南都专访时,刘铁军言辞恳切:“打假扫黑之后,执法环境变得更好,但我们也必须起用大量年轻裁判,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希望球迷和媒体能够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南都:各级联赛进入到了后期,关于裁判的判罚争议越来越多,你怎么看?

  刘铁军:联赛进入到收官阶段,每场比赛涉及到争冠或者保级,激烈的程度越来越高,执法难度也更大一些。但我认为,关键的关键,在于两点:一,电视直播,特别是地方电视台的解说员和嘉宾,对比赛规则不是很了解,什么该判,什么不该判,很多都是凭借自己的判断,这对电视观众产生了误导,影响很大。有时候裁判的判罚是对的,电视台因为嘉宾的理解或判断有误给说错了,导致球迷观众产生了误解;二,地方媒体在报道上不是很客观,有一些错判漏判确确实实是存在,我们也不否认,但个别媒体把细节给放大了。

  南都:本赛季起用了大批的年轻裁判,执法质量上是否会受到影响?

  刘铁军:年轻裁判员跟年轻球员一样,也需要多参加比赛才能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能更加熟练地对待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这一点上需要得到外界的理解和支持。。

  南都:本赛季的裁判队伍中,有多少人是第一次执法联赛?

  刘铁军:这个赛季我们裁判的平均年龄大概在37岁,而过去差不多在46—47岁。现在裁判队伍要年轻10岁左右。第一次执法联赛的人数我们没有具体统计,但确实是有不少。

  南都:年轻的裁判被推上前台,是否跟“打假扫黑”有着直接的关系?

  刘铁军:毫无疑问是有关系的,很多年长有经验的裁判无法继续执法,这就需要我们年轻一些的裁判员顶上来。但也不是说,起用年轻裁判全部是受到“打假扫黑”的影响,裁判队伍的年轻化是一种国际趋势,我们也是为了与国际接轨。

  南都:对于这些年轻裁判的执法水平,你如何评价?

  刘铁军:我们的裁判在对待工作上是兢兢业业的,态度上没有问题。总的来说,年轻裁判并不是在胡吹,从我们评议小组的打分来看,错判率并不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乙级联赛我们起用的全部是年轻裁判,但到目前为止,十几轮比赛下来,只收到3起俱乐部申诉,而其中真正错判的只有1起,这个概率是可以接受的。国际上也一样,允许年轻裁判员犯错误,那样才能成长起来。

  南都:经过了“打假扫黑”之后,执法环境是否得到了改善?

  刘铁军:目前国内足球的大环境,对裁判的工作有利,也有不利。有利的地方在于,过去你判罚有问题,就有人会怀疑你做了一些不正当的事情,现在不会。你有错判漏判,大家只会说你是昏哨,是你的业务能力不够好,不会说你是黑哨。总的来说,现在的执法环境要比以前好得多,年轻裁判有疏忽的地方,以前也有,但现在不会有异样的眼神来看你。

  南都:不利的因素是哪些?

  刘铁军:外界对于裁判的包容心在降低,尤其是在我们目前大部分是年轻裁判的情况下。一旦出现点小问题,就认为他们是在胡吹,加上媒体也进行了一些曲解,然后就会有人去踹他,打他,围攻他,这样就很不好,不但对我国裁判事业有影响,对中国足球也有很大负面影响。

  南都:要减少争议判罚,你认为关键在于什么地方?

  刘铁军:当然,提高裁判自身的业务能力是必需的。另外,还必须请外界能够理解我们裁判的工作,职业球员、俱乐部不仅要懂规则,还得精通规则。举个例子说,我们经常接到申诉函,上面写道“请取消给我们的红牌”,这是一种很不职业的说法,拿到国外会让别人笑话!所以俱乐部从业人员也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在这个领域,整体气氛太浮躁了。这也是职业足球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我们需要这么一个成长提高的过程。

  旁观

  走进裁判的世界

  《人民日报》资深体育记者汪大昭发出感慨,在其从业近30年来,这是他和裁判员第二次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上一次是在十年前,足协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座谈会,当时的主持人还是张健强。这一次,借着“裁判日”的时机,媒体又跟裁判坐在了同一张桌子的周围。

  中国足协可谓用心良苦,前天下午,南非世界杯裁判报告会议结束之后,34位记者代表就被请进了香河基地的咖啡厅,与他们隔桌相对的,是几名裁判监督和裁判员,已经退役的刘铁军、明年即将退役的孙葆洁、来自广州的宋文峰,还有几个80后的年轻裁判,纷纷向记者们敞开了心扉。

  交谈的气氛很热烈。面对平时并不熟悉而且可能曾遭对方口诛笔伐的记者,裁判代表们并没有想象中的拘谨和严肃,他们的积极与配合,让记者很轻易就打开了一扇他们窥探“球场法官”的窗口,那个封闭的难以接近的世界,曾是媒体无法突破的禁区,此刻,它在裁判员们诚挚的言语中变得鲜活生动起来。28岁的小张雷接着公司同事打来的电话,交代着表格制作的细节,那才是他的本职工作。宋文峰说,他会在比赛结束后第一时间要来比赛光盘,看到自己做出的错误判罚,心中会内疚得睡不着觉。这个90分钟内,没有言语上的禁区。

  第二天上午,裁判队与记者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在轻松的气氛中,“法官”们毫无顾忌地表演着假摔、犯规等丑态,场边的临时教练还作势冲进球场攻击主裁。调侃背后,谁又能比这个群体更加了解足球?“我们也希望多跟外界交流,裁判也是人,裁判不想被人骂。”72岁的老裁判曹镜鉴这么说。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