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男子化,当然是对女性来说。肱二头肌原本是人类男性的羽毛,自从纳夫拉蒂诺娃、大小威廉姆斯之后,此特征在举重、足球、篮球和网球已经转向女性,造就了亚马逊(Amazon)一般的女战士族。女足男子化的特点主要指是否幸运地拥有男人婆阿克马尔、李金淑和奥姆巴赫,或跑不死的斯米切尔———但似乎这些都来自天赋,而非苦练。而中国女足的男子化则正在热议中。
〈解析〉1921年英格兰足总宣布女足为非法,50年后才解禁。1973年,英格兰《足球文摘》就足总承认女足合法性如此写道,“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头条新闻———飘逸的中锋乔治娜·贝斯小姐将以10万英镑的转会从曼联参政者队到WI队,后者将转出自己性感的左中卫作为补偿。”作者还质疑妇女们如何胸部停球以及应对“妊娠和月经不稳定”,并估计女球员会为球衫的设计而苦恼,而女性观众则会要求“豪华的,有居家风格的扶手椅”座位。
但女足的男子化在收入上已经成为现实。米娅哈姆,是历史上第一个年薪达到上述文章调侃的“10万英镑”的女球员。
上一届女足世界杯已经给女足发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例子:女足渐趋向男子化风格发展,力量型打法几乎统治了整个女足世界。在当时的八强队伍中,美德挪澳英都属于身材高大型的纯力量型队伍,朝鲜无身材优势但奔跑能力极。而且,朝鲜队在李金淑担纲的时代,经常以她“男人般”的爆发取得胜利。
整体性的男子化最佳代表是德国队。全队体能之猛,中后卫克拉恩、后腰贝林格在女足球员中很少见,尤其是后者的大范围横向跑动,以往只有在德国男足这样力量型的队员身上才能看到。锋线除普林茨外,斯米谢克宛如一名男足运动员,永不停歇来回跑动、争抢。德国女足队员体能强大,释放运用合理,90分钟能够给对方有效压力,使本队处于控球和进攻的主动上。
原先,在挪威、瑞典、加拿大队身上能够看到她们先天的体能优势,而在女足新秩序中,英格兰队倒很惹眼。2007年,在和德国队对阵中险些掀翻对方。
首届世界杯冠军美国队为女足贡献的就是一个“男人”般的前锋:阿克马尔。此后美国队又继续出现了奥姆巴赫这样的强力中锋,在场上都有超越性别的表现。2007年,美国队0比4大败给巴西队时,美国队的“男人”性有所减弱,而对方的两名关键球员却异常强悍:无论是玛塔还是克里斯蒂安妮,在控球运球的环节上,都让人想起了男球员的特点。
日本女足是坚持技术流的最佳代表,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对待衰落后的中国女足时成绩不错,但对阵德国、美国这类一流强队时胜机寥寥。从中可以看出,男女足球在一点上并无差别———田径能力决定了有些差距无法弥补。 (廖锴)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