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郝洪军《球事儿》:左手戒毒所 右手荣誉室(连载3)(2)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1月01日11:00  新浪体育

  当时,沈阳金德俱乐部正不声不响地发生着一场内讧——该队陈涛、张烈、张可、杨福生、尹良毅等五名“包身工”逼宫俱乐部,拒绝签约。五人遂被俱乐部*。

  几名球员获得了普遍的同情和支持。

  这一点也不出奇。金德俱乐部要求球员必须连续签订五年合同,工资将分为四千元和八千元两个档次,赢球奖金则从上赛季的四十万元降低至二十万元。

  照此计算,主力球员年收入也就是三四十万元。

  金德俱乐部老总何兵,当时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严格执行足协限薪政策。

  其实,金德俱乐部每个赛季都有“冤魂”。

  2003赛季,陈波因被怀疑“涉嫌放水”而被打入冷宫。随后,曲楠男因“发挥失常”,被降入二队。

  2004年,于波等人因不满俱乐部拖欠奖金,也遭到*。

  那几年,除了被废的,还有韩文海、杜苹、闵劲等优秀球员被逼走……

  谢亚龙如果走访金德,会不会因为这个“家庭作坊”似的俱乐部不寒而栗?

  遗憾!三年前他来沈阳直奔辽足俱乐部,上了辽足俱乐部的九楼,又率先参观辽足的奖品陈列室……这些奖品是什么?奖品如同毒品,谢亚龙喜欢吸食它并麻醉自己。

  左手戒毒所,右手荣誉室

  2006年3月25日,谢亚龙到沈阳进行调研。在他来沈阳的前四天,我和我的同事栾俊学正纳闷儿。

  “刘健生被抓起来之后,他怎么从戒毒所消失了呢?”

  原来,21日这天,栾俊学与许多跑公安的记者一起,被邀请到沈阳市公安局戒毒所观摩《黑白记忆》纪录片。来的记者对片子兴趣不大,相反却纷纷打探刘健生的消息。

  戒毒所的人说,刘健生已经在一周前解除强制戒毒。

  后来又有戒毒所可靠人士透露,刘健生并非在一周前离开了戒毒所,而是在刘健生进入戒毒所后不久,由于特殊原因而被允许离开。

  老栾多方求助,得知刘健生自进戒毒所后,就不在强制戒毒人员登记名册中。这只是警方对外界的一种对策,因为一旦对外界宣称刘健生在戒毒,这里可能就会成为挡不住的焦点。

  关于刘健生的去向,最准确的是,刘健生早已离开戒毒所。

  戒毒所官方透露,刘健生之所以能提前解除强制戒毒的原因是,他在强制戒毒期间恢复情况良好,基本戒除身体依赖。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健生被准许提前解除强制戒毒。刘健生在戒毒所内生活比较低调,没有受到什么特殊照顾,也是住在一个十多人的大通铺,与其他戒毒人员一样过集体生活。戒毒所工作人员说:“和一般人不一样的是,刘健生看上去比较沉默,好像心事重重,很少和别人说话……”

  正当我们为刘健生的去向纳闷儿,也为足坛打假扫黑的走向感到迷惘时,听说谢亚龙要来沈阳。

  当时,我们打探到他要到辽足俱乐部,并尝试着打通他的手机。手机打通,我们刚说明想见他的意图,他就以打错电话为由,挂断了。

  我们随后联系辽足俱乐部,确认谢亚龙来沈阳的时间。

  俱乐部的答复是:“听说要来……但具体航班还没有告诉我们。”

  我们放弃了与谢亚龙的见面。当时,鼓足马力报道打假扫黑半个多月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媒体人都感到疲惫了,也有点儿绝望。

  能靠足协解决假赌黑的问题吗?

  能等来司法的主动介入吗?

  这是一个悲观的命题!

  后来,我们了解到谢亚龙游历辽足俱乐部的全过程。

  2006年3月25日10点50分,他抵达位于沈阳马路弯附近的辽足大本营,在俱乐部执行董事长张曙光的陪同下,首先参观了辽足的荣誉室。这里有辽足夺得的十一座冠军奖杯,其中还有一座亚洲俱乐部的冠军奖杯,张曙光一一介绍了奖杯的来历,以及辽足历年所出的国脚……

  据辽足分析家自我评价:谢亚龙此行向辽足俱乐部传达出一个信号,即中国足协不会坐视辽足就地解散。

  谢亚龙曾表示:“外界传言说辽足要走到解散边缘了,我是不相信这种说法的。媒体也不要扩大这样的观点,辽足是中国足球这么经典的一个品牌,不可能说解散就解散的,我相信它一定能好起来。”

  当日下午,沈阳绿岛体育中心有一场肇俊哲发起的慈善赛,谢亚龙对这场比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小肇此举是改变中国足球形象的一个重要举动,同时他还承诺自己会为这次慈善赛捐款。张曙光曾邀请他到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观看这场比赛,谢亚龙婉拒了。

  第七章?青岛*的惊天内幕

  聚焦海利丰

  我们再回到当下。

  2009年11月16日下午,一封特快专递送到《辽沈晚报》记者刘志向办公桌上。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封举报信!因为两天前,沈阳一个著名企业家给我致电,他要拿出二十万元悬赏征集涉黑涉赌线索。他喜欢足球,是资深球迷,但他提醒我们,不能披露他的姓名,因为他从事和足球相关的工作,担心公开悬赏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麻烦。

  这封快递来自青岛,没有署名。他在新浪网上看到《辽沈晚报》相关打黑报道后,便记住了记者的名字和地址,直接把信邮寄了过来。

  满满的四页纸,触目惊心的*涉黑线索,我们震惊了!

  他在信的开头这样写道:“我并不想用爆料来索取奖金,我只是想给您提供几条涉赌的线索,希望能够引起公安部门的重视。如果他们依据这些线索侦查,肯定能找到幕后的黑手……”

  据这位知情人透露,青岛当地的*始于职业联赛初期,伴随着联赛的发展开始无孔不入,并形成了有组织有规模的地下行业,对当地的足球发展和社会安定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这位知情人在信中这样说:“海利丰队就是一支烂队,他们那些肮脏的历史……警方如果能够深挖下去,一定能铲除这个大毒瘤。”

  青岛海利丰队是一个让圈外人难以琢磨的球队,它在中甲联赛中一直处境微妙,每到关键时刻总有惊人之举。赢球和输球都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圈内人士对其的评判早已达成共识——他们基本是靠*养活队伍,老板也靠*来赚钱。

  因为受控于幕后的庄家,球队必须按照“上级部署”来打比赛,只有完成了符合要求的比分,球队才能拿到钱。老板杜某对球队有绝对的掌控权,他也负责与上级庄家联络,然后发布指令,由其手下的各级管理人员逐一落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

  11月初的打假扫黑风暴中,沈阳成为重灾区,可人们也意识到,下一个可能是青岛。

  果然,16日传来消息,原青岛海利丰队领队刘红伟已经被青岛警方控制。这个马仔落网了,青岛足球圈儿会土崩瓦解吗?

  青岛海利丰队这些年来动荡不断,主教练走马灯似地调换。从殷立华到左文清,后来是纪玉杰、王政……主教练如同男模,展示完表情和肌肉后,迅速消失。只有刘红伟的屁股始终未动,先是领队,后来还兼任副总经理。直到2008年上半年,刘红伟与老板杜允琪之间发生了矛盾。

  有一次在训练场上,两人发生了激烈的口角。当着所有队员的面,杜允琪当众斥责刘红伟:“不愿干就滚蛋!”

  刘红伟负气出走,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海利丰俱乐部。

  刘红伟离开之后某段时间,海利丰俱乐部后来请Y姓人员来管理球队。Y直接接受老板杜某的指令,在接到信息之后立刻安排专人在赌博网站下注。随后他通知球队内部的D姓人员。D再在比赛前或进行中,通过口头告知的方式,安排中后场的球员打假球。

  这群赌徒是猖獗的。*是大张旗鼓而且明目张胆地进行,他们下注的地方并不是某间隐秘的办公室,大多数时候会选择街头的网吧。为了能够集中下注,同时也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他们甚至会将整个网吧包场,安排众多人员参与。

  根据青岛举报人提供的线索,我们能梳理海利丰这支球队堕落的历史。因为青岛举报人反应的情况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我告诉同事刘志向:“相关细节多和圈儿里人,尤其是青岛的朋友核实一下。”

  核实,求证,其结果更让人瞠目结舌。

  青岛海利丰队打假球的幕后老板说一不二,指令下来了,球队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如果打不好,会遭到幕后老板的惩罚。如果不按照老板的意图来打,就会有人遭殃。

  在这个时候,很多操控球队的幕后老板都会采取胁迫手段,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最初的海利丰队是一支“天津队”,因为大部分主力是从天津买进的球员,还有一位非本地籍的教练在队伍中,而这位教练成为老板重点怀疑的对象。

  一次比赛结束当晚,这位教练突然被一伙人从海埂基地带走,还没等他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儿,就已经被装进了麻袋,随后一伙人用车把他拉到了基地附近的滇池边上。

  几个人把麻袋就放在水边,威胁里边的那位教练说,如果不承认安排球员打假球这件事儿,他们立刻会把他扔进滇池喂鱼。

  后来,据说这位教练当时表现得非常刚强,宁死不屈,一直没有承认自己打假球。施暴者看到其态度坚决,也不太像,毕竟手头没有证据,最后只得将其送回了球队。

  青岛举报人在信里说,在青岛地下*界,有三个比较强大的庄家,都是颇具实力的组织团伙,其中国内外联赛投注全接的有两个。为了吸纳资金,他们发展了大批的下线,关系极为复杂,几乎无处不在。他们下一级别的代理也不断发展次级代理,到社会上去吸纳投注,引诱投注。

  *在操作程序上有个诱人的条件,就是可以赊账投注,民间俗称的“下打租”。这比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博彩似乎更具有吸引力,所以很多人通过赌博集团的基层代理赊账。在赢钱之后,下注人只要交纳一定的“手续费”就可以拿到钱,所以很多人趋之若鹜。但在赌输之后,他们必须及时地还掉赌债。一旦在规定期限过后仍然没有还上,下注者很可能遭到暴力逼债。而有人为了翻本儿,还会继续借债下注,导致债务累加越来越多,甚至根本无法偿还。

  2008年,一位叫“龙龙”的“基层代理”,在催债过程中做出了惊人之举,将屡催不还的欠债人从二楼直接推了下去,导致对方身受重伤。事发后,“龙龙”很快潜逃,警方立即予以网上通缉。

  后来,“龙龙”在外地因为吸毒被警方抓获,被带回青岛,此案才宣布告破。被推下楼的受害人得到了相应赔偿,但再也无法抹去心灵与肉体上的双重创伤。

  遗憾的是,“龙龙”的案子本该成为青岛足球打假扫黑的开始,但它却以一桩故意伤害案结束了。

  青岛举报人在信的结尾,又让我们吃了一惊。

  “青岛足球的水太深,*非常猖狂,如果全部揭露出来,肯定远远超过现在的一些城市,但仅次于武汉……”

  青岛*已经够猖狂的了,怎么还比不上武汉?

  武汉足球的确动荡,尤其是在2008年退出中超。

  据透露,武汉当地的地下赌博集团对足球的操控也是相当猖獗的。

  武汉警方在前几年中连续打掉了几个网络*团伙,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一些幕后势力却依然隐藏得很深。

  关于武汉足球涉赌的线索,随后章节再慢慢道来。

  球员被砍杀的梦魇

  许多球迷可能知道陈永强、陆博飞、王小诗、全垒等球员被砍杀事件,因为他们都是知名球员,有关注度。至于青岛海利丰球员张翼飞被挑断脚筋事件,人们知之甚少。

  2005年10月22日,中甲最后一轮海利丰客场挑战江苏舜天队,比赛以海利丰队0∶1失败而告终。赛后当晚,前锋张翼飞和朋友一起来到了南京知名的酒吧“乱世佳人”,随后就发生了血案。

  据当时在场的一位人士说:“那天青岛队输了球,张翼飞比较激动,在酒吧*了上衣。后来,他去了卫生间,回来之后脸色非常难看。也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冲进来几个人,走到张翼飞跟前,拿出了刀,对着张翼飞就砍了过去……脚筋都断了……”

  案件发生后,青岛当地流行的一种推测是:张翼飞得罪了青岛当地的一个老板,这个老板早就想对张翼飞下手了,但在青岛肯定不方便,而且难以摆脱嫌疑,所以选择了在外地。

  还有人曾经怀疑:因为*,在足球圈有很多人受到过处理。只是这种处理有很多种办法,最轻的一种就是警告,较为普通的就是派人打一顿,下手一般不会太狠。最重的就是“废”人了。

  可熟悉内情的人士曾向记者披露:“张翼飞这个人从来不参与*,而且性格十分倔犟,属于不太合群的人。如果不听话,他肯定就要遭到惩罚。”

  向记者提供线索的知情人也很肯定地说:“这起案件其实就是海利丰幕后操控者所为,因为张翼飞不听命令。”

  在青岛举报人给《辽沈晚报》的信中,我们能了解到,在海利丰足球队的背后,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操控,远远超出了足球和体育的范畴,与之发生过关联的“圈外”人士无不受到牵连。一位曾经与幕后老板有过生意往来的客户,不仅被骗巨款,在追款时还被陌生人狂砍数刀却不敢报案。

  “他至今还不敢一个人出门……”举报人这样说。

  他举例说,海利丰队在当年的乙级联赛中又遇到关键比赛,他们准备收买那时还比较年轻的某知名国际裁判S,但遭到S的严词拒绝,结果海利丰队再次功亏一篑。

  幕后老板又一次恼羞成怒,他并没有急着在昆明报复,而是等待另外的时机。后来,这位廉洁的裁判到青岛担任某场次甲A联赛的主裁。他们摸清了其行踪、下榻的酒店和房间号,派人潜入裁判的房间对其施暴!

  案发时,房间里还有一名助理裁判。在这伙人冲进房间之后,威胁那名助理裁判:“今天的事儿跟你没关系,老实点儿!”

  就这样,这伙人将那名主裁判S摁倒在地暴打一顿。

  在警方后来调取的酒店监控录像中,这伙人却离奇地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时间过去很久,但这起暴力案件居然没有一点儿线索。

  警方分析,这伙行凶者的目的很明确,只针对这名裁判一人,而且行凶之后,立刻迅速消失,不留痕迹,手法非常专业。

  青岛举报人披露,如果警方能够从刘红伟那里顺藤摸瓜深挖下去,就一定能找到这起案件的蛛丝马迹。而青岛那位知名的老板,也许就是真正的幕后指使者。

  这起被隐藏起来的案件,当时惊动了很多人,如果公之于众,也一定会震惊全国,但不知为何,此案随后不了了之。据介绍,当地公安机关接到报案之后迅速赶到现场调查,却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的线索。

  另一件与青岛足球有关的暴力案件,是知名球员马永康被砍。

  袭击马永康的人到底是谁,时至今日也没有查出来,而受害人也尽量躲避外界的询问。奇怪的是,马永康的说法与目击者提供的信息相互矛盾。由此断定,此事幕后还隐藏着玄机。

  受害人马永康当时的说法是:2006年11月29日,他与几位昔日队友一起来到青岛麒麟大酒店对面的一家烧烤店内吃饭……邻桌的两拨儿人突然发生了口角,动手打了起来。其中一帮人先行离开了饭店,另一帮随后也匆匆离开。

  此后不久,一群陌生人突然冲进了饭店,手持凶器不分青红皂白向马永康等扑去……马永康下意识举起左臂遮挡,结果被钝物击伤。

  此时,门口有人在喊:“错了,错了。”那伙人随即逃之夭夭。

  而一位在事发地经营烧烤摊的目击者却这样描述当晚的情景:“那天晚上大概不到12点,他们(马永康等)突然与靠帐篷里面的一伙吵起来。那伙人后来打车走了,没多久便又返回,手里拿着大约一尺半长的砍刀,闯进帐篷就开始砍。大约五分钟后又打车跑了。有一个人(马永康)伤得最重,头上、胳膊、肩膀好几个地方受伤。另外还有几个人伤得并不重……”

  但另外一名熟悉内情的人士却否认了以上描述,他说:“那伙歹徒事先并没在烧烤摊吃饭,而是从外面闯入直接奔他(马永康)去的,看来是有所准备和预谋的。他们推开前来劝架的朋友,只对马永康一人下手。他们下手之所以不重,是因为他们的目的似乎并非是要置他于死地,而更像是要给他一次警告。马永康得罪的人不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郝洪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