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黑哨生存土壤之因果 屡敲警钟背后究竟为谁而鸣(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0月15日22:33  足球周刊

  规模化,集团化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老总明白了,每场花上几万元、关键场次花上几十万元取得好结果。这对每年投入几千万的俱乐部来说,绝对是小投入、大产出,而“黑哨”干脆两头收钱,这样可以不吹偏哨,拿得多又安全。俱乐部也从最初的“送黑钱找便宜”到“送黑钱求公平”。

  “黑哨”学得越来越狡猾,连这样一个极不光彩的黑钱举动也开始走向专业化,也非常滑稽地有了“经纪人,’。这些经纪人游弋在俱乐部与黑哨之间,谈条件、谈价格、谈吹到什么程度。正是这些“经纪人’,使黑哨们的胆子更大。因为这样拿钱安全,出了事可以搪塞。果然,在2002年黑哨们陷入全社会强烈要求追究的困境时,经纪人帮助他们抵赖、搅混水,为他们逃过惩治立下大功。

  “黑哨”也有保护伞,他们知道吃独食有风险,所以总要抽出相当一些钱进贡,也就是花钱消灾。这一招果然很灵,“黑哨”在多次遇到麻烦时,总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转危为安。他们已经从实践中悟出真谛:只有让实权人物一起分享不义之财才是最牢靠的。“黑哨”也有自己的南北老大,老大与实权人物的关系很好。“北方老大”水平不俗,装得老实清白,实际要得更狠,而且从来都是两头索要以不失公平。聪明的他还让老婆开公司,让俱乐部以生意的名义向账户打款。南方老大则更加明目张胆,虽然在裁判业绩上屡生事端,因与某位实权人物关系很铁,所以颇受重用。只是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南方老大”在2002年后已经没有机会再重吹黑哨,但他几年来巧取豪夺已经可以荫及子孙了。

  俱乐部也越学越精,他们用各种深思熟虑的方式讨得“黑哨”的欢心。比如和“黑哨”一起打牌打麻将,一个晚上输上几万元,双方心知肚明,既无后顾之忧又稳妥。有相当一些黑哨的家属注册了公司,俱乐部便用一些赔本的做法进行资金往来,这样便把收黑钱演变为“经商”。还有不少俱乐部在赛季前就开始对一些执法场次比较多的裁判暗渡陈仓,比如赛季初先给你20万,比赛时裁判不用说他也知道该怎么吹。赛季结束之后俱乐部再根据“表现”另外加钱。他们采用打卡这种稳妥的方法,俱乐部根本不要携带大量现金交给裁判,倒是只需要准备一个卡,将密码告诉裁判,裁判便可以从中支出款项。打卡避免了赛后的交易。这种方法查起来难度很大,这也正是很多比赛明显有问题,一些记者想跟踪裁判却无从下手的原因。

  我们不能遗忘了乙级联赛,由于乙级升甲B相当于升值几千万,再加上乙级联赛没有录像。使黑哨进项更大,常常一场关键的升级赛可让黑哨拿到几十万元。俱乐部还时常组织一些裁判和家属出国旅游,绝不是新马泰,而是欧美日。当然还有一招是送小姐,有时在洗桑拿按摩时全方位服务,有时直接到裁判房间服务,有的更是让多位小姐坐在大堂供他们挑选。据一家俱乐部接待人员讲,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当事人都有过这种行为。

  不少黑哨短短几年便购买了豪华住宅与名贵轿车。有的暴富后尽情享受,一位从来不顾及影响、在裁判生涯中口碑很差的天津籍裁判的豪宅家加名贵家具达300多万元,这位裁判经常洋洋得意地显示他的富绰和气派。但大多数黑哨知道不义之财不易显摆,即使收敛其花钱的大方也远远超出他的实际收入。

  与彻查擦肩

  几年来,裁判问题始终是职业联赛中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之一,裁判继续多次因明显的误判而险些引发事端。1998年甲A联赛第7轮,广东宏远已在降级区,裁判明显送给对手两个进球。1998年甲A第5轮,一位北京籍裁判无端判给主队前卫寰岛一个点球,后来的判罚简直是胡来,引起媒体的一致讨伐。延边因经济实力欠缺,在场外运作不如大俱乐部,因此多次遭到暗算,气得老国脚高仲勋对着央视“足球之夜”的镜头大喊:“中国足球没戏了!”河南建业的两位罗马尼亚外援也哭着用简短的英语说,我们没有钱给裁判。由于延边政府出面,并提到对少数民族要一视同仁的高度,才使有关部门不得不注意这个问题,他们不仅放下架子向延边俱乐部道歉,还远道从香港请来裁判主裁道歉后的首场比赛。

  这一年,中国足坛最重量级俱乐部的老板王健林对全国观众怒斥黑哨:“我有充分证据证明中国裁判有多黑!”在这之前河南建业的总经理戴大洪也在央视《五环夜话》中公开承认,俱乐部曾经在某场关键比赛中给裁判“好处”,越来越多的俱乐部也开始站出来承认自己给裁判送过钱,加上轰动社会的录音带作弊事件、渝沈事件,这都给查清已经非常明显的足坛腐败带来了机会。但有关部门根本不想查,面对各界诘问,他们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如此恶劣的足球环境不出事才怪,尽管2001年取消了升降级,使甲A赛场稍稍平静一些。但这也是付出了用萧条取代繁荣的巨大代价,是治标不治本的被动方式。而在甲B联赛中以往恶浊的风气再一次淋漓尽致地弥散开来。

  这一年广州吉利遭到暗算,一年心血付之东流。浙江绿城在主场也同样被“黑哨”算计,全场观众激奋地高喊“打倒黑哨”,若不是安保工作做得好,黑哨险些引发一次大规模的暴力行动。

  一次前所未有的全社会扫黑呼声骤起。2001年12月11日,广州吉利老板李书福在央视镜头前向全国公布退出足坛,并把足坛黑幕揭露出来,尤其把黑哨如何贪婪地收受贿赂的事实摆出,并称愿意当见证人。一向以“请拿出证据”来搪塞查处黑哨的中国足协感到了事态的严重。但他们并不想查处黑哨。第二天,绿城董事长宋卫平马上站出来声援李书福痛揭足球黑幕。并且大无畏地承认自己犯“行贿罪”,宁可自己坐牢,也要净化足坛风气。

  一个大规模的讨黑行动开始了。这次的气势要远大于以往,从证据来说,只要想搞,就是人赃俱全。从民意来说,各界对黑哨都愤怒喊打。从扫黑组成人员看,有了人大代表的提案与陈培德这样的体育高官的支持。从舆论来看,除去足协,没有什么人来同情黑哨,而且有新华社内参可以直报中央(这是毛泽东、周恩来给新华社内参的权利),有央视《东方时空》、《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等强档栏目的积极介入和揭露,有意大利足协官员和世界顶尖级裁判科利纳来告诫中国必须惩治黑哨、净化足球环境,有全国球迷对黑哨破坏联赛的愤恨,有全国媒体对臭名昭著的黑哨的谴责,更有一批俱乐部提供的确凿证据。

  人们看到,入主足协两年的阎世铎与过去足协领导不同,他用特有的慷慨激昂的声调向全国观众承诺:一,在证据方面,中国足协取得突破性进展;二,在必要的时候,中国足协将请求司法介入;三,这件事绝不会不了了之,甚至查到足协内部的人,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查到底。

  事后,全国的球迷都知道阎世铎是如何食言的,也都明白了有“保护伞”在,惩治黑哨将永远是一种奢望。

  历史不会忘记

  在整个反对黑哨事件中,足协中一些与黑哨有牵连的人在大造舆论:“目前事态有扩大化的倾向,似乎要肃清整个裁判队伍,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做法。”仿佛严查黑哨就是伤害无辜。这些官员还搬出令人睫慨的言论:“能吹联赛的裁判都是目前水平较高的,照现在的架式发展下去,不知今年联赛谁来吹……”好像挖黑哨就是给联赛捣乱,好像黑哨都是谁都碰不得的国之瑰宝,是钱学森、陈景润、袁隆平这样难以被取代的天才。

  在这种消耗与阴谋中,整肃黑哨的机会终于渐渐消退。据传,一些“黑哨”在此期间经常互相串通,利用充足的时间商讨如何销赃灭迹,如何利用收钱没有旁证进行无赖式的抵赖。还有一些黑哨与中间人订立攻守同盟,用中间人不是国家工作人员这一条件替他们死扛。也有的中间人现在就放风:“钱一直在我手中压着。”

  中国足协在这次反黑哨行动中,再次显露无作为的软弱。明明是无可争议的受贿,在中国足协的行规内可以安然无恙。有的“黑哨”也在制造自己不是公职人员从而受贿有理。真是岂有此理,这哪里是什么“法律盲点”?法律没有规定人不可以吃人,难道人吃人就不犯法吗?中国足协对于吉利的起诉用有关章程说明“此纠纷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范围,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但中国足协至少应该看一看中国体育界制定的最高法律《体育法》,在第51条第二款中毫无异义地规定:在竞技体育活动中,有贿赂、诈骗、组织赌博行为构成犯罪行为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让制定法律的机构来执行法律,必然会发生这次这样荒唐的事睛。

  在反黑无果而终后,足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宣布甲A甲B取消升降级。尽管足协有“我们要保持稳定,足球不能给社会添口舌”这样极为冠冕堂皇而又能被上层非常认可的理由,但足协向上层提供的这个“信息”是片面的。谁没有“保持稳定”,谁是给“社会添乱”的潜在因素?一直在职业联赛中兴风作浪的“黑哨”就是重要的势力,人们难道没有见到几年来常有的“黑哨”缺德判罚引起球迷的躁动和想冲下看台的危险吗?然而对于这种罪恶的源头,足协的手段是那样的孱弱,甚至给人一种助纣为虐的感觉。对于这种治本的机会,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舍弃,却用连续几年停止升降级的消极被动的方式让足球市场“休克”,让绿菌场失去繁荣。这种做法对于没有任何经营风险、无论赔赚都收入不菲的足协来说,当然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对每年投入几千万元的俱乐部来说,无疑将陷入破财又要挨骂的境地。前一阶段在为“黑哨”开脱时,曾有人抛出中国足协是“民间社团”的模糊概念,但它在行业内既能立法又是司法还能执法外加创收,这样的“民间社团”也太荒唐了!   

  这一年联赛开始前,中国足协钦定99名执法甲级联赛裁判,舆论一片哗然,因为不少涉黑名哨再获上岗证。

  尽管有人想抹掉污浊,但事实说明,历史至今没有忘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足球 黑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